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这是我抗战八年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期间所写的关于文化问题及人生问题的一些文字。这些文字曾经先后分散在国内各地不同的刊物上发表过。我于离开昆明回返北平之前,很费了一些工夫才把它们搜集整理起来,成为一册较完整的论文集。我虽无法把它们分章分节地作为系统的形式排列起来,但它们确是代表一个一致的态度,一个中心的思想,一个基本的立场或观点。它们之间实有内在的联系。自信十余年来,我的思想没有根本的转变,没有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作战或自相矛盾的地方,只是循着同一个方向进行发展。即是从各方面,从不同的问题去发挥出我所体察到的新人生观和新文化应取的途径。在发挥我的文化见解和人生见解时,我觉得我又在尽量同情理解并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点,并介绍西洋文化的意义,西洋人的近代精神和新人生观。

书中每一篇文字都是为中国当前迫切的文化问题、伦理问题和人生问题所引起,而根据个人读书思想体验所得去加以适当的解答。这些解答所取的途径,如从学派的分野来看,似乎比较接近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洋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所代表的理想主义。篇中大都系亲切地自道所思所感和所体察到的新意思,以与青年朋友们谈心论学,我并不企图讨论专门系统的哲学问题,然而我个人的哲学见解均已在浅近的方式下散见于各篇中,因此希望对于会心的读者能多少引起他哲学的兴趣并启发他自己的哲学思想。

这书似乎多少可以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有我。书中绝少人云亦云地抄袭现成公式口号的地方。每一篇都是自己的思想见解和体验的自述,或自己读书有得有感的报告。也可说每一篇都有自己性格的烙印。有我的时代,我的问题,我的精神需要。这些文字都是解答在我的时代中困扰着我的问题,并满足我所感到的精神需要。(二)有渊源。虽说有我,但并非狂妄自大,前无古人。我的思想都有其深远的来源,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儒家思想。篇中不惟对孔孟程朱陆王有同情的解释,即对老庄杨墨亦有同情的新评价,以期发展其优点,吸取其教训。(三)吸收西洋思想。有渊源,发扬传统文化,却并不顽固守旧。对于西洋人的文化思想和哲学,由于著者多年来的寝馈其中,虚心以理会之,切己以体察之,期望将其根本精神,用自己的言语,解释给国人,使中国人感到并不陌生。在本书中你也许看不见科学、民主、工业化等口号之重见迭出,然而如何使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弥漫浸透于人人生活中,如何使工业化有坚实深厚的精神的基础,本书或有指出进一步的努力,并提出深一层的看法的地方。

八年的抗战期间不容否认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独特的一个伟大神圣的时代。在这期间内,不但高度发扬了民族的优点,而且也孕育了建国和复兴的种子。不单是革旧,而且也徙新。不单是抵抗外侮,也复启发了内蕴的潜力。每个人无论生活上感受到多少艰苦困顿或灾难,然而他精神上总感到提高和兴奋。因此在抗战期间内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鳞一爪,工作上的一痕一迹,意识上的一思一感,都觉得特别具有较深远的意义,格外值得回味与珍视。抗战期间,尤其抗战初期,所表现出来的健康的理想的乐观的思想,不幸容易为抗战胜利后所发生的种种令人悲观失望的现实情况(这些不良情况也可说是抗战期间潜伏着的病菌的暴发)所排除。然而我们应该尽量从各方面,特别从思想文化方面,去保持抗战胜利的成果。本书中各篇文字,虽很少直接涉及抗战及时局,然而确是在必胜必成的根本信念下写成的。希望篇中所贡献的许多意思,多少可以补救一些消极悲观烦闷的心理,鼓舞我们对人生、对文化、对时局有比较积极乐观的精神和符合理性或理想的看法。

1946年9月2日于昆明 rahk5Mw+P0o/o8q3Rm1F8sIb6yReXzTP/zVqsIlNVTRV7qxpPjzpLrTUiV0Fgx8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