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慢性盆腔炎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称为慢性盆腔炎。临床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本病属中医的“带下”“癥瘕”“不孕”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1.湿热瘀结

湿热之邪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气血阻滞,湿热瘀血内结于胞宫、胞脉,缠绵日久不愈。

2.气滞血瘀

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或外感湿热之邪,滞留于冲任胞宫,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

素体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水湿运化不利,寒湿内结,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

素体虚弱,或正气内伤,外邪侵袭,留滞于冲任,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日久耗伤正气,致气虚血瘀,内结于胞宫胞脉。

5.肾虚血瘀

先天禀赋不足,或房事不节,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入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寒则血凝,结于胞宫胞脉,而发为本病。

二、辨证论治

1.湿热瘀结

主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或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干或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清利安宫汤(自拟)。赤芍、牡丹皮、忍冬藤、红藤、败酱草、栀子、车前子、薏苡仁、大黄、枳壳。

2.气滞血瘀

主证:少腹或腰腹部胀痛或刺痛,经期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块下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心烦,善叹息,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逐瘀汤(自拟)。柴胡、香附、枳壳、三棱、莪术、昆布、延胡索、白术、当归、白芍。

3.寒湿凝滞

主证:少腹冷痛,得温痛减,或坠胀疼痛,经期腹痛加重,喜热恶寒,月经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淡暗,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暖宫逐瘀汤(自拟)。小茴香、艾叶、紫石英、肉桂、淫羊藿、巴戟天、当归、川芎、延胡索、三棱、莪术。

4.气虚血瘀

主证:下腹部疼痛或结块,缠绵日久,或痛连腰骶,经期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淡黯,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济气逐瘀汤(自拟)。黄芪、人参、白术、赤芍、川芎、当归、三棱、莪术、水蛭。

5.肾虚血瘀

主证:小腹冷感,少腹坠痛,腰酸如折,带下量多,质稀如水,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补肾助阳,活血化瘀。

方药:济肾逐瘀汤(自拟)。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续断、香附、当归、三棱、莪术、水蛭。 xzu+j/tUYweQ26CTgOv3rYNdE6We4ORvwnId2cc0xusfGz2ihsClvsx8uLnVn/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