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子宫颈炎

一、概述

子宫颈炎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临床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以慢性子宫颈炎为多见。急性子宫颈炎多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病原体乘机侵入引起感染后而发生,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常呈脓性,伴下腹部及腰骶部坠痛,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发热等。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和水肿,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口流出,颈管内膜外翻,触痛,严重时组织坏死、破溃。慢性子宫颈炎多由急性子宫颈炎转变而来。其局部病理改变包括子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宫颈腺囊肿、宫颈黏膜炎。临床表现为白带增多,呈乳白色黏液或淡黄色脓性,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因本病以带下增多为特征,故相当于中医学“带下病”之范畴。“带下病”一名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清代《傅青主女科》则论述了其病因病机,认为“带下俱是湿症”,湿邪是其主要病因。《女科经论》进一步论曰:“带下如鸡子清者,脾肾虚极也。”指出其湿邪源于脾肾两虚,脾虚失运,水湿内停。其病主要因湿邪蕴结,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致病。

二、辨证论治

(一)急性子宫颈炎

1.湿热

主证:带下量多,多黄或黄绿,质黏腻或脓稠,有异味,伴有口苦、胸闷、纳差、心烦易怒,外阴瘙痒,舌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

例方: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用药:龙胆草,炒栀子,黄芩,车前子,川木通,泽泻,生地黄,当归,牡丹皮,赤芍,生甘草,柴胡。

加减:外阴瘙痒明显,加白鲜皮、蛇床子、苦参燥湿止痒。

2.毒热

主证:带下量多,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多黏腻,或呈脓性,臭秽难闻,小腹作痛,烦热口干,午后尤甚,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例方: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

用药: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白花蛇舌草,牡丹皮,赤芍,白茅根,竹叶。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泻热通腹。

(二)慢性子宫颈炎

1.脾虚湿盛

主证:带下量多,色淡,质稀,连绵不断,气味不大,面色萎黄,疲倦乏力,纳差便溏,舌淡嫩或胖,苔白或腻,脉细缓或细滑。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例方: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用药:人参,白术,白芍,山药,苍术,陈皮,柴胡,荆芥,车前子(包),甘草。

加减:气虚重者,加黄芪;寒凝重而有腹痛者加香附、艾叶;纳差食少者加砂仁(后下)、厚朴。

2.肾阳虚衰

主证:带下清冷,量多,质稀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痛,小便频数,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例方:内补丸(《女科切要》)加减。

用药:鹿茸,菟丝子,沙苑子,蒺藜,黄芪,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紫菀。

加减:大便溏薄者,去肉苁蓉,加补骨脂、肉豆蔻;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者,加覆盆子、益智仁。

3.阴虚夹湿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夹血,质稠厚有气味,阴部瘙痒,腰酸腿软,耳鸣目眩,五心烦热,或烘热汗出,咽燥口干,失眠多梦,舌红或淡红,苔薄少津或黄而腻,脉细数。

治法:滋阴益肾,清利湿热。

例方:知柏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加减。

用药: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黄柏。

加减:头晕目眩者,加女贞子、墨旱莲、杭菊花、钩藤;咽燥口干较重者,加沙参、麦冬;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柏子仁。

4.湿热下注

主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状,质黏稠,气味臭秽,阴部瘙痒,小腹坠痛,胸闷纳差,口苦口腻,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利湿止带。

例方:止带方(《世补斋》)加减。

用药:猪苓,茯苓,车前子(包),泽泻,茵陈,赤芍,牡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加减:腹部坠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带下臭秽较重者,加土茯苓、苦参。

三、单验方

(1)马齿苋车前草汤:马齿苋、车前草各30g。加水300mL浸泡10min,煎汤代茶饮,可连服。功能清热利湿。适用于湿热壅盛型急性子宫颈炎。

(2)地肤子、苍耳子、蛇床子、苦参各等份,水煎过滤后坐浴。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3)枯矾、儿茶、五倍子、白及、硇砂、冰片,合研细末,每5d局部上药1次,5次为1个疗程。经期停用。

(4)白果1~2个,放于鸡蛋内,糊口蒸熟后食用。每日2次,10d为1个疗程。

四、中成药

1.茸坤丸

组成:鹿茸,白术(土炒),香附(制),白芍(酒炒),黄芩(酒制),熟地黄,紫苏,生地黄,阿胶(炒),沉香,化橘红,益母草(酒制),琥珀,川牛膝,木香,党参,乌药(制),川芎(制),当归(制),茯苓,砂仁,甘草(蜜炙)。

主治:调经养血,理气止带。用于脾肾亏虚之子宫颈炎。

用法:口服,每次1~2丸,每日1次或2次。

规格:每丸重6g。

2.温经止带丸

组成:鹿角霜(醋炒),白术(土炒),茯苓,牡蛎(煅),陈皮(制),苍术(麸炒),柴胡,赤芍,莲须,黄柏(盐炒),车前子(炒),龙骨(煅)。

主治:温经散寒,祛湿,固涩止带。

用法:口服,每次6~9g,每日2次。

规格:每10丸重约1g。

3.抗宫炎片

组成:广东紫珠,益母草,乌药干浸膏。

主治:清湿热,止带下。用于湿热带下之子宫颈炎。

用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3次。

规格:100片/瓶。 Y6LmpcfsFGYV6gjQfeL2gIAYKuc6Ric4cdx5eqjNo363D/4z7v8hnqdWSvFafYS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