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近代的上海,是一个集合城市,可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也被称为“三界”,它们各由三个不同的市政机构管辖,彼此独立,“各该机关又按照其自有之特殊法规而行使职权” 。这些都市区域,都是按照那个时代最新方式而发展起来的。在这座巨大的城市中,“城市的核心由公共租界、法租界组成,且由少数的一些外国人控制并管理着” 。工部局管理公共租界,公董局管理法租界,其背后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势力,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

由于公共租界位于近代上海城市的核心区域,作为其管理机构的工部局备受关注。“公共租界之工部局设于江西路二十三号,为处理市政之机关,如吾国之地方自治公所也。” 公共租界工部局有董事会,设立总办处、财务处、工务处、警务处、火政处、卫生处、学务处、华文处、万国商团、音乐队各职能机构。工部局的办公场所也在不断变化。早在清光绪元年(1875年),工部局就有了自己的办公楼。工部局曾购置位于汉口路、江西中路、福州路、河南中路四条马路所围成区域的地块,建造了中央巡捕房、中央救火站等建筑,工部局的部分机构在此办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部局在今南京路、广西路西首和云南路东首建造了工部局市政厅,整个建筑占地3 994.4平方米, 部分缓解了工部局的办公问题。虽然工部局通过建房、租赁等措施安排办公场所,办公面积也比以前有所扩大,但各部门的办公地点分散,无法集中进行办公。同时,随着公共租界人口增长,城市面积拓展,租界内商业日趋繁荣,商业建筑、民居建筑、公共设施日趋增多,公共管理日益繁复,工部局也需要不断拓展自身职能,壮大管理队伍。因此,工部局新扩充了不少机构、委员会,但由于办公场所有限都只能临时安置或租赁场所。陈旧的办公设施,局促的办公空间,已无法满足工部局职员的需求,工部局对扩大及改善办公场所有着强烈的需求,建设工部局新办公大楼势在必行。

图0-1,上海工部局大楼旧址(或称“老市

1914年初,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兴建新楼。该大楼经历了从构想到方案设计,从招标建造到方案变动的过程,最终完成了大楼的建造。1922年11月,位于汉口路、江西路的工部局新大楼(也称新大厦)竣工,这幢拥有400个房间的新楼,迅速成为上海公共租界的权力中枢。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室就设在大楼内。1929年,工部局设总裁,为执行机构最高行政首脑。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工部局被日军接管改组。1943年租界被取缔,工部局结束,这幢大楼也易主。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的上海市政府在这里办公。1949年5月上海解放,在这里举行了新旧政权的交接仪式。此后一段时间,这幢大楼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颇具象征意义。

由此可见,工部局大楼是一处对近现代上海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建筑,对这幢大楼及其所在街区的变迁进行梳理与考察,可以从独特的视角丰富上海史研究的内涵,对近现代中国城市史研究也是一种推进。置于当今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这种梳理与考察对切实守护与合理利用上海工部局大楼旧址,更赋予了特殊的价值与意义。 ZoRnXAXrWo9MVsEelk7T8GRQ4zebaMTPDnM7vc9cEfl9JDSS4EdYo7pvEIEVzJe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