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TM公司2008年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显示:关键零部件供应不可靠(Unreliable Supply)是全球供应链运营下企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于那些依靠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总是面临着一定的供应风险,如交货数量、质量与交货提前期的不稳定。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下(如经济危机、火灾等),供应商的生产运营系统不可靠从而导致了产品交付的不稳定,这也给供应链下游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供应风险。
2008年2月,克莱斯勒的塑料和内饰件供应商Plastech在负债4.8亿美元的情况下申请破产保护,受此影响,克莱斯勒关闭了北美的5家整车总装厂。2000年3月,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飞利浦芯片工厂因闪电而引发火灾,导致了连续几个星期全球范围的芯片短缺,该事件使得爱立信损失了近4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尽管如此,出于维护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及采购成本角度的考虑,大多数企业在对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上较为谨慎,选择单源或双源供应。随着企业的日益精益化运营,单个零部件的供应体系主要以单源采购和双源采购为主,日本企业的供应体系主要是以单源采购为主,而欧美的供应体系主要是双源采购为主。所以,企业的最优订货决策需要建立在供应商的可靠性基础上,在必要情况下,可以对供应商的可靠性进行改善。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供应商可靠性问题展开了研究。第一类文献是假设供应商组合中存在完全可靠的供应商或者有备份供应商、二手市场可以应急采购,Tomlin研究双源采购模式(一个完全可靠的供应商和一个不可靠的供应商)下的最优订货和库存策略;He and Zhang、王丽梅等 [144] 研究供应商不可靠时,二手市场的存在对企业采购行为及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第二类文献是研究双源或多源供应商都不可靠下,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及订货量分配问题,这一类文献相对较多,相关文献已经在第2章介绍,近期的主要文献有Dada et al、Burke et al;其中Dada et al更关注的是不同供应商参数(如供应商可靠性均值、采购成本)下的供应商的排序,Burke et al更关注的是不同供应商参数(如供应商可靠性均值、方差、采购成本、残值及缺货成本)下供应商的选择与订货量分配。
少量文献在模型中引入可靠性改善变量。Bakshi and kleindorfer运用博弈论研究供应商和制造商在供应链安全投资上的竞争与合作,但忽略了安全投资对订货与库存的影响;Liu et al认为RFID标签可实现对货品的追踪以改善供应可靠性,强调供应过程的可靠性,主要研究供应可靠性改善的价值以及相关成本参数对单位改善投资的影响,但可靠性投资实质上体现为单位商品变动成本的增加;Wang et al研究当可以通过改善投资来提升供应过程的可靠性时,如何优化制造商的运营策略。
另外,管理者在确定订货策略时,除了要考虑供应商的供应风险外,管理者自身的风险态度也不容忽视。在供应不可靠或供应中断下,买方的风险规避行为会影响到其决策行为如订货与库存策略。但是随着企业面临的外部突发事件风险(如地震、洪涝、火灾、金融危机)发生频率的逐年提高,企业对待风险的态度越来越规避。也就是说,企业作为风险规避者在进行采购决策时不仅会考虑期望收益或期望成本,而且会考虑收益风险或成本风险的大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期望值来刻画带有风险规避的供应链成员的目标不一定适合。我们假设供应链下游企业制造商面对该事件时其态度是风险规避的,并运用金融风险度量中广泛运用的VaR和CVaR准则来度量管理者的风险态度。
本章研究主要分为:①突发事件风险下,通过构建基于双源采购的期望模型,研究制造商的最优订货分配,并分析订货量与供应商的发货量对供应商可靠性的敏感性,进一步研究供应商可靠性改善的价值;②突发事件风险下,我们用VaR准则来刻画管理者面对可控突发事件或常规突发事件时的风险态度,用CVaR准则来刻画管理者面对不可控突发事件或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态度,主要研究在风险规避下的制造商的订货策略,并与风险中性情况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