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一章
贺普仁教授重视人体经络

针灸治病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五行、四诊、八纲将所收集的有关资料加以分析,四诊合参,以明确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位所在,是在脏或在腑,是在经还是在络,是属寒还是属热,是虚还是实,是表证还是里证,是阳病还是阴病。然后制定治疗法则,选穴组方。以调理阴阳,理气活血,通经活络,泻实补虚,祛邪扶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医生要有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练的技术、数十年的经验,必学必背的十二经脉循行路线、经穴方意、治法、病机、病理、辨证、辨病、针法、补泻手法、疗程疗效等,才能有效治愈疾病。辨证: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综合分析,审辨其病变部位,病变性质,正邪斗争的盛衰强弱为临床施治提供依据。在中医辨证法中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针灸治病的五辨:一辨病位的所在——表里、经络、气血、脏腑;二辨病性的所属——寒热、虚实、阴阳、动静;三辨病势的所现——正邪、盛衰、标本、缓急;四辨病因之所由——外感、内伤、六淫、七情;五辨病程的所时——长短、久暂、新恙、复病。这样才能明确证候,立法治则,选穴施术,获得良效。辨病:是将患者的病史,自觉症状,以及整体的情况确立诊断。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调节各部分功能,从而将人体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灵枢·经脉》中记载:“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明朝马元台也说过:“十二经脉,学医之第一要,不可不究,不识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经是主干道,络是分支,经络纵横交错,网布全身,彼此衔接如环无端。经和络构成了一个系统。经络之中有经气循环流动,昼夜不息,以调节人体的功能,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经脉又分正经和奇经。正经十二条,奇经八条,又称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对称地分部于人体两侧,沿着一定的方向循行,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这样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十二经脉阴经与阳经相交接: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阳经与阴经交接: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经脾经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阳经与阳经交接:同名的阳明经在头面部相接,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旁,手足太阳经都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都通于目外眦。阴经与阴经交接:手太阴与手厥阴交接于心中,足少阴与手厥阴交于胸中,足厥阴与手太阴交于肺中。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十二经脉中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六经气血须分明。贺老说针刺时气少者不可泻气太多,血少者不可泻血过多。

经络有运行气血,濡养身体的作用。将后天的水谷精微通过气血在经络中循行不息,运行内外,濡养脏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筋骨等。

贺老认为针灸治病虽不同于药物。但是经络辨证是取得疗效的前提,着重强调背会经络循行,认清归经,才能准确辨证提高诊疗效果。

经络以经脉为主体,在辨证时为主要依据,十二经脉中每一条发生病变都会有不同的病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本经的脏或腑功能失调,二为本经循行部位的病证。简述如下:

1.手太阴肺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胸部胀满,气喘吁吁,咳嗽,咳血,咽喉肿痛,缺盆部疼痛等症。本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者,则出现咳嗽、气逆、胸部满闷、手臂内侧前缘疼痛。

2.手阳明大肠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齿痛、鼻衄、颈肿。本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者,则出现鼻流清涕或出血,咽喉肿痛喑哑,上肢肩前及外侧前缘疼痛,大指与食指冷痛,或有麻痹的感觉。

3.足阳明胃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胃痛、呕吐、腹胀、水肿、肠鸣、寒战、发热、发狂、胸腹及下肢外侧前缘疼痛。本经功能失调而发生病变者,则出现高热、发狂、口角歪斜、唇生干疮,甚至足中趾感觉迟钝,麻木而不能随意活动。

4.足太阴脾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便溏、腹胀、嗳气、呕吐、黄疸、全身沉重、舌根强直、股膝内侧肿胀、厥冷、心烦,甚至足大趾迟钝、麻痹而不能随意活动。

5.手少阴心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心痛、咽喉干燥、舌根强痛、上臂内侧痛或厥冷手心热。

6.手太阳小肠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咽喉肿痛、下颌肿、目黄、耳聋、头不能回顾、肩臂外侧后缘疼痛。

7.足太阳膀胱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头痛、腰痛、癫狂、鼻流清涕或鼻衄、背痛拘紧、大腿不能屈曲、膝窝如结难以伸展、小腿后侧痛如撕裂,甚至足小趾麻痹、迟钝而不能随意活动。

8.足少阴肾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尿频、腰痛、阳痿、月经不调、水肿、嗜卧、股内侧后缘疼痛、下肢无力、足心热,甚至下肢痿废。

9.手厥阴心包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心悸、心痛、胸闷、面赤、手心灼热、臂肘挛急、腋肿。

10.手少阳三焦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耳鸣、耳聋、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耳后肩肘上下及肘外侧疼痛,甚至无名指与小指麻痹迟钝而不能随意活动。

11.足少阳胆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头痛、口苦、眩晕、下颌肿、缺盆部肿痛、胁痛至大腿外侧、股膝关节疼痛,甚至足次趾麻痹迟钝而不能随意活动。

12.足厥阴肝经病候

若受到致病因素刺激而发生病变,会出现胸满、少腹痛、疝气、呕吐、气逆、精神失常、腰痛不能前后俯仰。

奇经八脉交叉贯穿于十二经脉之间,当十二经脉气血满盈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不足时奇经八脉又可以给予补充,起到加强联系,调节正经气血的作用。其中督脉能够总督一身阳经;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经,并且与女子妊娠有关,主养胞胎;带脉围腰一周,犹如束带,能约束纵行诸经。根据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简述其病候如下:

督脉病候:头痛,脊柱强痛,癫痫,角弓反张等。

任脉病候:不育,不孕,遗精,遗尿,尿闭,带下,月经不调,少腹痛,阴肿痛等。

带脉病候:带下,子宫下垂,下肢痿软,腹部胀满,腰部弛软无力等。

冲脉病候:不育,不孕,月经不调,气喘等。

阳跷脉病候:目内眦痛,腰背痛,失眠,癫痫,下肢痉挛,足外翻等。

阴跷脉病候:少腹痛,嗜睡,癫痫,阴肿痛,下肢痉挛,足内翻等。

阳维脉病候:发热,恶寒等表证。

阴维脉病候:心痛,胸痛,胃痛等里证。 8R6b7hEy+0sD3NRBBM4xjJV2JpbKHUbHwI8Js2rr1aN+F0rSEvxGxrKKOtyRc+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