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贺普仁教授擅用透穴

透穴法或称透针法。即透穴而刺,“一针两穴”的透穴针刺法,是采用不同的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穴位来增加针刺强度的透刺法。透刺法在古代针灸著作中就有记载与使用。金元时期的窦汉卿就提出用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透刺方法为刺入某穴后,将针尖刺抵相邻近的穴位,但不可穿透皮肤。又可分为沿皮浅透法,如地仓透颊车;直向深透法,如太阳透率谷、内关透外关、三阳络透郄门、阳陵泉透阴陵泉、中脘透下脘等。透穴法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在《玉龙歌》中记载:“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有四肢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穴位的“直透”,各部上下方或前后方邻近穴位之间的“横透”,以及一穴透刺多穴的“多向透”等法。透穴刺法不但能治疗局部病,而且还能治疗全身病,不仅能治疗经络病,同时还能治疗内脏病。透穴刺法在临床上仍是遵循《灵枢·经脉》:“盛则泄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基本准则,使用多种透穴方法,从而达到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

透穴刺法具有协调阴阳,疏通经络,不伤卫气,增强针感的作用。透穴刺法的应用加强了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间的联系,使经气得以相互沟通。透穴刺法突破了传统一针一穴,取穴多,进针次数多,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之间缺少有效沟通的缺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义。

透穴针刺法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以腧穴主治功能为基础,以治疗疾病辨证施治为准则的针刺疗法。透穴针刺虽然有浅深,方向有纵横,手有强弱,但是必须依据证候的寒、热、虚、实和病情的轻、重、缓、急而进行辨证施治。具体地说,就是以《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的“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以及《灵枢·经脉》指出的“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治疗原则为标准的。这种针法充分发挥了两穴、三穴、多穴的多重主治作用的叠加效果,来提高治疗效果,并具有取穴少,针感强、疗效佳、无副作用、节约针具、时间等特点。

一、灵活应用透针基本方法

透穴针刺法是指以同一针作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穴位,采用不同的针刺放向,针刺角度和针刺深度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方法。具有取穴少、针感强、疗效明显的优点。透刺法最早在《灵枢·官针》中有记载。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医学文献均有记载。在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水沟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元代·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 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口眼 斜最可嗟,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明代·吴昆在《针方六集》中也有不少记载用透穴针法治病。透穴针法在临床应用上确有卓越的疗效。国医大师贺普仁十分注意这方面的研究,通过几十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某些病证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根据我的临床随诊记录现归纳整理如下:

透穴刺法的分类有竖透法、横透法、斜透法、围透法。透穴刺法选穴精,扩大了一针治疗疾病的作用。在本经穴透刺可加强通经接气,增强针刺强度,使针感易于循经传导,提高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在表里穴位间透刺可起到沟通两经的作用,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提高了治疗效果。在手足同名经透刺,对于手足同名经循行的共同部位上的病证,有良好的疏调治疗作用。异经透刺可扩大治疗范围,沟通经脉间经气循环。

1.平谧阴阳,疏通经络

透穴针刺法可以直接沟通表里阴阳两经的经脉之气,并能加强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经穴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每一透穴犹如各经又增添一个“经穴”,能促使阴阳经气接通,以发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谧”的作用。本经透刺法中内关透间使,可促使针感沿经向上传导,直达心胸,以通经活络,用以治疗心气不足的心悸健忘、气短乏力等症。表里经穴透刺法,可加强两经之间的联系,平衡阴阳,使表里两经经气得以协调,如大陵透外关,可加强调理三焦和心包络的作用,安眠镇惊,治疗失眠效佳;再如血海透梁丘,既可使局部经气疏通而治膝髌疼痛,又可调和足太阴、足阳明经气,使脾胃升降有序,运纳有度,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之疾。手足同名经穴透刺法可治疗手足同名经循行共同部位上的病证,有良好的调治作用。如丝竹空透率谷治偏头痛,可宣散少阳风热。

2.免伤卫气,增强针感

古人非常重视固护肌体卫气。卫气为人体卫外的屏障,采用透刺法,取穴少而精,可尽量减少刺破皮肤次数免伤卫气,也可减少病人怕痛的恐惧感。临床中阳陵泉透阴陵泉的针法,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筋之会穴,故该穴除善治胆病外,还能治疗全身肌肉疼痛之症;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除主治脾病外,还能治疗脾湿下注所致诸病。二穴透刺,可起舒筋宣痹,健脾除湿之效。所以下肢麻木、膝关节肿痛等症,用二穴相透疗效显著。在《难经》中有载:“刺荣无伤卫,刺卫无伤荣。”在《素问·刺要论》中记载:“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由此说明透穴针刺法的重要性。一般局部透穴多在病变处围透,围透可逐渐缩小病灶。透穴可扩展刺激面,使酸麻重胀感直接扩散至病变部位,以起到疏经通络、益气助阳、活血止痛、祛腐生肌、舒筋和络的作用。

3.疏通经络,上下相接

透穴刺法弥补了传统一穴进针的针刺刺激点少的不足,以不同的角度、方向由本穴透向他穴或由本经经穴透向他经经穴,使针尖引导着经气直接刺向所要透之腧穴,加强了刺激面、刺激量和针感效应,上下相通,迎随逆从,内外相应,数经相交,疏导出入逆乱之经气,“从阴引阳”或“从阳引阴”以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平谧阴阳、调气和血,加速机体功能的全面恢复。一针透多穴或多经,加速各穴或各经之间同时得气,不同针感在相疏通各区分布范围交汇,使各经络经气沟通交融,经气感应上、下、左、右、前、后都同时得气,广泛地加强多穴、多经间的联系和对经络的刺激,由经到络以行气通、致血通而贯通上下经络,运行气血达到“气至病所”。不但能治局部病,而且还能治疗全身病,不仅能治经络病,同时还能治疗内脏病。

异经经穴透刺法可沟通经脉间经气,调整经络气血。如太冲透涌泉,既可治头痛头晕、惊风抽搐、呃逆腹胀,也可治喉痹、鼻衄、小便不利、癫狂昏厥等症。相近的邻近穴透刺法,可增强疗效。如心悸失眠者,可取神门透大陵;胆囊炎者可取胆囊穴透阳陵泉;面瘫者,可用太阳透率谷、牵正、下关,牵正透地仓、颧髎、承浆,头临泣透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等。以远道循经取穴,联络各脏腑,沟通内外经络、腧穴,使瘀滞的经络、营卫、气血得以流通疏导,较快地改善和调节各经络循行失调,促进经络正常生理功能,达到通则不痛,通则病祛的疗效。

透穴刺法的一般分类:

(1)直透法:

是本经透穴,是从本经一穴进针,待得气后,针尖向着本经的另一穴位透刺,结合迎随补泻手法,可以向上透,也可向下透。如上星透神庭治疗鼻炎,中脘透下脘治疗胃病,气海透关元治疗气虚,关元透中极治疗前列腺增生,肝俞透胃俞治疗脱肛等。

(2)横透法:

即阴阳经透穴,表里经透穴。一般用于四肢内外侧相应的阴阳经,从一经一穴进针,透向相对应的另一经一穴,针尖不宜穿透皮肤,以能看见针尖顶起皮肤为度。临床常用阳陵泉透阴陵泉治疗膝痛,支沟透间使治疗胸胁痛等。

(3)横竖同时透法:

以上横透、竖透法可配合运用,也称“十字透”、“回字透”、“龙字透”,多用于头部、背部及四肢关节部位。

(4)局部围透法:

即在病变部位数针围透,使针芒直刺患处。可用于腱鞘囊肿、肱骨外上髁炎、破溃创面、局部神经麻痹等。

(5)斜透法:

即如同汉字“八”的写法。如中脘透天枢治疗肠胃病。

二、透穴刺法的操作

透刺的针具选择一般根据病情病位而定,头面胸背及四肢肌肉较薄处,宜用短针,选提捏进针法。四肢肌肉较丰处,宜用长针,选切指、捻转进针法。不论选用何种透刺法,所透的穴位一定要有针感,针感是透刺获效的关键之一。透穴刺法的操作可分为直透、斜透、横透、横竖同时透法、局部围透法、斜透法几种,直透是针尖与皮肤呈90°垂直透刺,操作是从肢体的一侧直刺,透向对侧某穴,如内关透外关、曲池透少海、阴陵泉透阳陵泉、三阴交透悬钟等。斜透是针尖与皮肤呈45°透刺,操作从一个穴位直刺,斜向另一个穴位,多用于病症涉及相邻经脉或同一经脉,如中脘透天枢治疗肠胃病,胆经的阳陵泉透胃经的足三里,膀胱经第一侧线肾俞透第二侧线的志室穴。横透是针尖与皮肤呈15°角透刺,操作从一个穴位倾斜进针,针体横卧15°角刺入,沿皮下组织在浅层进针,缓缓向第二穴推进,用于病位浅表或肌肤较薄的部位,如上星透神庭、四神聪透百会、大椎透至阳、脾俞透胃俞。斜透刺法还常在透向一穴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变换方向,另透一穴,像鸡爪刺法,如百会透四神聪,合谷透鱼际、劳宫等。在透穴的操作中,还可先在进针的穴位运用手法,有酸、麻、重、胀等得气感后再进针至所透腧穴,使针产生新的针感。

在使用透穴刺法的过程中还必须要熟悉透穴部位的局部解剖,尽量避开大血管和神经主干。不能在溃疡和瘢痕组织面透穴。在胸背部腧穴透穴中要严格掌握进针的角度、深度,避开脏器,不得伤及内脏。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表情神态,透刺时针感多较强烈,透刺局部肌肉相应地紧张,所以行针时应适可而止。如果出现晕针、滞针、断针要立即停止操作,取出针具并做及时处理。针尖最好不要透出皮外,以免造成针刺感染。

贺老特别强调对初次接受针刺的老弱、妇女、儿童不宜使用透刺或在透穴中不宜使用过重手法。透穴要精简用穴,避免多穴多针,减少病人痛苦。

三、常用透穴

1.头面部常用透刺穴

百会透四神聪主治头痛、失眠、头晕、健忘、中风、偏瘫、脑瘫、癫痫、子宫脱垂、胃下垂。

百会透前顶主治头痛、眩晕、惊悸、中风失语、小儿惊风、脱肛。

百会透脑户主治头痛、眩晕、癫痫、失语、喑哑。

风池透风池主治头痛、偏头痛、脑萎缩、癔病、脱发、精神疾病、耳鸣、面肌痉挛。

风池透风府主治头痛、目眩、癔病、癫痫、半身不遂。

耳门透三穴(耳门、听宫、听会)主治耳鸣、耳聋、重听、头晕。

阳白透鱼腰主治口歪眼斜、眼病牙痛、面肿、眼睑下垂。

攒竹透鱼腰主治口歪眼斜、眼病牙痛、面肿。

攒竹透丝竹空主治口歪眼斜、眼病牙痛、面肿。

攒竹透印堂主治失眠、头痛、口歪眼斜、面肿。

丝竹空透太阳主治失眠、头痛、口歪眼斜、面肿。

丝竹空透率谷主治失眠、头痛、口歪眼斜。

头维透率谷主治失眠、偏头痛、口歪眼斜。

头临泣透阳白主治失眠、偏头痛、口歪眼斜。

太阳透率谷主治偏头痛、眩晕、呕吐。

太阳透下关主治口歪眼斜、牙痛、面肿。

太阳透颧髎主治口歪眼斜、牙痛、面肿。

太阳透颊车主治口歪眼斜、牙痛、面肿。

上星透神庭主治头痛、眩晕、癫痫、失语、失认、失忆、鼻炎。

颔厌透悬厘主治偏头痛、头皮麻木。

颔厌透悬颅主治偏头痛、头皮麻木、目外眦痛、齿痛。

攒竹透攒竹主治眉骨痛、目视不明、溢泪。

印堂透素髎主治鼻炎、头痛。

颧髎透迎香主治鼻炎、面痛。

颧髎透颊车主治口歪眼斜、牙痛、面肿、口角抽动。

大迎透颧髎主治牙痛、面瘫。

曲差透头临泣主治偏头痛、眼睑 动、牙关紧闭。

地仓透颊车主治面瘫、口角流涎、牙关紧闭、牙痛、面肿、唇缓不收。

地仓透大迎主治面瘫、牙关紧闭、牙痛、面肿。

地仓透下关主治面瘫、牙关紧闭、牙痛、面肿。

人中透迎香主治中风昏迷、小儿惊风、昏厥、鼻炎。

迎香透四白主治鼻炎、胆道蛔虫症、面部疾病。

迎香透睛明主治鼻炎、面部疾病。

四白透承泣主治鼻炎、眼病、面部疾病。

四白透颊车主治口歪眼斜、牙痛、唇肿、面肿。

四白透巨髎主治目赤痛痒、口歪眼斜、牙痛、唇肿、面肿。

地仓透水沟主治面部疾病、中风昏迷、小儿惊风和昏厥。

禾髎透巨髎主治口歪眼斜、牙痛、唇肿、面肿。

瞳子髎透禾髎主治头痛、耳鸣、斜视。

瞳子髎透听宫主治头痛、失音、目翳。

迎香透迎香主治鼻炎(掂起鼻子来透刺)。

迎香透印堂主治鼻炎(由双迎香向印堂方向呈三角形顶点透刺)。

迎香透巨髎主治鼻炎、面部疾病。

迎香透地仓主治鼻炎、面部疾病、流涎、面痒。

水沟透地仓主治面部疾病、中风昏迷、小儿惊风和昏厥。

承浆透夹承浆主治唇痒、唇麻木、面瘫、面部疾病。

风池透翳风主治眩晕、耳鸣、面肌痉挛、癫痫。

太阳透四白主治眼病、面部疾病。

承浆透大迎主治面瘫、面痛、流涎、牙痛。

承浆透地仓主治面瘫、面痛、流涎、牙痛。

人中透禾髎主治鼻炎、面部疾病、流涎。

太阳透角孙主治头痛、头晕、牙痛。

头维透曲鬓主治面肿、头痛、面痒。

率谷透曲鬓主治头痛、眩晕。

率谷透角孙主治偏头痛、目赤肿痛、小儿惊风。

率谷透悬厘主治偏头痛、眼睑 动、牙关紧闭。

率谷透悬颅主治偏头痛、眼睑 动、口苦、失眠。

巨髎透承泣主治面瘫、面肿、眼病。

攒竹透睛明主治面瘫、近视眼、色盲。

阳白透鱼腰主治面瘫、眼病、目赤肿痛。

颊车透下关主治面瘫、面肿、牙痛。

下关透四白主治面瘫、白内障、流泪。

四白透地仓主治面瘫、面痛、流涎、牙痛。

牵正透下关主治面瘫、牙痛、面痛。

牵正透地仓主治面瘫、面痛、唇麻木。

下关透大迎主治面瘫、面痛、流涎、牙痛。

曲差透络却主治头痛、目眩、鼻塞、目视不明、颈肿、癫狂。

承灵透脑空主治鼻渊、目赤肿痛、头痛。

脑户透哑门主治喑哑、舌缓不语、惊悸。

2.上肢常用透刺穴

肩髃透臑会主治肩臂酸痛、抬肩困难、肩部麻木。

臂臑透肩髃主治抬肩困难、肩痛。

肩前缝透臂臑主治肩痹、前屈不利。

肩后缝透臂臑主治肩痹、后伸不利。

腋前透腋后主治肩痹、旋转不利。

腋后透腋前主治肩痹、疼痛、麻木。

肩内陵透肩贞主治肩臂痛、半身不遂、肩关节炎。

支沟透间使主治心悸、怔忡、胸痛、癫痫、耳聋、耳鸣、黄疸、腕臂痹痛。

合谷透后溪主治头痛、腰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手指拘挛、癫痫。

曲池透少海主治热病、手臂麻木、手臂肿痛、癫痫、癔病、高血压。

四渎透臂中主治急性腰扭伤、半身不遂。

三阳络透郄门主治胁肋痛、心悸。

外关透内关主治呕吐、呃逆、胸痛、胃痛、头痛、手颤。

合谷透鱼际主治咽痛、牙痛、失音、小儿疳积。

合谷透劳宫主治癫证、痫证、口臭。

鱼际透劳宫主治咽痛、咳嗽、失音、癫痫、小儿疳积。

鱼际透少府主治失音、掌中热、心悸、喜笑无常、小指拘挛。

大陵透劳宫主治心痛、癫痫、狂躁不安、中风、昏厥。

大陵透外关主治失眠、神经官能症、口臭。

肩髃透极泉主治肩痹、肩痛、心悸、半身不遂。

神门透灵道主治心悸、昏迷、中风。

神门透大陵主治癫痫、失眠、心悸。

太渊透经渠主治咽痛、胸痛、失音、咳喘。

合谷透二间主治牙痛、目赤肿痛、面瘫、面肿、热病、开窍。

合谷透三间主治目痛、头痛、咽喉痛、口眼歪斜、手指僵硬。

尺泽透孔最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喉痹、咽喉肿痛、胸痛、肘臂挛痛。

孔最透经渠主治咳嗽、咳血、掌中热、胸痹。

内关透郄门主治心悸、怔忡、失眠、心神不安、癫证、痫证。

曲池透尺泽主治咳嗽、咳血、胸痛、肱骨外上髁炎。

曲池透曲泽主治热病、手臂麻木、肘挛不伸。

曲池透臂臑主治颈项拘急、上肢不遂、肩臂疼痛、手臂无力、瘰疬。

曲池透外关主治头痛、热病、咽喉肿、上肢不遂、屈肘不利。

3.下肢常用透刺穴

梁丘透髀关主治下肢疼痛、腰胯痛、半身不遂、下肢麻木。

伏兔透阴市主治腰胯痛、抬腿无力。

环跳透风市主治下肢疼痛、半身不遂、下肢麻木、膝踝肿痛。

风市透箕门主治下肢痛、半身不遂、月经不调、崩漏、湿疹。

膝阳关透曲泉主治关节炎、膝髌肿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条口透承山主治肩痹、腰扭伤、下肢痹痛、下肢麻木、转筋。

阴陵泉透阳陵泉主治膝关节肿胀、水肿、遗尿、半身不遂、下肢痿痹、口苦、黄疸。

悬钟透三阴交主治胃病、肠鸣腹胀、头晕目眩、失眠、水肿、遗尿、下肢麻木。

昆仑透太溪主治耳聋、半身不遂、头痛、耳鸣、失眠、足跟肿痛、足挛缩。

太冲透涌泉主治目痛、头痛、眩晕、咽痛、面肌痉挛、昏迷、失音、癫痫。

太冲透行间主治头痛、口歪眼斜、昏厥、足心热、足肿。

冲阳透内庭主治头痛、耳鸣、足肿、牙痛。

外膝眼透内膝眼主治膝痛、鹤膝风、膝关节炎、膝肿。

4.腹背部常用透刺穴

大杼透肺俞主治咳嗽、气喘、项背痛、盗汗、骨蒸潮热。

大杼透膈俞主治发热、头痛、肩胛酸痛、颈项强直。

大椎透风门主治头痛发热、咳嗽、喘逆、项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

大椎透哑门主治颈项强痛、癫痫、中风、舌强不语、暴喑、眩晕。

大椎透肩井主治发热、颈项痛、角弓反张。

大椎透筋缩主治抽搐、癫痫、脊痛、背痛、转侧不利、小儿惊风。

大椎透身柱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项强痛。

大椎透至阳主治小儿惊风、癫痫、五心烦热、四肢无力。

心俞透脾俞主治失眠、心悸、健忘、腹胀、泄泻。

心俞透肺俞主治心悸、怔忡、咳嗽、气喘、盗汗、潮热。

心俞透膈俞主治心痛、失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不利。

膈俞透肺俞主治吐血、咳嗽、气喘、呕吐、噎膈。

脾俞透胃俞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反胃、肠鸣、腹泻、完谷不化。

夹脊透刺主治腰背强直、转身不利、中风偏瘫、下肢痿痹。

三焦俞透肝俞主治腹胀肠鸣、黄疸、腹泻、小便不利、腰脊强痛。

肾俞透膀胱俞主治遗尿、遗精、阳痿、尿频。

上髎透下髎主治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腰骶痛、盆腔炎。

命门透腰阳关主治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早泄、遗尿、遗精。

腰阳关透长强主治遗精、阳痿、痔疮、脱肛、泄泻、腰骶痛。

天突透华盖主治胸痛、心痛、呕逆、噎膈、喉痹、暴喑。

鸠尾透天突主治胸痛、心痛、噎膈。

膻中透璇玑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胸痛。

承满透梁门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

承满透日月主治黄疸、腹胀肠鸣、呕吐、呃逆、吞酸。

关门透梁门主治十二指肠溃疡、胃痛、呕吐。

滑肉门透梁门主治胸胁疼痛、黄疸。

滑肉门透刺梁门主治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腹部胀满。

天枢透刺中脘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便秘。

天枢透建里 主治便秘、肠炎、腹部胀满。

天枢透下脘主治腹痛、呕吐、泄泻。

天枢透梁门主治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癥瘕、便秘、肠炎。

天枢透水道主治腹胀、肠鸣、泄泻、癥瘕。

大横透天枢主治绕脐腹痛、腹胀、肠鸣、泄泻、肠痈、便秘。

大横透腹哀主治腹泻、胀气、便秘、腹痛。

梁门透水道主治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小便不利、小腹刺痛、疝气。

京门透腹结主治食欲不振、腹部胀满、胃炎。

章门透期门主治胸胁胀满、呕吐、胁痛、呃逆、黄疸、痞块。

下脘透神阙主治腹部胀满、胃炎、水肿、完谷不化。

子宫穴透曲骨主治月经不调、小腹痛、痛经、带下。

心俞透神道主治心悸、失眠、健忘。

中脘透上脘主治胃炎、腹胀、泄泻。

中脘透下脘主治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腹部胀满。

关元透曲骨主治尿潴留、前列腺炎。

气海透关元主治阳痿、早泄、痛经、尿频、虚劳羸弱。

气海透中极主治小便淋漓、遗尿、月经不调、阴挺。

四、举例特殊治疗法

1.内关透外关治手腕疼痛。

2.瞳子髎透鱼腰治目疾。

3.间使透支沟治疟疾。

4.液门透阳池治手臂肿痛。

5.地仓透颊车或颊车透地仓治口眼 斜。

6.膝关透膝眼治膝肿痛。

7.昆仑透太溪治腿足红肿。

8.风池透风府或合谷透劳宫治偏正头风。

9.印堂透左右攒竹治小儿惊风、更年期综合征。

10.三阴交透刺悬钟穴治疗痛经。

11.太溪透照海治消渴咽喉肿痛。

12.天枢透中脘治便秘、泄泻。

13.双侧滑肉门透刺梁门治胃痛、呕吐。

14.三阳络透郄门治耳聋、暴喑。

15.侠溪透足临泣治头痛,眩晕。

16.涌泉透太冲治咽喉肿痛,舌干,失音。

17.列缺透太渊治咳嗽,气喘。

18.合谷透后溪治疗痹证。

19.肩髃透曲池治中风。

20.丘墟透照海治胸胁胀痛。

21.阳陵泉透阴陵泉治急性腰扭伤,遗尿。

22.冲阳透内庭治胃痛,足背肿痛。

23.五虎透八邪治手不能握。

24.肩髃透臑会治臂不能举。

25.足三里透合阳治腿不能行。

26.曲池透少海治手肘无力。

27.内关透外关治腕不能抬。

28.条口透承山治腿肚筋软。

29.公孙透束骨治脚底冷麻。

30.丘墟透照海治足外翻。

31.环跳透环中治身不能翻。

32.中风常用方 三阴交透悬钟;阳陵泉透阴陵泉;肩髃透臂臑;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大陵;环跳透风市;膝阳关透曲泉;丘墟透申脉;合谷透劳宫;太冲透涌泉;阳池透大陵。

33.面瘫常用方 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四白透承泣;风池透风府;太阳透颧髎;禾髎透巨髎;地仓透颊车。

34.提胃三点 水突、滑肉门透梁门治疗胃下垂。

35.承满透日月治胆道蛔虫症。

36.丘墟透照海治胁肋痛。

37.条口透承山治肩关节扭伤。

38.膝中(位子髌骨下缘,髌韧带正中)透阴市或曲泉透膝阳关治膝关节痛。

39.解溪透中封治足踝麻痹、足下垂。

40.肩周炎八透穴 ①肩髃透臂臑;②臂臑透肩髃;③肩前缝透臂臑;④肩后缝透臂臑;⑤腋前透腋后;⑥条口透承山;⑦后溪透合谷;⑧针刺中平穴(肩周炎特效穴):中平穴位于外膝眼下5寸,胫骨前嵴向外一横指,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针入1~3寸,左痛针右,右痛针左,针尖斜向患肢,大幅度提插捻转,患者感到扎针处发胀或发热为妙,一边行针一边嘱患者活动患肢。 T3RhzjgQCHMx51l/lGmQocZ/04FCVfLKalDp8txKb7Ec82X3puUdvSK/ggAwJPI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