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中医藏象(也作“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该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防治疾病,具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是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和中医药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防治退变性疾病、衰老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肾病、不孕不育性疾病等难治性、复杂性、慢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价值,是中医学研究中具有重大战略性的基础科学问题。

由于藏象理论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相对薄弱,从而无法在较高水平上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借助现代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探讨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科学本质,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内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一、“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揭示其科学内涵是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肾藏精”藏象理论对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藏精”包括贮藏精气、输泄精气和输化精气等功能,说明肾对全身精气有调控作用,包括精的生成、贮藏、转化、输泄过程。

肾精有先、后天之分。“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说明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始物质;“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明后天之精是水谷精气及脏腑化生的精微物质,具有滋养全身脏腑、器官和组织的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所藏之精是其他脏腑、气血化生的物质基础。“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经脉》),指出肾精是脑髓生成的物质基础;“肾主骨”(《素问·宣明五气》)、“肾生骨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肾精是骨骼发育的物质基础;肾藏精,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是血液生成之源泉。可见,肾精是人体生长发育以及脑、骨、血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肾主生殖、主骨、生髓是肾藏精的主要功能体现。

肾与命门关系密切。“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难经·三十六难》曰:“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功能包括:为生命之门、脏腑之本;维系元气;藏神与精;主男子精、女子胞,即生殖功能。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

肾与命门一体,之所以提出命门,是为强调其重要性。一种观点认为命门为水火之宅,即肾阴、肾阳;另一种观点认为命门主火,肾主水。这两种观点的分歧在于命门主火与命门主水火。从临床实践看,多提命门之火。明代赵献可更强调命门之火的功能,认为命门之火周行全身,譬之元宵走马灯,其中“惟是一火耳”。“夫人何以生?生于火也……造化以阳为生之根,人生以火为生之门”,“火旺则动速,火微则动缓,火息则寂然不动”,形象地指出了命门之火(亦称“命火”)乃生命之源,其功能集中体现为肾阳的功能,即具有温煦与推动作用,是人胚胎形成、发育以及脏腑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因此,“肾藏精”是对肾精的调控,是将肾精的物质态转化为功能态;其中,命火集中体现了肾阳的温煦和推动作用。

二、“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防治已成为中医学界关注的重大命题,中医从肾论治慢性病在临床上具有特色和优势,需要揭示其临床疗效产生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医藏象理论。

“肾精亏虚型慢性病”是指与“肾精命火”相关性显著的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都有共同的病理特征,即“肾精亏虚、命门火衰”。如:主生殖发生障碍,表现为排卵障碍或少精,导致不孕、不育;主骨障碍,表现为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病、椎间盘突出症、脊髓型颈椎病等;生髓障碍,表现为髓海空虚,导致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骨髓抑制综合征等;肾精亏虚,精血互化发生障碍,表现为血细胞的减少,出现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从肾论治上述疾病具有特色和优势,有利于揭示慢性疾病的内在规律。

中医藏象理论是建立在临床实践基础上的科学。“肾精亏虚型慢性病”涉及多系统、多脏器,这些病证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是中医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肾精命火”理论从整体观念出发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强调生理状态下肾与各脏腑器官的相互协调,病理状态下相互传变,治疗中通过调理肾精命火,从而协调与平衡相关脏腑器官功能,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三、采用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结合与肾相关疾病临床实践,开展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研究,阐明其理论的基本科学内涵,是具有战略性的重大中医理论课题。

生物个体是由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形成的,由一个全能干细胞(来源于受精卵囊胚期内的胚胎干细胞)发育成新个体。成体干细胞尽管分化潜能受到限制,但依然具有分化为特定终末细胞的能力,一旦机体需要,就能够及时唤醒,增殖、分化为各种体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干细胞与中医“肾精”存在相似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干细胞“先天本源”特性与肾为“先天之本”有很大的相似处;②“肾藏精”的重要特性在于“封藏”,这与干细胞平日处于沉默休眠状态,机体需要时及时唤醒的功能状态也极为吻合;③胚胎干细胞与“先天之精”相对应,各种成体干细胞(如生殖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等)与“后天之精”相对应;④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各组织器官,与后天之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不谋而合;⑤机体干细胞参与生长、发育、衰老全过程,与“肾藏精”“主生长发育”有共同特性。

神经-内分泌-免疫(neuro-endocrine-immune,NEI)网络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并逐渐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神经内分泌免疫学。

20世纪50年代,沈自尹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从脏腑辨证思路着手,以NEI网络学说为切入点,深入揭示了肾阳虚的现代科学内涵。通过筛选反映内脏功能的特异性指标,发现肾阳虚患者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值普遍低下;60年代发现肾阳虚证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紊乱;70年代研究发现肾阳虚和60岁老年人甲状腺轴与性腺轴甚为类似,温补肾阳法对各轴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并认识到肾阳虚证的主要发病环节为下丘脑的调节功能紊乱;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发现补肾药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改善NEI网络功能状态。

NEI网络对人体生命过程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命火的功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生长激素在机体生长中起促细胞和组织生长的重要作用;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及靶器官的反应决定了机体生殖功能的情况;糖皮质激素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重要激素,广泛调节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甲状腺激素对能量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激素都受到垂体以及更高中枢——下丘脑的控制。这些活性物质生理作用与命火的全身温煦和推动作用相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团队启动之始提出科学假说:肾精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在干细胞;命火的功能基础,主要体现在NEI网络。“肾藏精”是干细胞与NEI网络功能的综合体现;补肾益精法治疗肾精亏虚、命门火衰病证,主要是通过调控干细胞和NEI网络功能而实现的。

以干细胞和NEI网络研究为切入点,揭示中医“肾藏精”“肾精命火”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已有较充分的依据、较好的可行性以及取得重大进展的可能性,成为揭示中医理论特色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阐明“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基本科学内涵,从而揭示相关疾病从肾论治临床疗效产生的内在规律,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医藏象理论。

四、本团队报道了“肾藏精”藏象理论调控干细胞功能与信息的基础研究的现代内涵。证明了“补肾益精法”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微环境(neuro-endocrine-immune-circulation-microenvironment,NEIC-Me)网络,调控生殖、神经、骨髓、造血等干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调节干细胞沉默与唤醒状态和增殖与分化功能。

补肾中药通过调动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及微环境,激活内源性干细胞发挥疗效,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单纯采用干细胞移植的当前现代医学论治策略。

1.“肾藏精”与“肾主生殖”理论应用基础研究 证明补肾中药在胚胎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类卵细胞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可通过影响NEIC-Me网络的MAPK和Wnt等信号通路提高生殖细胞功能,并对生殖器官功能的维护与修复起重要作用。补肾益精中药促进精原干细胞增殖的分化,改善小鼠睾丸组织形态,促进小鼠生精恢复功能。主要是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干细胞微环境;调节Wnt、Notch、Stat等信号转导通路。

2.“肾藏精”与“肾主骨”理论应用基础研究 从“肾主骨”角度科学地证明了“肾藏精”的科学本质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干细胞壁龛(niche)在相关信号转导网络调控下的综合生理反应;MSC微环境的改变影响MSC细胞行为。明确了骨质疏松症与MSC之间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补肾药产生疗效与干预MSC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证明了NEIC-Me网络是补肾药物作用的重要途径,证明了“补肾益精法”可通过介导信号转导通路以及NEIC-Me网络调节MSC及其微环境而发挥疗效。补肾中药成分能直接作用于MSC,或促进增殖,或促进分化;补肾中药有效组分可有效激活“沉默”干细胞。

3.“肾藏精”与“肾生髓,脑为髓之海”理论应用基础研究 发现“肾精”的生物学基础在脑内体现为神经干细胞,补肾中药激活脑内神经干细胞,促进其增殖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与中医“肾(精)生(脑)髓”理论的科学内涵相吻合。发现补肾中药通过影响NEI网络及神经干细胞的微环境,进而调控神经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部分体现了肾精化生脑髓的动态过程,初步揭示“肾生髓”的科学内涵。发现补肾中药抑制神经元凋亡、激活沉默突触进而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与脑髓充盈具有一致性,初步揭示了“脑为髓之海”的科学内涵。

4.“肾藏精”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 证明了“肾精”是生长发育、血液化生的重要物质基础,血细胞分化受到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的调控。阐明了“肾藏精”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肾生髓、髓生血”的内涵,在细胞分子层面体现在发现何首乌内有效组分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其可能机制是促进红系分化正向调控因子高表达,促进红系分化负向调控因子低表达。化学损伤[苯+环磷酰胺(CTX)]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辐射损伤( 60 Co-γ射线+CTX)大鼠AA模型,证明了补肾益髓生血法可促进AA骨髓造血,促进大鼠造血干/祖细胞定向粒单系、红系分化,调控相关信号通路JAK2/STAT5表达。

五、本团队构建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临床防治规律研究——基于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深化了慢性病“异病同治”临床规律研究成果。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了多种生殖及退变衰老性重大疑难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肾精亏虚证型密切相关,提出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概念,极大地指导各类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证明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与NEIC-Me网络功能失调、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紊乱、“沉默”与“唤醒”功能下降等生物学效能直接相关。

1.“肾藏精”与“肾主生殖”理论临床疗效研究 从不孕不育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研究和药物作用研究等方面明确了不孕不育症的肾虚证候分布及中医体质易感性,进一步验证了滋肾精与温肾阳中药在生殖代谢调控方面的网络协同效应,开展了“肾-生殖系统”的多学科结合中医证治规律研究,形成益精为主、扶阳为辅的不孕不育症的整体诊疗思想,丰富发展了“肾主生殖”理论。

2.“肾藏精”与“肾主骨”理论临床疗效研究 从骨质疏松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试验研究、基因发现和药物作用研究等方面阐明了温肾阳与滋肾阴中药调控骨代谢的网络机制,开展了“肾-骨系统”的多学科结合规律研究,建立了“肾-骨系统”模型,深化了对骨生成与骨吸收规律的认识。

3.“肾藏精”与“肾生髓,脑为髓之海”理论临床疗效研究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客观评价了肾精亏虚在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明确了补肾疗法在临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重要意义。采用补肾复方中药干预老年性痴呆患者,通过量表、影像及特异性蛋白指标等综合评价,明确了补肾中药的近期、远期疗效,阐释了“从肾论治”老年性痴呆疗效的内在证治规律。

4.“肾藏精”与“肾生髓,髓生血”理论临床疗效研究 从肾论治地中海贫血,属填补空白的原创性研究,对比国内外治疗地中海贫血的少数案例临床报道,研究团队在高发区进行大样本临床规范研究。对补肾治疗地中海贫血从理论基础、核心病机、治则治法、作用特点和机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有效的治法。

在以上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本书编写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指导,以继承与创新中医基础理论中“肾藏象”内容为核心,以解决中医理论创新与发展过程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能够指导临床实践为目的,论述内容从古至今,从宏观至微观、从理论到实践,重于实用,突出重点,以进一步发展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系统。

全书共分5章。从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肾藏精”与衰老性疾病的理论与实践、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本质的科学内涵与创新发展、中医“肾藏精”的研究方法与指导价值等方面,逐层深入阐述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出原创性学术观点,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出发点,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明确了中医“肾藏象系统”生物学基础,创立中医“藏象系统”研究的方法学模式,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慢性病防治的规律性认识,并提供方法学指导,体现了中医药综合防病治病作用和特色优势。

本书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等支持下所取得成果的汇聚,是各位编委和研究生们长期拼搏、不断积累、无私奉献的学术结晶的荟萃!在此,再次深表感谢和致敬!

再次向本书主审王永炎院士、沈自尹院士、张伯礼院士、陈凯先院士、陈香美院士、施杞教授以及编写组顾问王键教授、王庆其教授、王庆国教授、王昌恩教授、李振吉教授、李德新教授、林水淼教授、赵伟康教授、高思华教授的悉心指导、循循善诱和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致以崇高的敬意!特向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并提出宝贵意见的沈自尹院士、张伯礼院士、施杞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

再次感谢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973”计划中医药理论专题专家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通过三代人不懈努力,志在实现三个历史跨越——由继承传统到现代创新的跨越,由经验技术到科学平台的跨越,由流派传承到学科建设的跨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验证科学假说以及深化“肾藏精”本质、“肾精亏虚型慢性病”防治规律等研究的漫漫科研道路上,我们还有众多未完成的工作和未解开之谜,需要团队更加齐心协力,共同攻关!更需要各位指导专家、兄弟单位协同作战,共赴前程!

《“肾藏精”藏象理论与实践》一书力求系统完整,条理层次清晰,语言精练明了,图文并茂。由于内容涵盖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等广阔领域,遗误与需要提高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进一步修订。

在长期艰辛的学术求索旅途中,感恩铭记于心!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帮助与支持!感恩众多老师、同事、团队友人、学生们的信任和支持!感恩父母、夫人、女儿等家人的鼓励和帮助!


2016年9月29日 于上海 PRa1ZQNaEgYqpSLI4TV6PdavVRLylmJDtgEIX5GFbCRTMkrJUUscnjceOAa1Hoz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