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科学的结晶,在维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医药卫生的显著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在传承自身学术特色的同时,积极吸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促进了中医学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从而推动了中医药学的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

脏腑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项理论,“肾藏精”藏象理论是脏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世纪50年代,复旦大学沈自尹院士领衔的团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了中医“肾本质”的研究,揭示了中医“肾阳”等脏腑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发现了下丘脑-肾上腺轴与中医“肾”相似的生理内涵和变化规律,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升华,取得了突出成果,引领了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

以王拥军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肾藏精”的脏象理论基础研究)团队不断坚持继承与创新,在沈自尹院士、邝安堃教授、姜春华教授等前辈中医“肾”藏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中医“肾藏精”藏象理论体系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与临床实践研究,对中医“肾”藏象理论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拓展。通过总结和概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编著了《“肾藏精”藏象理论与实践》一书。该书全面阐述了中医“肾藏精”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提出机体健康、气血调和状态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等体系调控下,各种干细胞及其微环境生物功能(沉默与唤醒、增殖与分化)与信息(细胞信号转导)的综合体现。系统研究证明了“肾精”变化与微环境、干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他们还发现许多慢性病,包括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痴呆、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孕不育症、椎间盘退变性疾病、骨关节炎、肾性骨病等,都与肾精亏虚证密切相关,从而提出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概念,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了补肾填精中药治疗“肾精亏虚型慢性病”可以发挥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具有“异病同治”的作用特点,从而形成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临床治疗认知。这些疾病是医学界目前研究的重点,也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难点问题。该书总结的研究成果,为中医药治疗上述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示范,具有借鉴和启迪意义。

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机遇期,又恰逢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即将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最后一轮的审查……中医药人当乘势而上,有所作为。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增进和维护人民健康为目的,坚持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发展路线,针对重大临床问题协同攻关,力求突破,必将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君子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希望这本书能为读者提供借鉴和启迪,依据各个专业疾病中医治疗的效果,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研究,总结作用的规律,阐释其科学内涵,不但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推动学术进步,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类健康事业。

书将付梓,荣以为序。

中国工程院 院士
天津中医药大学 校长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长
2016年初冬于中医科学院 7DoEcHPcLOdoXFdZ+bs1iTmMFvthrvmc91yAG4UqajTTmB5qQzWVE0oKWl/jYh1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