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主编简介

王拥军(1965—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硕士及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与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国家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骨退行性病变)负责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筋骨理论与治法)主任,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计划项目(中医药防治老年性骨病)负责人,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中医“肾主骨”理论基础研究)负责人,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中医慢病防治中心)负责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慢性筋骨病防治)负责人。

致力于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及“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临床、基础与转化应用研究。证明了气虚血瘀是慢性筋骨病的病理基础,肾精亏虚加重筋骨衰老,阐明了益气化瘀、补肾益精法的疗效机制,并建立了系统性防治方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06);发现了骨退行性病变存在三期变化规律,提出了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增加干细胞营养治疗方案,建立了非手术与手术“序贯联合”综合性防治体系,降低了慢性筋骨病的手术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9);证明了干细胞与微环境调控筋骨“生长壮老”全过程,发现了β-Catenin、Smad3和Runx1等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增殖与分化的新基因,并证明了成体干细胞、微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NEIC)网络系统调控筋骨生长壮老的规律,构建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防治体系以及“肾藏象系统”,进一步发展了“肾主骨系统”“肾藏精系统”“奇恒之腑系统”理论体系,为延缓筋骨、组织器官衰老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2项,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2项)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发表论文568篇,其中在 JBMR、A&R、Spine、Bone 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12篇(单篇IF最高15.28),《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收录论文76篇。主编专著8部,担任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实验骨伤科学》和本科生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基础》主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研发中药新药7项,获得新药证书2项。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并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21项。

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劳动模范。

提出全新的中医复合型人才“六结合”培养模式,培养的博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1)和提名奖(2012),19人次获得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和Travel Grant Award等国际性青年学术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上海市科技创新优秀团队”“上海市学习型团队”“上海市高校创新团队”“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和“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或称号。

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先后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美国骨矿盐研究学会(ASBMR)、美国骨科研究学会(ORS)委员, Spine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杂志》英文版、《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审稿专家,《世界中医药杂志》英文版、《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医正骨》副主编。 Odj4301RIzHsTFssIA5zSKWaRS6ric25oz1bAGCmPc4BMBtFTSDQVTE6Q0ify7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