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中医“肾主生殖”与“肾-生殖系统”

肾是人体内重要脏腑之一,素有“先天之本”“五脏阴阳之本”“封藏之本”之称。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封藏之本”。

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肾主生殖”是中医藏象学说对人体生殖生理的认识:肾精充足、肾气旺盛,生殖功能正常;反之,肾精不足、肾气亏虚,生殖功能异常。

生殖系统及与生殖系统有关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均同属于肾所主。“肾主生殖”理论是《黄帝内经》对女性生殖生理的高度概括,是以肾主导生殖器官及生殖功能两个方面作为主要基础的。近年来,肾主生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理想效果。关于肾主生殖机理的研究也成为热点。

一、中医“肾-生殖系统”的理论概述

(一)“肾主生殖”理论体系的提出和发展

“生殖”一词,在古汉语中已存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为温慈惠和,以效天之生殖长育。”殖者,生也,蕃也。《左传·昭公元年》曰:“内宫不及同姓,其生不殖。”《晋语》指出:“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可见,生殖的概念,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形成,并已提出近亲结婚可能妨碍生育或影响生殖健康的问题。《黄帝内经》首先论及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殖功能与肾的盛衰有直接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男子“二八而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都是在肾气充盛的前提下,身体开始发育,出现“齿更发长”的现象,而后有“天癸”至,在女子则通过任脉和冲脉把血气输送到女子胞,于是月经开始定期来潮,并具备孕育能力;在男子则开始有“精气溢泻”,也开始具有生殖功能。该篇明确提出肾气对男女生殖能力的主导作用。在该篇中还指出:“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进一步提出男女生殖功能的衰竭也是以肾气的衰竭为前提。肾对于生殖的重要作用是基于肾藏精的功能,肾所藏之精成于先天,享受于父母。

《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因此,肾精又被称为元阴、元精,是生命的根本。

《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夫精者,生之本也。”一个生命的起源,就是父母生殖之精的结合。《易经·系辞》指出:“男女媾精,万物化生。”《灵枢·本神》曰:“两精相搏谓之神。”可见,精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在生命发生之际,精即形成;在生命诞生后,精藏于肾,并继续成为生殖活动的基本物质,从而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肾所藏的生殖之精与现代所认识的遗传物质颇为相似。

(二)“肾与生殖”经脉连属

关于肾与生殖器官之间经脉循行的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的记载,《灵枢·经筋》说:“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说明男女阴器通过足少阴经筋而隶属于肾。从经脉循行角度来讲,足少阴肾经主要通过足太阴脾经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从而与生殖器官发生联系;同时肾居下焦,奇经八脉皆起于下焦,与肾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关于足太阴脾经影响男性生殖器官的记述。如《灵枢·经筋》记载:“足太阴之筋……其直者,上结于膝内辅骨…聚于阴器。”可见,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经足太阴经输送至阴器,所以一旦足太阴脾经出现异常,就会导致男子生殖器官的异常,进而引发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如临床常见的精浊、淋证等病,多由脾胃运化失常,导致水湿内停,循经下注引起阴器的病变;或脾虚失摄,运化乏力,精源不充,不能供养,出现阳痿、早泄等疾病。同时,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一旦足太阳膀胱经功能失调,可导致排尿功能异常。由此可见,男性生殖器官通过经脉循行而隶属于肾。

奇经八脉与肾同居下焦,所以奇经八脉与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奇经八脉对生殖器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冲脉为诸经气血之要冲,起于男子精室。

冲脉与人体生殖功能有密切关系,男子生殖之精的产生、天癸的输送和性生殖器官所需的充足气血供应均依赖于冲脉功能。生殖器官得冲脉输送充足之阳明经气血充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否则会导致性生殖功能减退。

任脉同样起于男性精室、循行于胸腹部正中,为“阴脉之海”,与生殖功能关系十分密切。任脉充盛则气血旺盛,精化有源,生殖之精才能不断充盈,从而保证男性的生殖功能。

督脉与冲脉、任脉皆起于男子精室,故有“一源三歧”的说法。督脉为“阳脉之海”,男子生殖之精不仅需要有冲任的充养,还需要得到督脉阳气的温煦,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并正常滋泻。《奇经八脉考》云:“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皆络带脉。”男子通过带脉约束冲、任、督三经,协调三经对性生殖器官的作用,束养宗筋和固约精关,使阴器张弛有度,精关开阖有节。带脉病则阴器失去束养,精关失去固约,则会出现阳痿、遗精、早泄和阴器松坠等病症。

(三)肾与生殖功能

肾与奇经八脉有着密切的联系。赵献可在《医贯》中云:“八脉俱属肾经。”而其中冲、任、督三脉均起于男子精室,同出会阴;而张介宾认为“男精女血,皆聚于此”。《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正因为有少阴经的循行及其他经脉的辅助作用,对男女的生殖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男性,对阴茎的勃起及精液的分泌与排泄关系密切。

对男性而言,肾气至而阴茎坚是阴茎勃起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意味着在房事进行前的机体和心理活动准备的基本完成,而且也意味着“溢精”过程正处于“蓄势待发”的等待过程中。依照《黄帝内经》对肾脏功能的全部总结和认识,就生殖而言,指出其有“藏精起亟、作强出伎巧,主骨和二阴、而为胃之关”等多种调控能力。这些调控能力是在以“脑-肾-阴茎”为轴系的上下传导中综合实现。

作为肾主要物质的精气(先天之精)则必然是使得阴茎“怒大而坚”的基础。因此,肾气坚的本质实际是“先天之精气”坚。也正是由于先天精气的参与,才有可能刺激“泄精”系统,在实现整个生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离开了先天之精的作用,显然就会使得阴茎勃起的目的缺乏导向和意义,这也说明阴茎勃起只能是为实现生殖目的而启动。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胞宫、子门、阴户、阴道等。在五脏之中,肾与生殖器官的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通过经脉经筋而统属生殖器官,另一方面又通过开窍前阴而主导生殖器官。王冰《黄帝内经注解》曰:“然任脉、冲脉、督脉者,一源而三歧…起于胞宫中也。”明代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说:“督乃阳脉之海,其脉起于肾下胞中。”说明胞宫通过督脉而隶属于肾。《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奇经八脉考》曰:“任为阴脉之海……会足少阴、冲脉于阴交。”表明胞宫通过任脉而隶属于肾。《灵枢·五音五味》曰:“冲脉……起于胞中。”《灵枢·动输》曰:“冲脉者……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胞宫通过冲脉而隶属于肾。《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唐代王冰注:“前阴穴也。”)……其络循阴器……贯脊属肾。”《诸病源候论》曰:“肾荣于阴器。”可见,女子阴器不仅统属于肾,而且赖肾所主。

二、中医“肾-生殖系统”的生理规律

(一)女性生殖功能与规律

女性的生殖功能包括经孕产乳,以气血为基础。《病机沙篆》曰:“血之源头在肾。”《冯氏精囊秘录》曰:“气之根,肾中之真阳也;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阐明了肾中有阴阳二气,为气血之根。

1.月经生理规律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子宫出血,月月如期,经常不变,故有“月信”“月事”“月水”之称,以示月经有“月节律”的周期性。《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称:“月经三旬时一下。”月经以这种周期节律,古人多以“天人相应”观来认识。如《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景岳全书·妇人规》又进一步指出:“女体属阴,其气应月,月以三旬而一盈,经以三旬而一至,月月如期,经常不变。”

月经的产生是以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经络通畅(主要是冲任督带)为生理基础的;肾气盛,天癸成熟必至,任通冲盛,为重要机理;胞宫阴血蓄而满,满而溢,应时而下为表征。因此,了解月经产生的机理必须从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以及气血的关系这几方面来看。

肾为先天之本,既藏有先天之精,又有后天水谷之精来充实,而精可化气,即为肾气,因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故肾气也为先天之气,为脏腑之气中最重要者。而肾气又可分为肾阴、肾阳。肾阴能濡润脏腑形体官窍,使气凝聚有形成为精血津液,即所谓“无形化有形”,从而使月经生化有源。而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可以推动精血津液的运行,其余脏腑功能受到温煦才能正常运行,才能保证月经月月如期而至。同时,肾精肾气的充足则保证了天癸的正常出现。

月经正常来潮的另一必要条件即为冲任,冲盛任通则“月事以时下”。从二脉的循行部位来看,在下腹的循行路线正是女性生殖器官所在部位。当“任脉通”使天癸达于任脉,则任脉在天癸的作用下,所司精、血、津、液的旺盛、充沛,才能促使胞宫行经的生理功能。而冲脉为十二经之“血海”,广聚所有脏腑之血,二者在肾气、天癸的作用下,各司其职,调节着月经的正常运行。

“胞宫”一词首载于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黄龙汤,治妊娠瘟疾,寒热头痛,嘿嘿不欲饮食,胁下痛,呕逆痰气,及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胞宫是女性特有的内生殖器官的概称,其功能涵盖内生殖器官的功能,除与脏腑、十二经脉互相联系外,与冲任督带的关系更为密切。胞宫受肾、天癸主宰,汇通冲任督带,以“出纳精气”通脑髓、联五脏、主司子宫,使子宫具有行经和种子育胎的正常功能。此外,胞脉、胞络是附于胞宫并联属心肾的脉络。在肾气、天癸的调节下,冲任二脉集聚了各脏腑精血,汇于子宫中,子宫由盛而满,由满而溢,月经来潮。

月经来潮是有规律性周期性的,以28天为一个周期来看,通常是分为行经期(1~4天)、经后期(5~13天)、经间期(14~15天)、经前期(15~28天),周而复始,随着肾阴阳的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其中经间期为也称为“氤氲期”,是一个月经周期中适合孕育的时期。经间期因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的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氤氲之候,此为乐育之时,又有“的候”之称,可以排出卵子,即西医所说的排卵期。

在现代研究中,“的候期”是可以通过激素水平及超声检测发现确定的。Dev等报道在卵泡直径达10~12mm时,就可观察到卵泡内壁上有点状血流,并且随着卵泡的增大出现血流参数指标的变化。程遵华等在此基础上利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生育期妇女进行血流动力学动态检测,比较前后相关指标变化,能有助于区别卵泡处于未成熟还是过度成熟状态,更能精确地判断“的候”孕育之期。

此时若男女皆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合和受孕,则能成胎孕,即到妊娠期。妊娠期会出现月经停闭、妊娠滑脉、早孕反应等,全程约40周。当成熟的胎儿和胎衣从母体全部娩出,即为分娩,此过程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6~8周,称为“产褥期”。“产褥期”具有“多虚多瘀”的生理特点,在临床上常使用生化汤加减的中药复方,可明显改善“虚瘀”状态,提高产褥期生理的复旧功能。

而关于月经呈现的这种周期节律性的论述,学术观点较多,目前看来已从古之单纯的“天人相应”观,向“内因”方向研究发展。有学者从阴阳消长、气血盈亏变化而引起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生理转化而出现周期节律思考,但更多的研究是从肾-天癸-冲任-子宫生殖轴的调节作用出发。

2.带下生理

女性生理的另一个方面即带下生理。带下是健康女性从阴道排出的一种阴液,无色透明如蛋清样,或黏而不稠如糊状,其量适中,无腥臭气,称生理性带下,俗称白带。如《沈氏女科辑要》引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其性黏稠净洁乃属为液,与液的生化同源。在妇女一生中,生理性带下呈现出青春期前量少,青春期增多,至绝经前后带下量再次减少的一个变化趋势,当然在比较特殊的生理状态下,如经间期、妊娠等,带下量均会增多。但整个变化趋势是和肾气的衰减及天癸的至竭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带下的产生与肾、天癸相关,且因带下属阴液,与主运化、行津液的脾脏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同时要受到任督带脉及胞宫的影响。带下的作用以润泽为主,主要滋润胞宫、阴道、外阴,并可提示的候期,主要反映了整个阴液的充盛情况。

3.命火学说与生殖

命火即命门之火。长期以来,命门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中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自《难经·三十六难》提出“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后世医家对此逐渐重视,对命门提出了不同观点,从形态上有有形与无形之分,从部位上言有右肾、两肾及两肾之间的区别。

以上不同见解均是对命门形态及部位的不同见解,但对命门的生理功能与肾息息相通的认识上是基本一致的。至明代命门学说的兴起更是对命门、命火等有了更具体的描述。如医家赵献可《医贯》说:“人身别有一主,非心也。命门为真君真主,乃一身之太极,无形可见,两肾之中,是其安宅也。”并提出命门火是“先天无形之火”,与后天有形之火不同,它是阳火,能生物,内含生机,不畏水。所谓先天之火是“水中火”,“不焚草木,得雨益炽”,“水养火”,命门火是生命的根本。张介宾也认为:“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均指此意。这些学说为“重肾”理论奠定了基础。因此,可以认为肾阳即命门之火。

有关肾与生殖生理相关的中医文献研究,代表性论述有:“肾藏精”(《灵枢·本神》);“肾者主蛰,封藏为本,精之处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景岳全书·妇人规》);“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难经·三十九难》);“胞络者,系于肾”(《素问·奇病论》);“两精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决气》);“子宫者,肾脏藏精之府也”(《类经附翼·求正录·三焦包络命门辨》);“女子之胞,子宫是也,亦以出纳精气而成胎孕者为奇”(《类经·藏象论》);“任冲二脉气血俱少,精气尽,子门闭,子宫坏,故无子”(《黄帝内经太素·摄生》)。

(二)男性生殖功能规律

对男性而言,以肾为先天。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肾所藏的精主要为先天之精,同时也是生殖、发育的根本。

肾主命门是促进生殖及发育的能源,而肾司前阴主要与外生殖器的勃起与排精息息相关。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生命的生、长、壮、老、已等过程。中医肾系统对生殖的理论支持主要与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关系密切,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

1.少阴经筋

《灵枢·经筋》说:“足少阴之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说明男女阴器通过足少阴经筋而隶属于肾。奇经八脉:肾居下焦,奇经八脉皆起于下焦,与肾密切相关。故赵献可在其《医贯》中云:“八脉俱属肾经。”而其中冲、任、督三脉均起于胞宫(在男子则为精室),同出会阴,而张介宾认为“男精女血,皆聚于此”。《素问·厥论》云:“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正因为有少阴经的循行及辅助作用,对男女的生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男性,对阴茎勃起及精液的分泌与排泄关系密切。

2.肾司外阴

肾开窍于前阴,其气通于外肾(睾丸)。外肾赖内肾之养而成体,内肾赖外肾之体而为用。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说肾“荣于阴器”,说明男女阴器均赖肾所主。而外阴对男女生殖具有直接的作用,决定着男性外阴的能不能勃起,能不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能不能正常的泌精及布施。肾主作强,是男女性器正常兴奋的基础,故肾有主性事活动之功。性事功能正常,而后阴阳和,精气溢泻,才能有子。可见,正常的性事活动是男女生殖的重要条件。

3.肾主命门

人体元气及元精有肾所主,且都藏于肾。《难经》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因为肾有肾阴、肾阳,在人体具有与其他脏腑不同的特殊生理作用,即主要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各脏腑器官具有推动、温煦的作用,而两者的阴阳平衡维持着正常男女的生殖能力。

4.肾主生殖之精

肾藏精,是指肾对精具有贮存、封藏、闭藏的功能,调控精在人体中的作用,主持先天胚胎形成和后天生长、发育、生殖,并防止精的无故妄泻和消耗。其来源于先天,充养于后天,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素问·金匮真言论》也云:“夫精者,身之本也。”说明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藏生殖之精,胚胎是由先天父母之精(生殖之精)结合孕育而成。《素问》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充分说明了肾精对人体生殖功能的重要性。而由于男性的生理特点,在《灵枢》中也阐述了男性精液排泄的生理功能及途径,即“茎垂者,身中之机,阴精之候,津液之道也”。从上可见,肾是人体生长发育之根本,也是人类生殖繁衍的命脉之所在。

三、中医“肾-生殖系统”的病理表现

(一)“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异常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是中医妇科有关女性生殖生理的核心理论。它以肾气为主导,在月经、妊娠、带下、分娩生理的全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妇科疾病中,尤其是涉及与月经、妊娠有关的重症如崩漏、闭经、早发绝经、不孕等,常通过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人工周期疗法是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在临床的具体运用。多遵循“滋肾养血—活血化瘀—补肾—活血化瘀”的序贯立法原则。用药思路在于月经后(卵泡期)血海空虚,为在肾气作用下逐渐蓄积精血之期,治法上采用益肾养阴,以增长雌激素为主,促进卵泡发育;经间期(排卵期)为重阴转化期,阴精盛,重阴转阳,冲任气血活动显著,以调理气血、益肾活血为主,促进排卵功能;经前期(黄体期)阴充阳长,以维持肾阴阳相对平衡状态,用药宜阴中求阳,促进孕激素分泌,增强黄体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卵巢的储备力,减轻卵巢功能衰退。

中医注重于全身功能的调节,通过补肝肾、益精血、调冲任而达到促排卵效应,其整个过程属自然周期,排卵与子宫内膜的发育同步,着床日子宫内膜容受性达最高水平。虽然不能显著提高周期排卵率,但在提高妊娠率上明显优于西药,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协同,能明显提高IVF-ET的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

张明敏等对23位经过多次IVF-ET治疗未成功的患者,用中药补肾益气活血汤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顺利地接受了IVF-ET治疗,发现补肾益气活血汤可以明显改善子宫供血情况(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并促使子宫内膜明显增厚。认为对子宫内膜微环境的改善直接增强了子宫内膜的受容性,达到改良“土壤”、提高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的目的。

(二)女性生殖功能障碍

1.不孕症

近年来研究证明,输卵管炎性不孕与全身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中西医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均提示其发生与免疫低下或紊乱有一定联系,在各项关于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对患者免疫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与这一认识相符合。

张燕等通过对46例不孕妇女的免疫功能及凋亡淋巴细胞检测发现,该组患者的整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或存在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CD4 + 、CD4 + /CD8 + 、IgG、降低,CD8 + 、淋巴细胞凋亡率(PCD)明显升高。

程玲通过观测34例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的血清中免疫指标发现,输卵管炎性不孕患者在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存在异常表现,这类患者血清中表现为IgG、IgM升高,C3、C4降低,CD3 + 、CD4 + 、CD4 + /CD8 + 显著低于正常健康人,CD8 + 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

在对该病的治疗上众多医家学者多以补肾为主,调肝、祛痰、活血、养血等辨证论治。

谭新开等将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患者分为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促卵泡方(太子参20g,菟丝子15g,巴戟天15g,炙黄芪20g,补骨脂15g,鹿角霜15g,淫羊藿15g,肉苁蓉15g,覆盆子15g,河车粉8g,怀山药15g,杜仲15g,枸杞20g,枣皮12g),每天1剂,分2次水煎。早晚空腹各服1次,在月经干净后第2~3天开始服药,连服15天为1个疗程,连药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于月经来潮第5天口服氯米芬(克罗米芬)50~100mg,每日1次,连服5天;月经周期第10天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素,每次1000~5000U,每天1次,5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注射3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6.5%)高于对照组(89.7%)( P <0.05)。

刘涓将90例中医辨证为肾虚型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服用中药补肾活血助孕汤(菟丝子15g,赤白芍各12g,女贞子12g,枸杞子12g,桃仁10g,泽兰10g,鸡血藤10g,刘寄奴10g,覆盆子15g,茺蔚子15g,怀牛膝10g,柴胡9g),对照组40例服用克罗米芬。分别治疗3个周期,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24.0%,显效率56.0%,有效率16.0%,总有效率96.0%;克罗米芬对照组痊愈率15.0%,显效率42.5%,有效率25.0%,总有效率8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1)。两组治疗前后卵泡直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 P <0.01),两组间治疗后无显著差异( P >0.05)。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研究认为补肾活血助孕汤促卵泡发育效果显著,通过促进卵泡生长发育及增强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增厚,以及良好的调经作用,达到助孕目的。

林金妹总结吴熙老师运用祛痰补肾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132例,补肾组65例(补肾方组成:紫石英、淫羊藿、川椒、巴戟天、枸杞子、续断、熟地黄、肉苁蓉,紫河车粉),分为补肾祛痰组67例(补肾祛痰方:上方加陈皮、半夏、茯苓、竹茹、白芥子)。从第5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6~10剂,月经紊乱者每服3剂停3天,结果前者治愈16例、无效49例,后者治愈28例、无效39例,证实补肾与祛痰相结合可以起到较好的卵泡生成及排出的效果。

2.复发性流产

对于不明原因型复发性流产(URSA),陆华等采集正常早孕组及URSA组患者外周静脉血清,实验室采用ELISA法对两组血清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sHLA-G)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患者血清sHLA-G水平差异。选择合格受试URSA患者,分成中西医组(补肾健脾中药加黄体酮)16例,西医组(单纯使用黄体酮)15例。2周1个疗程。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清sHLA-G、孕酮(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一般情况、主要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B超监测患者孕囊大小、形态及胎心搏动情况,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将治疗前后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从肾论治,运用补肾中药加黄体酮治疗URSA,在患者提高sHLA-G水平、改善中医症状、促进胎芽生长以及提高继续妊娠率方面优于单纯运用黄体酮治疗,为治疗不明原因型复发性流产提供了思路。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指在自然周期或刺激周期,于卵泡成熟时将卵子从卵巢中取出,在体外与精子共培养形成胚胎并移植入子宫的一项技术,适用于输卵管性不育、免疫性不育、不明原因性不育等。IVF-ET包括促排卵、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3个过程。促排卵又称控制性超排卵,即通过使用药物来增强和改善卵巢功能,以达到一次性获得多个健康卵子、提供多个胚胎移植的目的。但在人为干预下,使一次性发生多个卵子成熟的非自然生理现象会扰乱系统完整性而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尽管这些年IVF-ET技术已有了长足进步,但总的孕育成功率却依然徘徊在30%左右。影响孕育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卵巢反应功能低下而取消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接受能力差而着床障碍等。在药物诱导排卵时还有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危险。

朱文杰等对行IVF-ET患者在黄体期口服滋肾育胎丸,于取卵当日起两组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健黄体,A组同时加服滋肾育胎丸(党参、续断、熟地黄、白术、巴戟天、首乌、杜仲、菟丝子、枸杞子),A组平均血清黄体酮水平、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显示滋肾育胎丸能有效地提高IVF-ET胚胎种植率。

马景兰等将促孕丸(覆盆子、菟丝子、紫河车、山茱萸、制首乌、鸡血藤、当归)应用于试管婴儿治疗周期,在子宫内膜厚度、卵细胞成熟度、移植前胚胎评分及妊娠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助孕治疗中加用促孕丸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增加受孕率。

(三)男性生殖功能障碍

1.不育症

针对不育症方面,张树成等对肾阴虚型男性少弱精子症不育者进行以五子衍宗方(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加墨旱莲、川牛膝、龟甲、生地黄、何首乌、白芍、甘草等为滋肾生精方剂进行干预,发现五子衍宗方有促进精子运动能力增强的作用,服药1个疗程即可显效,精子活动能力在服药后即可明显增强,并可直接提高精子数目。韩亮、李海松等用五子衍宗丸成药对肾精亏虚型精液异常男性不育患者进行对照治疗,也显示了其在提高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作用。李海松等进行了右归胶囊对肾阳亏虚型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发现应用右归胶囊治疗肾阳亏虚型男性不育症可以有效地改善精液质量及生殖内分泌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韩亮、李海松等对肾阴不足、肾精亏虚型精液异常的不育患者进行了左归丸的治疗干预,发现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应用左归丸治疗肾阴不足或肾精亏虚不育症患者,在提高患者精液量、精子密度,改善精子活力、活率等方面显示了很好的疗效,同时对提高患者体内睾酮、促黄体生成激素水平也有一定的作用。

2.阳痿

阳痿在医学上又被称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在中医学的理论当中,被划分在阴痿等部分内。刘澄波等选取了患有肾虚型阳痿的322位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肾壮阳汤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采用健阳胶囊治疗,发现治疗组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较对照组有较大程度的改善,提示补肾壮阳对于肾虚型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李曰庆认为阳痿的发病为本虚标实,肾虚为本,肝郁为标,临床治疗时应肝肾同治。其收录门诊肾虚肝郁型病人50例,全部服用自制兴阳冲剂(柴狗肾、淫羊藿、巴戟天、山萸肉、柴胡、当归、白芍、鹿角胶、枸杞子),结果显示痊愈21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7例。

3.不射精症

不射精症在临床上属于男科的疑难病之一,因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临床疗效有限。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尤其以肾气虚及肾气亏虚为主。

李海松等提出治疗上以温肾活血为治疗的基本思路,在临床中用药以温和类,以求“温中求阳”,用药如巴戟天、菟丝子、山萸肉等,温而不燥,作用明确,多入肾经和肝经,也体现了“精血同源”的特殊关系。佐以活血化瘀药如丹参、王不留行等,同时在方药中也比较重用麻黄、桂枝等药。在温肾活血基础上佐以疏肝,在临床中常用疏肝解郁药(柴胡、牛膝、白芍、青皮、郁金等)。

徐福松认为不射精症其病在肾,早期以性欲旺盛、阳强不倒、射精不能、遗精频繁为多,治疗当以通精窍为主,只要同房时能够射精,其余诸症均可随之改善。本病后期则性欲减退、阳痿难起、射精不能、遗精减少,治疗当以增强性功能为主,然后始能言及治疗不射精。治疗上以多用“疏”“导”“调”三法为主,治疗初期,常用大补阴丸加山栀、龙胆草等以滋阴降火。但黄柏、山栀、龙胆草等苦寒泻火之品宜暂不宜久,宜轻不宜重,以免苦寒过度,相火泻之太过。

四、展望

(一)“肾阳虚”证与生殖的相关研究

对“肾阳虚”证的动物实验研究,多采用小鼠和大鼠。常见的造模方法有根据实验动物体重来注射相应剂量的药物,雌性注射氢化可的松或丙酸睾酮,或者切除双侧卵巢+肌内注射地塞米松,雄性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氢化可的松,用腺嘌呤灌胃或使用羟基脲造模。

1.雌性实验动物的相关研究

对肾阳虚的雌性实验动物,多给予温补肾阳(如右归丸、二至天癸颗粒、毓宫胶囊等)、补肾养血(如育麟方等)中药后,观察相关指标。

研究发现,发现补肾养血中药能显著升高大鼠子宫、卵巢指数,改善大鼠子宫、卵巢组织形态;改善子宫的血液灌注量,使肾阳虚型子宫发育不良大鼠子宫肌层厚度增加,促进子宫生长发育。可协同西药提高卵细胞形态学评分及受精率、卵裂率。证实补肾温阳中药能够改善雌性动物的生殖功能。

机制研究发现,补肾温阳类中药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来改善雌性动物的生殖功能,可能与提高颗粒细胞IGF-1R mRNA的表达量有关;可防止由肾阳虚导致的卵细胞印迹基因Snrpn和Peg1/Mest发生异常去甲基化,改善肾虚小鼠的卵裂率、囊胚形成率;温阳补肾、填精补血的机理可能与调节卵泡细胞凋亡途径上的Bcl-2、caspase-3、Bax表达有关;显示肾阳虚型子宫发育不良大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温补肾阳复方在促进肾阳虚型子宫发育不良大鼠子宫发育的同时,提高IL-2、IFN、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正向调节其免疫功能,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的作用。

在体外,右归丸水提液高剂量组(0.18g/ml)可明显增加颗粒细胞雌激素、孕酮分泌量,显著增加颗粒细胞内cAMP的浓度;冻融后的小鼠卵巢中,右归丸血清组的卵母细胞成熟率、卵巢组织中的MPF、FSH-R和LH-R的表达水平高于尿促卵泡素阳性组和空白组。右归丸血清组体外培养基中E 2 浓度较空白血清组高,并显著高于空白组。因此,右归丸有可能在临床上成为一种辅助冻存卵巢组织功能恢复有效的补肾中药复方,而补肾温阳类中药在体内体外均有可靠的作用。

2.雄性实验动物的相关研究

对于造模成功的肾阳虚的雄性实验动物,给予温补肾阳类中药(补肾中药单体水提取物、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等)干预,观察相关指标,发现上述中药对雄性实验动物肾阳虚的症状有明显治疗作用,不仅能直接作用于生殖腺,还能影响血液中相关因子。

肾阳虚的大鼠灌胃给予杜仲、菟丝子水提取物后,睾丸系数、精囊腺系数有增加,精浆果糖含量有提高,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睾酮(T)水平升高,雌二醇(E 2 )、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降低。杜仲、海马、菟丝子3味中药均可提高肾阳虚大鼠抓力,杜仲、海马、菟丝子3味中药可升高肾阳虚大鼠的肛温,杜仲、何首乌可升高雄性肾阳虚大鼠的睾丸指数,海马可提高雄性肾阳虚大鼠精囊腺指数,菟丝子可恢复雄性肾阳虚大鼠前列腺指数。海马4个提取物(水、正丁醇、醋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均能改善肾阳虚小鼠体征,升高精囊腺指数和血液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降低血清尿素(UR)水平;海马水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均能提高肾阳虚小鼠肛温、抓力、游泳时间、自主活动次数、睾丸指数、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嗜中性粒细胞(NE);正丁醇提取物能提高小鼠自主活动次数、NE;醋酸乙酯提取物能提高小鼠抓力、游泳时间。

温补肾阳复方治疗后的阳虚大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睾酮含量较未治疗组明显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且前者体重明显高于后者,肾脏系数明显降低,高剂量组睾丸系数明显升高;增加大鼠生殖器官的重量,减轻腺嘌呤对睾丸曲细精管及各级生精细胞的损伤作用,对肾阳虚不育模型大鼠生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还能显著提高肾阳虚大鼠的睾酮含量,治疗后睾丸的精曲小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萎缩变性,但精曲小管的退化程度轻,在退化的精曲小管之间还存在部分发育良好的精曲小管,间质细胞数量也较多。还可以提高大鼠精子的密度、A级精子的活力,降低精子畸形率。此外,还发现加味五子衍宗丸有性激素样作用,可促进睾酮分泌;还能降低雄鼠捕捉潜伏期、射精潜伏期、提高捕捉次数及射精次数。

实验研究还发现,温阳补肾中药(温阳生精汤)可通过提高肾阳虚不育大鼠血清中睾酮(T)水平,降低FSH和LH水平,增加大鼠的精子数量;而且可以通过调控大鼠睾丸中TGF-2β超家族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s基因的表达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T、FSH和LH水平,促进精子生成,达到治疗不育的目标。

(二)“肾阴虚”证与生殖的相关研究

1.动物实验研究

常采用甲状腺片灌胃进行造模,多进行雄性动物的实验研究。造模成功后,给予滋养肾阴的复方进行干预。干预后,大鼠的精子数量、T、FSH、L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明显升高,精子质量显著提高。可显著促进肾阴虚型生精障碍大鼠睾丸精子的发生,同时显著提高精子的质量,对损伤的睾丸曲细精管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可提高大鼠血清的T、FSH、LH、NO和NOS水平。

2.临床研究

给予滋养肾阴的复方进行干预后,颗粒细胞上生长分化因子-9(GDF-9)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颗粒细胞的分泌功能明显改善,并且提高了卵细胞质量与胚胎质量及IVF-ET成功率;患者服药后腰酸、乏力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促性腺激素(Gn)用药量少、用药天数短,内膜分型及血流得到明显改善,且妊娠率明显高于未干预的患者,内膜印迹基因H19的单等位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未干预患者;能提高优质卵率、优质胚胎率,进而改善临床妊娠率,提高着床期子宫内膜DNMT1表达量,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利于胚胎着床。

中药补肾养阴法治疗先兆流产临床疗效确切,与其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和提高VEGF水平有关;先兆流产患者母体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早孕妇女升高,VEGF水平显著降低,则两者含量的异常表达与先兆流产的发病及最终结局有关。TNF-α和VEGF可能作为自然流产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运用滋养肾阴复方治疗后,患者肾阴虚证候改善明显,胚胎着床期血清E 2 、孕酮(P)值均高于未干预患者,B超下子宫内膜厚度、B型数目、子宫内膜下血流也有明显改善,黄体期子宫内膜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阳性表达升高,胞饮突细胞表面光滑,形成发育完全的胞饮突。

临床研究对比了二至天癸颗粒和六味地黄颗粒,发现在调节卵泡液代谢组学和Ca 2+ 浓度,提高卵细胞、胚胎质量,提高IVF-ET妊娠率方面,二至天癸颗粒优于六味地黄颗粒。

通过收集肾阴虚证、肾阳虚证、正常组(因男方因素不孕)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ET)的不孕女性患者取卵日直径1.8~2.0cm卵泡的卵泡液,提取颗粒细胞进行基因表达的分析,显示与细胞凋亡相关的p53、Bax、Bcl-2基因,与生殖功能相关的p53、p63、p73基因,与女性妊娠胚胎着床相关的IGFBP7、RP129基因,与葡萄糖脂质代谢相关的HSL基因,有望成为不孕症中医肾虚辨证分型的目标基因。

通过原代培养原因不明月经过少病人的子宫内膜,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相关因子的测定,发现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能增强子宫内膜细胞的雌激素受体(E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KDR表达。逍遥丸合六味地黄丸可能通过提高子宫内膜组织中ER、VEGF及其KDR治疗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三)“肾精亏虚”证与生殖的相关研究

1.雷公藤多苷导致雄鼠少弱精模型研究

“肾精亏虚”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雄性动物。造模成功后,给予补肾益精复方进行干预,常用药物为五子衍宗丸。

雷公藤造模后,精子外膜松散、变性,线粒体肿胀、大小不一、线粒体膜不完整,轴丝结构不清或出现断裂。给予五子衍宗丸干预后,精子外膜及线粒体膜结构完整,减少线粒体肿胀,轴丝及微管结构基本正常。提示五子衍宗丸能明显提高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精子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减轻精子线粒体结构损伤;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精子密度,显著改善精子活力,对睾丸组织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肾精亏虚大鼠血清抑制素B(INHB)含量和Johnson积分均显著降低,生精细胞凋亡率(AR)显著升高。而五子衍宗丸高、中剂量组干预后INHB含量、Johnson积分显著增高,生精细胞AR显著降低,高剂量组环氧化酶(COX)活性显著提高。提示五子衍宗丸改善生精细胞功能与其改善支持细胞功能有关。

通过各类动物模型的建立并运用补肾法治疗,可使动物模型的内分泌器官的形态及功能恢复正常。运用补肾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性继发闭经取得较好效果,并已经从血、尿内激素水平变化说明补肾药对人体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多元性作用。

俞瑾等还通过建立PCOS小鼠模型,并运用补肾法治疗,结果表明补肾中药对PCOS小鼠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样作用,对下丘脑-垂体未受睾酮抑制的小鼠卵巢重量及功能也有促进作用,从实验研究上更进一步说明了“肾主生殖”的理论。

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肾”与现代医学中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一生殖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补肾法可明显改善该生殖轴形态及功能的异常,证实了“肾主生殖”的观点,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近50年来,当代中医学家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肾在生殖调节中的作用,在理论上和临床上有所发展与创新。研究显示,中医学肾与现代医学所论述的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生殖功能、遗传功能密切相关。

2.中医肾与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关系

归绥琪等对补肾法治疗雄激素所致不孕大鼠的垂体、卵巢及肾上腺的研究结果表明,补肾中药能使卵巢重量增加,黄体数目增多,卵泡顺粒层增加。促进卵细胞成熟并排卵,使黄体孕酮受体转为阳性:同时促进垂体、卵巢、肾上腺的异常形态逆转至正常,并使激素分泌功能恢复正常。这表明了补肾法除能调节性腺轴外,同时也能调节肾上腺皮质功能,说明二者共同参与对生殖功能的调节作用,进一步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孙斐等运用补肾法对上述动物模型进行治疗并比较其治疗前后血清瘦素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变化。补肾中药能促进大鼠血清瘦素降低,促使性腺激素升高,具有减肥及促排卵作用。马立正亦从形态学角度证实了补肾中药能使老年大鼠促性腺激素细胞LH、FSH数量增加并能使其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使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得以恢复和改善,同时提高了下丘脑对激素反馈作用的反应性。

张晓文将“肾主生殖”的作用与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认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促使肾脏发挥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的物质基础;基因与生殖密切相关,人的生殖细胞中包含着数万种基因,基因控制着人的胚胎发育、器官系统组织结构的变化过程和人的每一发育阶段,而且这种控制是非常严密而协调的。可见,肾与基因对于遗传和生殖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和内在联系。

田进文等认为肾脏的“先天之精”是遗传信息的内容和遗传信息的读取过程,而遗传信息的化学存在方式和遗传信息读取过程的化学存在方式是肾藏的“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关系是过程和实体、信息和物质的关系。发生在线粒体内的肾藏过程是“肾阳”,肾阳过程化生的三磷酸腺苷(ATP)分子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了主要的能量来源,起到了温煦、推动生理活动的作用。以核基因表达为主的肾藏过程是“肾阴”。肾阴过程化生的各种结构蛋白和酶,为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构建和维持提供了化学物质上的保障。进一步研究证实,肾气的生理作用与基因对生殖作用具有相似性,两者有共同之处和内在联系。 WjC4BadZVtYHdQXPhmCdE3Eys+tzAQcz1aoco2jE/OovObYwBlSJV5YGCByxN/a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