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黑洞的发现

我们接着就来讲这本书里篇幅最大的部分——黑洞,这也是霍金最得意的内容了。你只要记住,霍金在黑洞研究领域一战成名,迈入顶尖物理学家的行列,从此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

在20世纪70年代初,霍金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黑洞的研究上。黑洞这个概念其实出现得非常早。1783年,剑桥的学监约翰·米歇尔就提出了类似黑洞的暗星假设。那就是一颗质量足够大的恒星,会导致连光都跑不出来,所以我们根本没法看到。法国的拉普拉斯做了类似的计算,他也算出来一颗“暗星”。

太空中的天体质量都非常大。像太阳这种类型,基本上就算是稀松平常。质量越大,引力越大。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太阳就会不断地收缩。按照热力学,越是压缩,温度越高。收缩到一定程度。核聚变反应被点着了,产生了强烈的光和热,会产生膨胀趋势。膨胀的趋势恰好能够抵消自身的重力维持稳定。太阳已经足足烧了50亿年了,大约再过50亿年,太阳里的氢元素全烧光变成了氦,就会引发氦元素继续燃烧,产生氧和碳,但是氦元素的燃烧很不稳定,也支撑不了多久。太阳开始急剧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红巨星属于虚胖,会把水星、金星、地球都吞进去。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这个核就是白矮星,最后红巨星爆炸,周围的气体全吹光了,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白矮星。

白矮星的密度很大,可以达到1立方厘米10吨。表面引力达到地球表面的1亿倍。原子已经全部破裂,电子在到处乱窜。整个天体全依赖电子的简并压力对抗大得邪乎的引力。简并压就依靠泡利不相容原理。经常有小朋友会问我,人要是站到了白矮星上会是什么感觉,我实在想象不出来,但肯定是很恐怖血腥的,别说人了,任何地球上已知的物质到了白矮星上,都会瞬间被摊平,一直摊平到只剩下基本粒子。

假如天体被自身引力压缩到非常小的体积。那么大批费米子都挤在一起,甚至被逼迫着一个坑放两个萝卜。人家就不干了,它们会奋起反抗,就好像产生了一股压力。那股压力就被称作简并力。白矮星就是靠电子简并力支撑。但是电子产生的简并力不是无限的大。它有一个极限值。这个极限叫作钱德拉塞卡极限,那是一个印度学生钱德拉塞卡在去英国留学的船上算出的上限。现代修正过的数值是1.44倍太阳质量。当时他的成果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大家都无法想象,如果电子简并压支撑不住自身重力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难道一直塌缩下去变成一个点吗?钱德拉塞卡的成就在很多年后被大家承认了。因为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了脉冲星,这种天体在发疯地旋转,甚至出现了周期在毫秒级别的脉冲星。什么样的天体能受得了如此疯狂的旋转而不散架?想来想去也不可能是别的东西,只能是一颗引力大得难以想象的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达到了吓人的每立方厘米80万亿~1500万亿吨,那这种中子星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颗比太阳大8~10倍的恒星在临终前会发生一场超新星爆炸,亮度堪比一个星系。炸完以后,会残留下一颗中子星,原子全部被挤扁,甚至电子都和质子挤到一起变成了中子。中子密密麻麻排在一起,靠中子的简并压力能够扛住相当大的引力。中子星外壳会有一些质子,表面很可能是铁元素组成的一层皮。外面还有带电离子组成的大气。切开看看内部,说不定看到的是一锅夸克汤。

中子简并力也不是无限大的。大概是1939年,奥本海默计算出了一个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中子简并力也承受不住。这被称为奥本海默极限,现在一般取值是2个太阳质量。超过了,就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扛住巨大的自身引力,天体必将塌缩成一个点。我们今天都知道,这种天体就叫作黑洞。后来奥本海默去领导核弹研究去了,整个科学界对于黑洞的研究也就放下好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又开始变得热门。 zF+M7wHOR+8LNh48gzgupLF2ISsSJFBrsgwMTx657b+cxAMLBaX+eHr45/puVw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