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疾病概述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因新型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和脑实质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新型隐球菌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居真菌性脑膜炎的首位。

【病因及发病机制】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干燥陈旧的鸽粪、鸟粪、土壤、腐烂的水果、植物、牛奶、动物(马、牛、犬、羊等)、健康人的皮肤均可分离出本菌,鸽粪被认为是人类感染新型隐球菌的主要传染源。本病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也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及消化道侵入。体外干燥的隐球菌直径仅1μm,可随尘埃一起被吸入呼吸道进入肺泡,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包裹,进入体内很快形成荚膜,带荚膜的隐球菌具有致病性,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之一,也是确定血清型特异性的抗原基础,依此将其分为A、B、C、D四个血清型,其中A、D型较为多见。

侵入人体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有关,人类感染新型隐球菌主要累及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机体抵抗力或免疫力降低时,侵入的新型隐球菌随血行播散,使血-脑脊液屏障被破坏而引起脑膜炎症。新型隐球菌可沿血管鞘膜进入血管周围间隙增殖,在基底核和丘脑等部位形成多发性小囊肿或脓肿,新型隐球菌也可沿着血管周围鞘膜侵入脑实质内形成肉芽肿。

临床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多见于恶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糖尿病、肝硬化、结缔组织病,特别是艾滋病,近年来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发病率随艾滋病的流行而增高,也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也见于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合理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和抗癌症药者,但仍有约半数的患者无基础疾病或存在免疫缺陷的证据。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像其他真菌性感染一样是在院外获得。发病隐匿,为慢性或亚急性起病。起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肺部感染史,多数患者伴有发热,体温为37.5~38℃,个别病例体温可高达39℃以上,少数病例无发热。一般感染的症状不明显。

由于病变侵犯脑膜,临床出现脑膜刺激征,主要表现头颈部活动受限,初期头痛多阵发性,以后多呈持续性并日渐加重的剧烈性头痛,同时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表现为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因脑膜粘连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及脑实质的充血水肿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如除剧烈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等表现外,出现视神经乳头边界不清楚或呈水肿状,视网膜可有渗出或出血。脑底脑膜粘连也可以引起脑神经受损的表现,包括视力减退、眼球外展受限、面瘫、听力减退或耳聋。脑实质内新型隐球菌感染所致的囊肿或肉芽肿,可引起相应部位的症状与体征,如意识模糊、癫痫样发作、小脑性共济失调、痴呆、肢体瘫痪及病理反射阳性。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烦躁不安、谵妄、嗜睡以至昏迷。

疾病的病程非常多样化。急性危重病例因迅速发展的高颅压而导致脑疝,可于短期内死亡。更常见的是在几周或几月内稳定地进展,在少数患者可能迁延数年,期间可以出现临床症状和脑脊液的改善或加重。

2.影像学表现

可有40%患者CT扫描表现正常。平扫早期可见基底池、外侧裂模糊,密度增高,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可见脑室扩大。脑实质内有肉芽肿,平扫呈等密度或高密度影,周围有水肿呈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明显的结节强化或环形强化。并发脑动脉内膜炎者,可见低密度脑梗死区。后期因脑膜粘连,可见交通性脑积水或梗阻性脑积水的典型表现。MRI检查所见的脑水肿、脑积水和脑实质内病灶较CT所见更为清晰。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有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本病:①临床表现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症状,亚急性或慢性起病;②伴有以视神经损害为主的其他脑神经病损的表现;③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的结果为感染性脑膜炎的异常改变;④患者有自身免疫力低下或患有恶性肿瘤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或有养鸽与鸽粪接触史。确诊需依赖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或培养检出新型隐球菌,或新型隐球菌特异性抗原检测,同时可参照影像学检查。

2.鉴别诊断

(1)结核性脑膜炎:临床上容易与结核性脑膜炎混淆,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变化无法鉴别,需依赖脑脊液墨汁涂片及培养结果。

(2)化脓性脑膜炎:部分化脓性脑膜炎的脑脊液表现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非常相似,要注意区别。 v9HQ/A0XFnOvCdi2BXXakhvrktpsWLY+dQP6q/v699iw1JND5bL35pyA39nplpV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