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随着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发展和恢复,心电图上述三种基本图形的改变呈现特定的演变规律。根据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和时间可将心肌梗死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陈旧期(图3-36)。
又称 超急性损伤期 ,于冠状动脉闭塞后即刻出现,此期时间很短,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T波 T波增高变尖,直立高耸的T波是此期心电图最主要的改变(图3-37)。
图3-36 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图3-37 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患者剧烈心前区疼痛30分钟。心电图V 2 ~V 4 导联ST段斜型向上抬高、T波高耸(箭头所指),形似“红旗飘飘”,此时坏死型Q波尚未出现
●ST段 ST段斜型向上抬高,并与直立T波的上升支融合在一起。有时ST段大幅度上升(0.8~1.6mV)呈“墓碑”样改变(图 3-38)。
●Q波 由于急性损伤性阻滞,可出现QRS波群振幅增高、时间轻度增宽,但尚未出现异常Q波。
图3-38 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
患者剧烈心前区疼痛40分钟。V 2 ~V 5 导联ST段呈“墓碑”样抬高,R波无下降支,抬高的ST段与其后T波升支融合。图中第3个室性QRS提前明显,落于前一激动T波之上呈所谓RonT
由于此期持续时间短暂,临床上常记录不到此期的心电图改变。此时心肌仍处于可逆性损伤阶段,若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有可能不发生心肌梗死或使梗死范围缩小。
又称 充分发展期 ,开始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或数天,一般持续1周,少数亦可持续数周。此期,心肌缺血、损伤及坏死的心电图改变可同时并存,且其系列心电图改变为心肌梗死规律性演变的主要阶段。
●T波 T波的幅度由开始的高耸逐渐降低,继而转正负双向,再转倒置。
●ST段 ST段抬高迅速达到最高幅度。因早期T波直立,抬高的ST段常与之前的R波及之后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图3-39)。或由于T波直立的幅度有所降低,使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图3-40)。ST段显著抬高常是心肌梗死早期最突出的心电图表现,随着坏死型Q波的出现,ST段开始逐渐下降,最后回落至基线。
●Q波 面对梗死区导联的R波振幅降低或丢失,并很快出现坏死型Q波且Q波的幅度逐渐加深。
又称 近期 ,出现于梗死后的数周至数月。
●T波 倒置的T波先逐渐加深,常可表现呈典型的冠状T波(图3-28、3-41),之后T波倒置的幅度又逐渐变浅或转直立,直至稳定不变。
图3-3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单向曲线)
患者胸闷胸痛1小时。Ⅱ、Ⅲ、aVF导联抬高的ST段与之前的R波及之后的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Ⅰ、aVL导联ST段出现对应性下移
图3-40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患者持续剧烈胸痛5小时伴呕吐。V 1 ~V 5 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T波直立或正负双向,且出现坏死型Q波,另Ⅰ、aVL亦可见坏死型Q波及倒置T波
●ST段 抬高的ST段恢复至基线水平。但形成室壁瘤者ST段可持续抬高。
●Q波 坏死型Q波相对稳定,持续存在。
图3-41 亚急性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
患者急性心梗2周后。心电图示:Ⅱ、Ⅲ、aVF、V 6 ~V 9 导联可见坏死型Q波、冠状T波,ST段位于基线水平
又称 愈合期 ,出现在心肌梗死3~6个月之后。此期心电图图形的演变过程已经结束。
●T波 恢复正常或低平或持续倒置,恒定不变。
●ST段 恢复正常。
●Q波 坏死型Q波多数持续终生(图3-42、1-42)。少数患者因梗死范围较小,梗死瘢痕的挛缩或因周围心肌代偿性肥大使Q波变浅,或由原带有胚胎r波的QS波“长出”小r波而呈qrS型。亦有极少部分病例坏死型Q波完全消失。
图3-42 陈旧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
患者2年前曾患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示:Ⅰ、aVL、V 2 ~V 4 可见坏死型Q波
需要指出的是,典型的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规律是在不进行干预情况下的表现。但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或)溶栓治疗,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及时再通,不仅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缩短整个病程,也可使损伤型ST段抬高的幅度瞬间降低,明显影响了心肌梗死心电图完整的演变过程。图3-43是对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进行的系列心电图记录。
图3-43 急性前间壁心肌
图中第二份心电图(2005-05-1917:42)是在给患者PCI术后所记录的心电图。与第一份图相比,尽管第二份图的ST段、T波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但该系列心电图仍可以看到Q波、ST段及T波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动态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