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ST 段的正常变异

一、ST段下移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起搏点多位于窦房结头部,使窦率加速,并使心房除极波(P波)振幅增高,继而引起负向的心房复极波(Ta波)亦增大。因心房复极过程与心室除极过程几乎同时发生,增大的Ta波常造成J点及ST段的降低,心电图表现为ST段上斜型下移(图5-9)。此多见于运动、情绪激动、紧张或恐惧等情况。

二、ST段抬高

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又称提早复极综合征,其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较常见的正常变异心电图,但近年来陆续有家族性早期复极综合征发生猝死的报道,引起了医学界重视。后者约占早期复极综合征总数的1%~3%,本文主要介绍前者(图 2-11)。

图2-11 早期复极综合征

图中Ⅱ、Ⅲ、aVF、V 4 ~V 6 导联可见J波,ST段凹面向上明显抬高,T波高耸

(一)机制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主要机制,是由部分心室肌在心室除极尚未全部结束即开始复极所致。

(二)心电图表现

1.出现明显J波 在QRS终末部出现的一个正向的小波,可理解为是由于抬高的ST段将S波和J点一起拉高所形成(图2-4)。J波常在V 2 ~V 5 导联最明显。

2.ST段凹面向上抬高 常在V 3 ~V 5 导联最明显,有时可达0.3~0.4mV,但在V 6 导联及肢体导联很少超过0.2mV。

3.T波高耸 ST段抬高的导联上T波高耸,以V 3 ~V 5 导联最明显。

4.心电图改变相对稳定,ST段抬高可持续数年不变。而心包炎、心肌梗死的ST段改变往往短时间内就会有明显变化。

5.运动致心率加快可使大多数抬高的ST段回至基线。

6.合并冠心病者,本该下移的ST段可位于基线;或当心绞痛发作时,抬高的ST段暂时回至基线,症状缓解后又恢复原状。

(三)临床表现

早期复极综合征常见于青年男性及运动员中。多数无任何症状,而是在体检或例行检查时被发现;部分患者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主要为头昏、乏力、胸闷、心悸;另有少数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并可向后背部放射,以夜间及睡眠时加重,活动后减轻。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发现至今已有70多年,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认为是心电图正常变异,预后良好。但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有些早期复极综合征呈家族性发病(故又被称为 遗传性早期复极综合征 ),此类患者可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的发作导致猝死。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有关。因此,当遇到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时,应注意其家族成员中有无早期复极的心电图报告及有无晕厥、猝死情况的发生。 MBACPTrh01LYo7jXYOsubFq1niJs69TCQUCzk7IpN/PLSJsQpoRs0yYgEoylgY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