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篇
动物实验室认证与规范运行
Part 2
Anim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s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ons

认证是指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强制性技术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我国实验室的认可及认证已涉及众多行业和领域。实验动物是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是有生命的精密仪器,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动物的质量与实验动物环境条件的规范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与动物实验室有关的认证已越来越普及,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和动物实验的规范化。主要体现在:

1.建立相对完整的实验动物法制化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标准。1988年我国颁布《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之后分别陆续颁布《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和《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实验动物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尤其是《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核心法规性文件,通过认证制度,为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设置准入门槛,有力保证了实验动物机构的规范化发展。

2.与动物实验有关领域实验室认证与规范化取得长足进步。

在药物毒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生物安全、动物感染模型等实验室,我国已普遍采用认可与认证制度。除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外,与实验动物有关的专业规范和国家标准得到落实和实施。最典型的是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我国已广泛实施良好实验室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认证制度。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主要是研究和评价各种药物进入机体后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毒性反应的剂量、量-毒关系和时-毒关系,判断毒作用的靶器官及中毒作用机制,是药物最终进入市场的关键环节。为实现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与国际接轨,保障人类用药安全,我国从2003年开始,在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按照《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实施GLP认证制度,至目前全国已有50多家GLP实验室。绝大多数GLP评价项目均以实验动物为材料和模型,因此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和动物实验的规范化是GLP认证的基本内容之一。GLP认证规范要求应具备设计合理,配置得当的实验动物设施,包括动物饲料、垫料、笼具的存放设施与质量检测;环境条件可控并与实验动物级别相符;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的一系列标准操作规程等。

3.实验动物伦理学和福利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构自愿接受实验动物福利的国际认证。在满足科学研究需要,保证实验结果科学可靠的前提下,在实验动物领域应努力体现人类的道德伦理价值,这一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所接受。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证协会(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international,AAALAC)成立于 1965 年,是美国一家民间、非营利的国际认证机构。按照相应标准,对认证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兽医学护理和预防医学、实验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设施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估和认证,以达到在研究过程中维护动物福利、保障人员安全的目的。AAALAC认证已成为实验动物质量、福利和生物安全的象征,是国际前沿生物医学研究的质量标志,并成为参与国际交流、科研合作和竞争的重要基础条件。在AAALAC认证设施中,由兽医、科技人员、非机构成员等组成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IACUC)具有核心的管理职能。美国FDA和欧盟等国家都强力推荐在AAALAC认证的实验室开展动物实验。近十年来,我国已有近40家机构通过AAALAC认证。

本篇就AAALAC 认证(AAALAC accreditation)和GLP 认证(GLP certification)中与实验动物有关的具体内容,生物安全动物实验室的规范化要求及实验动物伦理福利的具体内涵进行阐述。 tsR2ilDKMsImpzSGPZBdTWLTNmKC8ek5QTu7OCDktQOs3IyfMavXWDCIaSXGuHP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