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管电压(kV):kV减少可使影像密度对比减弱。常用电压范围:100~120kV。
球管电流(mA):mA减少可使影像噪声伪影增加。电流可自动或预设。
CT影像重建算法:探测器获得的原始投影数据需要通过计算确定每一层面上各个点的密度。计算的方法正在不断改进。新的重建算法可以减低噪声和增加密度对比,因而,在减少20%~30%的剂量时,可保证影像质量。比如,GE的“ASIR”算法可用于降低冠状动脉CTA放射剂量。
kV通常不变
mA可调节
用新的重建算法
准直器宽度减少时放射视野减少,则剂量减少。
减少扫描视野
减少扫描长度
扫描长度减少时扫描时间可减少,则剂量减少。
排数增加,一次扫描长度增加,扫描时间减少,则剂量减少。
双球管,双倍剂量。
(1)探测器宽度:代表可能的最小层厚(CT影像z轴上的分辨)。
层厚应与临床要求一致。
(2)数据通道和层厚:数据通道决定了实际影像的层厚。
1)当需要最薄影像时,每个探测器要有一个数据通道。
2)当不需要薄层影像时,数据通道可融合,可相应减少球管电流(mA),多个探测器数据融合后,仍可重建清晰影像。
(3)影像层厚通常是由影像阅读和影像重建的要求决定的。
1)钙化积分扫描:层厚2.5mm。
2)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层厚0.625mm。
3)左室射血功能:层厚1.25mm。
1)原始数据来源:
CT以管电流 脉冲 的形式采集原始数据。
控制心率,可提高影像质量,保证低放射量。
2)获得单组原始数据的时间:
每次脉冲约0.8 毫秒 。
3)旋转360°的数据量和时间:
约410 组 数据,约330 毫秒 。
4)CT影像重建:
需要涵盖180°~240°的同一层面的原始数据。需要约200 毫秒 。这是CT的 时间分辨率 。
为了获取特定的心动周期影像,可用ECG的R波规定心动周期的时相。通常将两个R波的间期分为100个等份。75%时相是常用的心室舒张期时相,40%时相是常用的收缩期时相。
1)75% R-R时相的影像重建:
因为原始数据的探测和采集需要约0.2秒,如果心率为60次/分,心动周期为1分钟,需用65%~85%时相之间的数据,见图2-6A。
2)65%~85%间隔5%R-R时相的影像重建:
因为原始数据探测需要约0.2秒,如果心率为60次/分,心动周期为1分钟,需用55%~95%时相之间的数据,见图2-6B。
图2-6
见图2-7。
1)运动伪影是在采集原始数据时由于心脏运动造成的影像失真。
2)在心率为60次/分时,心室舒张到心房收缩前,可有约0.2秒的相对静止期。当心率75次/分时,相对静止期只有0.16秒,运动伪影几乎不可避免。
图2-7
3)扫描方法和剂量:当心率加快时:
① 64MDCT螺距减小,重复扫描,放射剂量增加。
② 320排CT两次扫描,双倍放射剂量。
③ 双球管,双倍数据,双倍放射剂量。
(1)轴层扫描(图2-8A):320或256排CT扫描时,检查床不移动。总探测器宽度可包括全部心脏,一次旋转可完成检查。每个探测器获得的数据的位置不变,可用于重建这个层面的影像。由于,CT旋转一圈的时间与心动周期的时间不一样。比如,CT旋转一圈为约0.33秒,而心率为60次/分时,心动周期为1秒,为了获得整个心动周期的影像,CT需要持续扫描1秒(旋转3圈)以上,见图2-8。
320和256排MEDCT在降低放射剂量上优于64MDCT。
图2-8
A.320CT轴层扫描。黑框为影像范围
B.64MDCT螺旋扫描。蓝色粗线为探测器宽度。扫描时
C.640MDCT心脏螺旋扫描。为了获得不同心动时相的
(2)320或256排CT可扫描一次心跳完成检查,放射剂量较小,达到3~4mSv。
(3)节段影像和阶梯状伪影:当扫描的部位大于探测器总宽度时,需要分别扫描不同部位,为阶段影像。两个部位的影像在空间和时间上可能不同,因而可能产生阶梯状伪影见图2-9。
图2-9
(4)螺旋扫描(图2-8B C):64排CT扫描时,检查床连续匀速移动。每个探测器获得的数据的位置在变化,为螺旋状数据,所以,重建一个层面的影像需要多个探测器获得的数据。
1) 螺距 (CT旋转一周检查床移动的距离):
① 螺距因子 (简称螺距)= CT床移动/扫描宽度
② 螺旋螺距 = CT床移动/单个探测器宽度
2)影像时相、层厚和螺距:可有4种扫描方式。
① 无时相、薄层 螺旋扫描(图2-8B):螺距略小于1,扫描完整的心脏需要5~6次旋转。
② 非时相、厚层 螺旋扫描(图2-8B):因为,重建影像时,两个或多个探测器的数据可融合为厚层,所以,球管电流(mA)可减少,降低放射剂量。
③ 无时相、薄层 螺旋扫描(图2-8C):为了获得整个心动周期的影像,必须减小螺距,螺距因子≈0.2。共需30次旋转,以扫描整个心脏(注:每台CT有特定的螺距设定)。
④ 有时相、厚层 螺旋扫描(图2-8C):因为,重建影像时,两个或多个探测器的数据可融合为厚层,所以,球管电流(mA)可减少,降低放射剂量。
3)节段影像:ECG门控可将在同一心动时相的节段影像重建在一个影像系列中,从而获得完整的心脏影像。
4)心律和 阶梯状伪影 :当心律不稳定时,心室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在变化,心室射出和回流的血量也在变化,再加上心脏的旋转运动,最终导致不同节段心脏影像的形态和位置的改变,因而,冠状动脉之间不能衔接,见图2-10。
64MDCT需要稳定心率以保证影像质量
图2-10
(1)ECG门控的类型
1)前门控(prospective ECG gating):在扫描前,用心电图的R波信号来预先设定扫描的起始点和结束点。优点:可选择心动的特定时相扫描,减少放射剂量。缺点:缺少部分心动时相的原始数据。
用于心率低,律齐的患者。
2)后门控(retrospective ECG gating):扫描时同步记录心电信息。扫描后以ECG的R波信号来确定影像数据在心动时相上的位置,重建CT影像。优点:获得全部心动时相的原始数据,可做任意时相重建。缺点:放射剂量较高。
用于心率较高的患者。
(2)冠状动脉CT扫描方式和放射剂量:见图2-11。
1)后门控全程扫描(0~100% R-R时相):用于冠状动脉重建和左室射血功能检查,用全放射剂量。
2)前门控舒张末扫描(65%~85% R-R时相):用于钙化积分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降低约20%剂量。
图2-11
3)前门控收缩末-舒张末扫描(35%~85% R-R时相):用于冠状动脉造影重建,降低约50%剂量。
4)前门控全程剂量调节扫描(65%~85% R-R时相):用于冠状动脉重建和左室射血功能检查,降低约35%剂量。
(3)可以有更多的扫描方式以满足临床检查和降低剂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