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将来可能的冠心病适应证

1.非钙化斑块的检查

(1)临床适应证

1)患者种类:

未定。

2)可能的临床意义:

① 斑块钙化前的冠心病诊断。

② 斑块不稳定性的诊断。

③ 非钙化斑块的随访。

④ 冠心病预后的独立因素。

(2)非钙化斑块的患病率

1)无症状人群(1篇论文)

非钙化斑块 4%,混合斑块9%,钙化斑块9%。

2)有症状的可疑冠心病人群(1篇论文)

非钙化成分是冠心

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非钙化斑块 25%,混合斑块40%,钙化斑块35%。

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人群(1篇论文)

非钙化斑块 32%,混合斑块59%,钙化斑块9%。

(3)定量测量的局限性

1)CT密度难以准确地确定血管外壁的 界线

技术难度大

2) CT空间分辨力 为0.4mm,精确性有限。

3)混合斑块中 钙化伪影 会影响测量的精确性。

(4)定量测量的准确性:

观测者之间的差异(1篇论文)

① LAD(17±10%,16±12%)。

② LCX(32±13%)。

误差较大

(5)非钙化斑块的变化和相关因素(1篇论文)

有待进一步实验

1)50例患者,LM和LAD 16.8个月的随访。

2)平均体积变化:平均年增长率22%(92~115mm 3 )。

3)增长84%,萎缩16%。

4)未发现与增长、增长率的相关因素,包括:

① 基础斑块体积。

② 基础低密度脂蛋白。

③ 基础高密度脂蛋白。

④ 降低胆固醇药物。

5)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最低值有弱相关性。

2.危险斑块的确定

(1)临床适应证

1)患者种类:

未定。

2)可能的临床问题:

冠状动脉危险斑块的诊断。

(2)科研论文:

1篇。

结果:

1)不同斑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发病率:

非钙化斑块32%,混合斑块59% ,钙化斑块9%。

非钙化斑块的比例可能是危险斑因素

2)不同斑块在稳定性冠心病中的发病率:

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39%, 钙化斑块61%

3.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血供障碍的关系

(1)临床应用

1)患者种类:

冠脉50%~70%狭窄。

2)可能的临床问题:

① 心肌血供障碍评估。

② 治疗选择和疗效评估。

(2)科研论文:

4篇。

(3)科研方法:

冠脉CTA与PET/SPECT负荷心肌血灌注比较:

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血供障碍的关系:

狭窄<50%患者中,血供障碍占24%。

狭窄≥50%患者中,血供障碍占52%。

冠脉狭窄不足以准确地评估心肌血供障碍

4.左室心肌血液灌注检查

(1)临床应用:

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恢复的预测。

(2)科研论文:

2篇。

(3)科研方法:

以超声为左室功能恢复的参考标准。

(4)定义,心肌增强的类型:

1) 首过灌注缺损 (单纯首过增强缺损,不伴延迟增强缺损)。

2) 延迟增强缺损 (首过增强缺损 + 延迟增强缺损)。

结果1:心肌增强的CT值:

1)正常增强:124±19 HU。

无首过增强缺损可排除供血障碍,功能可恢复。有首过增强缺损需要做延迟增强检查以判断功能可恢复性。

首过增强应该为读片的内容。

2)增强缺损:56±23 HU。

结果2:预测 心梗后左室功能恢复:

1)首过增强缺损: 敏感性57%,特异性90%

2)延迟增强缺损: 敏感性73%,特异性85% XZG55hPH5Wln83XeLa5dC0+c/8iT2idOvWOxu9Lo9/B3L30vxnn1PJBBIK9OVi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