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宋希璟《老松堂日本行录》中所见的日本

本章谈的是宋希璟《老松堂日本行录》所记载的有关15世纪(相当于室町时代)的日本。这本书记载的全部都是1420年(明朝永乐十八年、朝鲜世宗二年、日本应永二十七年)的事情。

(一)外交

1.围绕对马岛归属的交涉

与朝鲜方面的期待相反,针对对马岛的己亥东征并没有能收其全功。虽然有过再征的议论,但最终朝鲜王朝中止了这种议论,转而采取招谕之策,向宗氏提出对马岛民“卷土来降”的要求,即要让以宗氏为首的岛内领主层和对马岛民迁居朝鲜,企图使对马岛变成一座空岛。

前任国王太宗命兵曹判书赵末生向对马岛守护宗贞盛送去书契(日朝间所使用的外交文书样式),要求“卷土来降”,书契中写道:“对马为岛,隶于庆尚道之鸡林(庆州之雅称),本是我国之地,载在文籍,昭然可考。”(《世宗实录》卷4,元年七月庚申条)

接着,都都熊丸(つつくままる、宗贞盛幼名)的使人自称时应界都者,自对马来到朝鲜。时应界都提出了让对马岛民迁居巨济岛,仿朝鲜国内州郡之例决定对马的州名,以及请朝鲜赐给“印信”等愿望(《世宗实录》卷7,二年闰正月己卯条)。

朝鲜方面接受了请求,决定将对马作为朝鲜的属州。闰正月二十三日,世宗命礼曹判书许稠作成给都都熊丸的书契,决定在给与他的印上使用“宗氏都都熊丸”的名号(《世宗实录》卷7,二年闰正月壬辰条)。宋希璟就是以上述决定为前提去和对马方面交涉的。值得注意的是,关于对马岛是属于朝鲜还是属于日本这个问题,朝鲜的交涉对手并非京都的室町幕府(将军),而是对马岛的实权人物。下面,来看一看《老松堂日本行录》的记述。

世宗二年(1420)二月二十一日,宋希璟宿于对马岛东边的船越(对马市小船越)。此时,对马岛主宗贞盛因为年幼,实权一度掌握在倭寇头目早田左卫门大郎(太郎)手里。早田左卫门大郎携酒进谒宋希璟,言语中表达了其对朝鲜的至诚之情(39节)。

二月二十八日,早田左卫门大郎的态度陡然一变。左卫门大郎向朝鲜派去的使节刚刚返回。左卫门大郎向希璟的同伴抗议道:“朝鲜去年行兵于对马此岛,今此岛又属于庆尚道。其文前日来也。此岛乃小贰殿(少贰氏)祖上相传之地也。贰殿若闻之,则虽百战死争之不已矣。”他来到希璟的船上,告诉希璟:“此书贰殿见之,则官人去留皆不得矣。送于贰殿乎?置此而使贰殿不知乎?官人决之。”这份“来书”即礼曹发给都都熊丸的文书。

希璟对此的回答是:“此岛,我国得其地无以居,得其人无所用。唯汝等所送人(时应界都)愿属我国,请之不已。故上召政府、六曹曰:‘马岛之人以其岛愿属国家,若不听,不仁。乃属于庆尚道耳。’今日汝等之意,上若知之,则必不属也。予以此启闻以上前矣。”

左卫门大郎大喜,回应说:“然则,此书吾藏置不使贰殿知之,又出吾舟楫送于朝鲜,则必无事矣。”希璟表示同意后,便于翌日出发了。

希璟对左卫门大郎的意思作了这样的判断:

朝鲜出兵对马之后,左卫门大郎向“本国”(朝鲜)派去的倭人,或是怕死,或是疑心会被拘留,想活着回国,因此编造了想让对马岛归属朝鲜,自为朝鲜之民的假话。这并非少贰殿和左卫门大郎的意思。

接着他赋诗一首,云:“瘠地顽民无所用,古来中国厌寒胡。渠今慕义自求属,非是朝鲜强籍图。”(46节)

左卫门大郎主张的根据是对马岛乃少贰殿相传之地这一点。对马岛是武士代代相传的领土这一点是基于日本国内的原则来讲的,算不上对外主张此地是日本的一部分。在镰仓时代,出任对马守护和地头的是武藤氏。因为武藤氏世袭大宰少贰之职,故又称少贰氏。宗氏作为少贰氏的地头代驻岛内,承担岛上行政。仅从左卫门大郎的主张来看,可以发现少贰氏当时对对马的影响力依然很强。

希璟接受了左卫门大郎的主张,约定在回国后向世宗提请撤回将对马岛归属庆尚道的决定。并且,他断定时应界都的提案不是代表对马岛的少贰满贞和左卫门大郎的意思。

2.室町幕府准备的住所

室町幕府指定的宋希璟在京都的住所是深修庵。这座庵堂与被称为“花之御所”的室町殿(将军)居所相距1朝里(《世宗实录》卷10,世宗二年十月癸卯条内尹仁甫所述为30里),是一座竹林之中的尼姑庵(118、120节)。“王”(足利义持)将庵内的尼姑迁走,用以接待希璟。有个倭人解释说:“此庵,朝鲜回礼使来则所接之处也。”

但是,仅从日本方面的史料来看,深修庵第一次被使用是在这个时候。关于使用什么样的设施来接待高丽、朝鲜使节,桥本雄做过如下的整理(桥本2011)。

高丽使节

1367年 金龙:天龙寺

朝鲜王朝使节

1420年 回礼使宋希璟:魏天宅、深修庵、松月庵

1424年 回礼使朴安臣:深修庵

1443年 通信使朴孝文:景云庵(东山双林寺边)

无一例外的都选择了京都以外的居所。

根据伊藤幸司的整理,在接待明朝使节时,从一开始,使节便直接前往将军所在的北山殿和花之御所谒见,住宿在京都之内。

1401年明朝派遣的天伦道彝和一庵一如等人在京都的法住寺下榻。法住寺也称“北山法住寺”,乃是仁和寺之一下院,位于京都北面,住的是禅僧。

1434年,与足利义教恢复开通的遣明船同行,明使雷春来到了日本。虽然幕府原本决定让明人下榻在仁和寺法住寺,但雷春等先在六条法华堂等道场寄住了几日,在将军接见之后住进了大宫猪熊道场(伊藤2000)。

在明朝都城北京,外国的使节住在紫禁城南的会同馆。在朝鲜王朝的都城汉城(首尔),也有日本使节下榻的倭馆东平馆和西平馆。在日本古代,平城京和平安京都设置了鸿胪馆。与之相对,在中世的京都,没有迎接外国使节的专用建筑。原本中世的京都就不同于古代日本和中国、朝鲜的都城,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会有迎奉外国使节的事。

(二)宋希璟遇见的中国人

1.对马的“唐人”

在前往日本的途中,宋希璟在对马近海遇见了一个“唐人”,其经过如下。

看见希璟的船,一个倭人(老人)靠了过来。那个倭人乘着小船,干着捕鱼的营生,想卖鱼给希璟一行人。希璟看到渔舟中有一位僧人跪地乞食,就把粮食给了僧人,并询问他的境遇。僧人回答:“我是江南台州小旗,去去年被虏来此,削发为奴,不胜辛苦,愿随官人去。”说完,黯然泪下。倭人插话说:“给米则吾当卖此僧。”希璟向僧人询问他在岛上住所的地名。僧人答道:“吾来转卖随此人二年矣。如此浮海而居。故不知地名也。”一番对话过后,希璟吟出下面这首诗:“被虏唐僧跪舟底,哀哀乞食诉艰辛。执筌老贼回头语,给米吾当卖此人。”

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被虏中国僧人引人哀愁的境遇和“倭人老贼”的形象。

按照川越泰博的说法,“小旗”是明代军制中的职务。明代实行卫所制度,1名小旗率领10名士兵。所以,这个“唐人”应是隶属台州卫的军人。并且,金山卫及其周边地区在1418年曾经遭到过倭寇的袭击(《明太宗实录》卷200,永乐十六年五月癸丑条)。川越推论他是在这个时候被俘虏的。所以,这位中国僧人本是台州卫的小旗,在1418年倭寇入侵时被俘,然后被转卖。

可以看出,他被渔夫囚禁,帮助捕鱼。在为“奴”之时,他被剃掉了头发,变成了僧人模样。另外,使唤他的渔夫是浮海(在船上)为生的,愿意用他来交换大米。这里的被虏人虽是僧人外表,实际上却是在海上渔业活动中被使唤的“奴”,从能用米来转卖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是商品。

2.通事魏天

四月二十一日,宋希璟进入了目的地京都,当晚宿于室町幕府的通事魏天家中。

魏天虽然是中国人,但幼年时就被掠到日本。后来,他渡海去了高丽,给李子安(高丽末期的文人)为奴,又跟随高丽派往日本的回礼使再次来到日本。这次的使节可能是高丽在1366年派遣的金龙一行。当时恰好江南(明)使节来到日本,遇到他,因为其是中国之人,就把他夺回,带到江南。这位明使可能是1370年来日的赵秩。洪武帝召见了魏天,又将他送回了日本。

后来,魏天当上了幕府的通事,娶妻并生了两个女儿。他受到了足利义满的宠爱,积累了丰厚的家产。宋希璟来日之时,魏天已经超过70岁,听说朝鲜回礼使(宋希璟)来了,十分欢喜,携酒来到“冬至寺”(等持寺)迎接,并将其迎至自己家中盛情款待。魏天对朝鲜语(“我言”和“我语”)也是十分通晓的。

魏天在自家招待宋希璟的时候,又把陈外郎找了过来。陈外郎是渡海到日本的陈延祐的儿子,也是与宋希璟同行来日的平方吉久之父。他曾奉足利义满之命,跟随遣明使赴明,带回了秘药灵方丹。此后,他在幕府旁边修建了家宅,活跃在幕府的外交和医疗领域。异国之人和华裔一同相会,摆酒设宴。这里的接待费用不是由幕府支出的,而是魏天用自己的“私钱”,也就是个人钱财办的。希璟这晚就在魏天家里落了脚(107节)。

魏天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之间辗转往复的不幸人生中,语言能力得到认可,成为通事。像这样的通事的例子,还能见到若干,但几乎仅限于中国人,无法确认有朝鲜人的例子。中国人做通事的理由应当是当时外交上的通用语言是华语(汉文)。在这一点上,反映出与被虏朝鲜人的明显差异(关2002)。

(三)海贼

宋希璟在京都完成与室町幕府的交涉之后,取道濑户内海航海归国。

七月二十二日,希璟一行从尾道出发,途中经过了海贼的据点高崎(161节)。

同日申时(下午4点左右)到泊安艺国蒲刈(广岛县吴市)。

此地是“群贼”(海贼)所居,为“王令”(将军的命令)所不及,因为无人管辖,所以也就没有护航的船只。一行人对海贼都疑惧不已。偏巧夜幕降临,无法通过这个地方,因此,只好对着贼穴停泊了下来。

当地有东西两股海贼。由东向西航行的船上如果搭乘一名东贼的话,西贼便不会袭击。同样的,从西向东航行的船上搭乘一名西贼的话,东贼也不会袭击。从濑户内海的东边向西边航行的宋希璟一行让一名东贼上了船,宗金(译者按:博多商人)付了七贯钱。

这个贼乘小船而来,他说:“吾来此。愿官人安心焉。”(162节)

上面是关于海贼上乘的有名的记录。根据村井章介《老松堂日本行录》的注释,艺予群岛中的上蒲刈岛和下蒲刈岛隔海相望,向浦正对着三之濑,可以认为东贼的老巢在向浦,西贼的老巢在三之濑。

蒲刈周边海域是室町幕府管辖不到的地方。因此,海上秩序并非由幕府而是由海贼的自立救济来维持。海贼分别控制着东西两边的上乘权,对经过船只进行保护并征收保护费(警固料)。在到这里以前,宋希璟一行是有护送船护航的,但在这里则没有了护送船,要由海贼上乘来保护他们的安全。

(四)性风俗

宋希璟对日本的性风俗作了若干记述。(高桥1987)

1.室町殿的御成(巡幸活动)

室町殿(将军、御所)频繁地进行着访问大名等家臣和寺社的御成活动。其中规模大的有南都下向(巡幸奈良)和东寺御成,此外有日常性地对京都的大名宅邸和寺社所作的访问。御成活动含有明确室町殿与大名间的主从关系,以及显耀室町殿是寺社的外护者的政治意义,此外,因为大名和寺社会向室町殿进献许多贡品,所以也起着填补幕府财政的作用。

对御成的实况,宋希璟有如下的记载:“六月十三日,王(足利义持)归甲斐殿(译者按:甲斐氏,管领斯波氏家臣)家。殿设馈奉物。”

接着,他对御成的习俗作了如下的解说:“日本此法乃(上一年定好)来年某月某日王归某殿家。其殿别构迎王之堂。其奉王之物,弓剑、鞍马、钱物,别求备畜,又求水陆之味,争相胜。其日,王归其第。主人率妻出庭迎之。王率武卫、管领等二、三人而来,主妇迎王上堂馈饷。夫于堂外接对宾客。王许入,然后乃入。王醉后入于浴室,主妇随入,去王身垢。此日本子孙相传之法也。”

由此可知,御成的日程是在前一年定好的,迎奉室町殿是家臣们竞相争取的差事。还有,家臣之妻作为接待的主角发挥的作用很大。

希璟还记下了魏天下面这段话:“今王以此法归于神堂(佛堂)直僧仇问珠家,如此饮浴,通其妻。还宫,入其妻为妃,生一子,使其僧改娶他妻也。”

造访某座寺社的室町殿,在和接待僧人的妻子发生关系、生下孩子之后,会把这个女人纳为侧室,让那个僧人另娶其他女性。

在此希璟赋诗一首,云:“修篁处处似名园,甲斐堂深设酒筵。迎主劝觞最奇事,扶桑风俗子孙传。”(128节)

宋希璟把如此的御成习俗当做“最奇事”,认为这会作为扶桑的风俗子孙流传。

2.日本奇事,游女与男色

宋希璟对自己观察到的作为“日本奇事”的性,有着如下的记述。

首先是对游女的记述:“日本之俗,女倍于男。故至于路店游女迨半。(中略)店女见行路之人,则出于路而请宿。请而不得,则执衣而入店。受其钱,则虽昼从焉。盖其州州村村皆边海缘江,孕其江海之气,故其生女颇有姿色。”

对于倾城(游女),在申叔舟《海东诸国纪》中可以看到下文这样极其相似的记述:“富人取女子之无归者,给衣食、容饰之,号为倾城。引过客留宿,馈酒食而收直钱。故行者不赍粮。”(《海东诸国纪》国俗)

回到《老松堂日本行录》,接着来看看希璟对男色的记述。“男子二十岁以下学习于寺者,僧徒髠去眉毛,以墨书眉,于额上涂朱粉。面蒙,被斑衣为女形而率居焉。”这段是关于稚儿的记述。稚儿指寺社、公家和武家等使唤的少年,希璟对寺院内被僧人当作男色对象的少年是如此记载的:“王(室町殿、御所)尤好少年,择入宫中,宫妾虽多,犹酷爱少年。国人效之,皆如王之好少年焉。其风土如此,故闻而记之。”

宋希璟称室町殿最好少年,而日本人尽皆同然。对此,他作了下面这首诗:“清江处处水为乡,游女争妍满道旁。且问王宫谁第一,涂朱粉面少年郎。”(137节)

3.喝食

宋希璟在深修庵中遇见两个美貌的喝食。据“深修庵二小娥”一诗,年龄大概10岁上下。希璟是这样记述“日本之法”的:“日本之法,童男女上寺不削发,着僧衣而吃肉,谓之可乙只(喝食)。其年至十四五,乃削发也。其土风,人生男女,则择善男女各一为僧尼也。”(146节)

喝食本是禅寺在斋食之时,向众僧高声报告用斋次序的小童,也叫喝食行者。后来,转而指代稚儿。

4.全念寺的僧尼

回程之中,宋希璟曾因风大而暂时滞留在赤间关。在此,希璟再次探访了全念寺(去程时对全念寺全无记载)。他对全念寺有下面这样一段解说,是关于寺内僧尼的。“一寺内,僧东尼西而居。殿内尼西僧东而坐。常时念佛,夜则隔置经函而宿焉。”(井原2009)

从念佛这一点来看,全念寺像是时宗寺院的样子。村井章介先生在替《老松堂日本行录》校注本作注时,据《游行上人缘起绘》中“为避男女之爱之烦恼,于僧尼两者间置十二箱”这段文字,指出这经函是时众所持物品中的“十二光箱”。宋希璟记录了僧尼用它们将佛殿分隔为东西两边睡觉的情形。

希璟观察完寺院的样子便回到了船上。不多久,来了一个叫做三甫罗(三郎)的人。这个三甫罗系居住在全念寺门前的朝鲜人。

希璟向三甫罗询问寺里的内情:“此寺僧尼乃于佛殿内常时同宿,其年少僧尼无乃相犯乎?”三甫罗笑答:“尼孕儿则不居,归其父母家,产后还寺,卧于佛前。三日后,众尼来请,还入本坐矣。”寺内同住的僧尼之间是有发生性关系的,尼姑怀孕后回到本家生产,产后再回到寺里,恢复出家生活。希璟对此的解说是,“称念佛寺、阿弥陀寺如此寺,则处处皆僧尼佛宇内同宿焉”。

随后,希璟吟了下面这首诗:“击铮念佛经,开户见人家。尼室昏灯挂,僧窗晓月斜。天秋来岛屿,海曙出云霞。桑域多奇事,津留上汉槎。”(168节)希璟此诗的上阕咏颂的是全念寺的情景,并述怀道:“桑域多奇事。” kvLq5tTfm3+Ywy2ugtFHPCPWSNKS2fwyxXulsBUpIFaQ2st66z7X3K+x1gHgaEZ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