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对日使行的派遣实况

(一)朝鲜前期对日使行的派遣

李成桂建国朝鲜后施行了多样的倭寇对策,同时又于1392年11月将僧人觉锤派遣至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处,作出了要求禁压倭寇的外交上的努力。足利义满为此命令九州节度使今川贞世(源了俊)禁压倭寇并招还被虏之人。

1403年,朝鲜太宗和日本的足利义满得到明朝皇帝的册封,被列入明朝的朝贡制度。就在第二年(1404年)日本以“日本国王源道义”的名义向朝鲜派遣使臣, 自此朝鲜和日本之间的外交关系开始建立。以此为契机,朝鲜承认日本幕府将军在政治和外交上的主体地位,将其与朝鲜国王同等对待,于是便产生了朝鲜国王和日本幕府将军之间持有对等敌礼关系的交邻外交,之后的使节往来也变得越发活跃。与此同时,朝鲜展开与以对马岛主为首的日本地方豪族之间的羁縻关系的交邻外交,开始派遣使者往来。

朝鲜前期的对日使行自1392年起至发生壬辰倭乱前的1592年间,共派遣了65次。将这些使行按照派遣时间和派往对象整理如下表1所示。

表1 朝鲜前期对日使行的派遣时期和派往对象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朝鲜前期对日使行的几个特点。第一,对日使行的65次中有48次集中在朝鲜初期的太祖到世宗时期。特别是太宗时期共派遣了24次,是这之中最多的,故可以反映出这个时期的对日外交非常积极。但是亦可以看出,到1443年癸亥约条签订之后,朝鲜的对日使行次数开始有了急速下降的倾向。这是因为朝鲜初期施行了多种倭寇对策之后,随着倭寇的消减和文引制度、癸亥约条等倭人统制策的完备,对日外交的必要性已经有所下降。

第二,对日使行的对象从幕府将军到九州节度使、大内殿、壹岐岛主、对马岛主等,范围非常分散。这体现了朝鲜前期对日交涉的对象多元化的特征。外交上的交涉对象如此多元化的原因是幕府将军还没能将统治力量延伸至地方势力。朝鲜通过对日使行获得的信息判断出幕府将军并没有禁压倭寇的能力,所以将外交交涉对象扩大到能够实际禁压倭寇的对马岛主等九州地方的势力。随着对马岛征伐的结束,倭寇问题得以安定,朝鲜政府在完备了书契、图书、文引等倭人统制制度的同时签订癸亥约条,外交的交涉对象变成了幕府将军和对马岛主的二元化态势。总的来说就是从端宗到壬辰倭乱之前的17次对日使行中有13次派往对马岛主,4次派往幕府将军。但是派往幕府将军的使行只有1590年的一次到达了京都,剩余的使行都因途中遭遇台风或者疾病而被中断。

第三,对日使行的派往对象主要集中于幕府将军和对马岛主。也就是说朝鲜前期对日使行中的65次里有18次派往幕府将军,33次派往对马岛主。由此可见,对日使行中有一半以上是派往对马岛主,这个事实意味着朝鲜前期是非常重视与对马岛之间的外交的。

表2和表3是将朝鲜前期对日使行按照时期对使行名称和派往对象进行整理的结果。以上表格体现了如下特点。第一,对日使行有通信使、通信官、回礼使、回礼官、报聘使、客人护送官、招抚官、赐物管押使、体察使、敬差官、致奠官、致赙官(致慰官)、垂问使、宣慰使(官)等多样的名称。

第二,根据派遣时期的不同,使行的名称也在发生变化。即在太祖和定宗时期派遣了大量回礼使。使行名称在太宗时期开始变得多样化,包括通信官、回礼使(官)、报聘使、客人护送官、敬差官等。此外这个时期有很多无法知晓使行名称的情况,这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对日外交体制还不是很完善。世宗时期的通信官、回礼官、报聘使等使行被中断,出现了招抚官、赐物管押使、体察使等新的名称。但是自癸亥约条签订以后,使行的派往对象二元化为对马岛主和幕府将军,派往幕府将军的使行名称变为通信使,派往对马岛主的使行名称变为敬差官、宣慰使。整个时期派遣了很多回礼使、敬差官、通信使。

表2 朝鲜前期对日使行的名称

表3 朝鲜前期对日使行的派往对象

第三,根据派往对象的不同,使行的名称略有变化。首先派往幕府将军的是通信使、通信官、回礼使、报聘使等,回礼使和报聘使主要是在癸亥约条签订之前,通信使主要是在癸亥约条之后被派遣的。 反过来,派往九州节度使(九州探题)的是回礼使,派往大内殿的是回礼使、回礼官和报聘使,派往壹岐岛主的是回礼官、客人护送官、招抚官等,包括通信官、通信使、回礼使、报聘使、赐物管押使、体察使、敬差官、致奠官、致赙官、垂问使、宣慰使(官)在内的使行等被派往对马岛主。其中的敬差官、体察使、宣慰使(官)是朝鲜地方派出的临时性使节的名称。而且赐物管押使和体察使是在癸亥约条签订以前,致奠官和致赙官、垂问使、宣慰使是在之后被派遣的,敬差官在之前和之后都有派遣。其中的敬差官是朝鲜后期派往对马岛的问慰行的初期形态。

在癸亥约条签订之前,朝鲜向以幕府将军为首,其次是九州节度使、大内殿、壹岐岛主、对马岛主派遣了多种使节。但是在癸亥约条之后,转变为派遣通信使至日本国王处, 而派遣敬差官、宣慰使到对马岛主处。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到,朝鲜时期的对日外交以癸亥约条的缔结为转折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如果查看从日本派往朝鲜的使节情况,幕府将军派遣使节共70次, 以对马岛主为首的地方豪族派遣使节达4800余次。对马岛派遣的使节尤其多,以2385次占了49.3%,紧随其后的肥前州和壹岐州以1166次占了24.1%。

(二)朝鲜后期对日使行的派遣

壬辰倭乱结束后,东亚的三个国家都为了构建对外国际秩序而努力摸索新模式。明朝因参战壬辰倭乱动用了过多的军事力量而无法在满洲继续抑制女真(金)的发展,故而最后被清王朝所取代。另外,朝鲜的国土在倭乱中被日本蹂躏,于是召回被日本掳走的本国国民等成为战后最为紧迫的任务,同时还不得不备战已经在北部成长起来的女真。曾经的侵略者日本新成立的德川幕府正在努力压制国内丰臣秀吉残存势力,为国内政治的稳定而心烦的同时也不得不担忧朝鲜对本国侵略行径的报复。尤其是对马岛因战争而导致断粮,能否成功恢复其与朝鲜之间的交流和贸易活动成为关系到对马岛生存的重大问题。

德川家康希望改善与朝鲜关系,于是指示对马岛努力促成朝鲜和日本讲和,为此德川幕府同意其通过刷还壬辰倭乱时的俘虏等主动示好的手段与朝鲜进行讲和交涉。1603年六月德川家康向朝鲜派遣使者并邀请回派信使。 对马岛通过努力促成了朝鲜回答兼刷还使一行在1607年抵达日本,并促成了1609年己酉约条的签订。 自此,日本与朝鲜之间的交流和贸易便重新开始。由此,因战争中断的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国际关系得以恢复,朝鲜国王和幕府将军之间的关系在之后重新进入曾是朝鲜前期外交体制的“敌礼交邻”模式,使节往来亦由此展开。

朝鲜在1607年首次派遣回答兼刷还使之后,又于1617年和1624年派遣了两次。三次刷还使行中只有1607年的目的地是京都,其余两次均是江户。自1636年开始,回答兼刷还使改名为通信使,当时是为了祝贺关白的承袭而派遣的。通信使从1636年到1811年共派遣了9次,而1811年的最后一次通信使行不是在江户而是在对马岛进行了“易地聘礼”。

如上,虽然通过1607年回答兼刷还使的派遣,朝鲜国王和幕府将军之间的外交得以恢复,但是朝鲜与对马岛之间的关系却仍未复原。朝鲜朝廷通过1607年派遣的回答兼刷还使带来的信息了解到与对马岛主的外交关系在整个朝日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之后, 在1609年与对马岛主签订了己酉约条。己酉约条是对马岛规范对朝鲜的贸易交流的条约,可以说是综合了朝鲜前期签订的如癸亥约条、壬辰约条、丁未约条等各种条约的内容。通过己酉约条的签订,对马岛以“臣子之礼”与朝鲜展开贸易交流,曾在朝鲜前期施行的羁縻关系交邻外交体制重新复活。

对此,朝鲜亦采取基于羁縻关系交邻外交体制的政策向对马岛派遣问慰行。问慰行是东莱府使派往对马岛主的外交使节,他们是被正官任命的倭学译官,可被称为问慰译官使或者渡海译官使、译官使等。 外交的特性使得能够对两国语言进行口译的译官角色变得异常重要。派遣回答兼刷还使之时,译官分赴日本各地寻找朝鲜俘虏并带回,而且在派遣通信使行之前负责进行外交性的实务交涉。

问慰行在1632年被首次派遣,到1860年为止共有54次。 问慰行是在对马岛主从江户还岛时或者前来通报岛主或关白的庆吊的差倭有所邀请时派遣的。如果说通信使是为了庆祝日本国王——幕府将军(关白)的继位而派遣的,那么问慰行就是为了祝贺对马岛主的承袭,并借此一并慰问将军家以及对马岛主家的庆吊。此外还可以解决诸如通信使的使行节目的确定,与对马岛之间条约的制定,朝日之间有关外交纷争的调停,探知日本国内情势等两国间外交关系上出现的问题。 尤其是在1811年通信使行被中断之后,问慰行成为从朝鲜派往日本的唯一使节,在维持两国外交关系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上可知,朝鲜后期继承了前期的外交体制,在对待幕府将军的层面上引入了敌礼关系的交邻外交而派遣通信使,而对对马岛主的外交上引入了羁縻关系的交邻外交而派遣问慰行。从这意义上可以说朝鲜后期的对日外交和前期同样是二元化的外交关系。

现将朝鲜后期通信使和问慰行的派遣实况整理如下表4作为参考。

表4 朝鲜后期对日使行的派遣实况

另外,日本在朝鲜后期向朝鲜派遣使节共1076次。其中以关白告讣差倭,关白承袭告庆差倭,通信使请来差倭,通信使护行、护还差倭,岛主承袭告庆差倭,陈贺差倭,图书请改差倭等为首的大差倭共109次,以岛主告还差倭、漂人领来差倭、吊慰差倭、裁判差倭等为首的小差倭共869次。其他与贸易和倭馆相关的带有一般性外交目的的使行有98次。 其中漂人领来差倭尤其多,共有626次,占所有对朝鲜使行的58.2%。这可以说反映了朝鲜后期漂流至日本的朝鲜人很多,而两国间并没有建立起送还漂流民的体制。 Up04x0y2+/Ph7SDE/ci7HPXClVN5dNIjAnNoQ/Uw8HsG8mQw75wno7ui2TSXJJq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