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5周
|
请点击收听 配乐诗朗诵
唐·李白
众 鸟 高 飞 尽 ,
孤 云 独 去 闲 ② 。
相 看 两 不 厌 ③ ,
只 有 敬 亭 山 。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厌:满足。
众鸟全部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自远去,悠闲自在。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不觉满足,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本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实际上抒发的是自己的孤独和怀才不遇。诗人坐在敬亭山上,看到的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景象,鸟飞云散,不管是群居的鸟儿,还是孤独的白云,都已飞尽飘远,言外之意,剩下的只有诗人,诗人是多么孤独,呼应了诗歌题目中的“独”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诗人与敬亭山相互欣赏,虽有山相伴,却更显诗人之孤独,“只有”二字,起到再次强调的作用。
上元二年(761),李白已岁逾花甲(60岁),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戴罪流放的屈辱之后,李白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再也没有昔日友朋如云、迎来送往的场面了,再也没有北楼纵酒、敬亭论诗的潇洒了。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触景生情,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