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并指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将雄安新区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提并论,反映出雄安新区的地位非同一般,因而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议论和关注。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发布不久,我们就接到了《北京规划建设》杂志的约稿邮件,要我们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贡献一点意见。于是,我们便驱车赶往白洋淀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搜集和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最后写出了一篇题为“雄安新区:理想愿景或为中国式田园城市”的文章。又过了一些时日,天津市问津书院理事长王振良先生提出,撰写一本全面介绍雄安新区基本情况的书,以供有兴趣的读者深入了解雄安新区之用。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并数次前往雄安三县实地走访,不仅获得了直观的感性认知,而且构思出全书的整体结构。

本书从雄安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开始着笔,试图描绘其历史文化脉络。文脉不能脱离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因为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对所处自然地理环境认识和适应的一种表现。不同类型的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不同形式的文化表象,其差异就如同诗意江南和粗犷塞北那般明显。故而,我们在阐述雄安新区的文脉时,首先要厘清它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然后,我们的笔触沿着雄安三县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演进轮廓、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学艺术滑行,让读者跟随雄安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循序渐进地深入其强劲肌体的内部,完成一次探幽之旅。为了使感兴趣的读者形成直观的感性认知,我们又特意撰写了“人文地理景观”一章,将雄安新区优美的北方水乡风光与厚重的历史古迹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去探寻它的灵动之美、沧桑之感。

雄安新区如何规划建设,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舆论热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编制的。这份文件是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21世纪中叶发展远景。我们根据这份文件,补充和丰富了一些内容,使本书更加厚实,更加富有深度。

2018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占地面积24.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承担着政务服务、展示交流、企业办公、会议培训等多项功能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作为“雄安基建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对于打造未来之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样板意义,基于此项目提炼出成熟的管理平台、制度规范、运营标准,将来可以复制推广到其他片区,实现管理的快速复制。

尽管《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已然发布,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也已经建成,但现在的雄安新区依然近乎一张“白纸”。考虑到人们对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的憧憬心理,我们最后增加了“建设千秋之城”一章,力图描绘雄安新区的城市远景。

可以说,本书是在“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时代大背景下,由天津市问津书院策划和推动才得以完成的。我们谨以诚惶诚恐的态度对待写就的文字,献出我们绵薄的力量。

彭秀良 马景文
2019年1月 htXLtgGXLDlbNAbtC1cc0mYMnfYNvP9dN+g5pr9se3LTXRTo3xWjNW8bEDT4c+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