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儒家圣贤的相似命运

提到古圣先贤这个词,我们脑中泛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那无非是鹤发童颜、碧眼方瞳、长须若云、衣带飘飘、焕若仙人,眼神缥缈地了望着无尽远的远方,时不时语重心长地说一句,“孩纸,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有损身心健康啊!”

这时有一个人跳了出来,cut!不要盗用我的光辉形象好不好?

这个人是老子。

为什么老子会有意见呢?因为我们这本书所要讲的是儒家历史上一位大大有名的圣贤人物,而老子是公认的道家的始祖。道家圣贤的形象和儒家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呢?因为世界观不同,所以,精神面貌当然就不同。

相传老子的母亲怀了九九八十一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故名老子。仅就这一点,就不太像一个儒家先贤的出身,因为很有些神异的色彩,而“子不语怪力乱神”,不搞迷信这一套!

据记载,当年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很恭敬地到周天子的都城所在地洛阳面见老子问礼,请教思想问题。这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礼记·曾子问》《庄子》等古籍中均记载。看到孔子这样谦虚、这样孺子可教,这时,老子眼神缥缈地了望着无尽远的远方,语重心长地说了四个字:“掊击尔智!”

老子的意思是说,孩纸啊,打消你那些世间的小聪明吧!

道家的主导理念是无为的。而孔子的思想是有为的,总想用人为的力量、人类的聪明才智把这个世界改造得更美好,使我们的社会更有秩序运行,更和平、和谐。但这在老子看来是不可能的。人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既会发明出电灯、手机、电脑,也会发明出原子弹、氢弹、精确制导炸弹。人类用才智解决了一个老的问题,新的问题马上又出现。

有一次,孔子在道旁碰到一个老人,他正费力里从河里取水。孔子说,您老为什么不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打口井呢,这样以后取水不是很方便吗?老人听了,鄙夷地看着孔子说,你以为我不懂打井的方便吗?我是故意不这样做啊!如果我现在在这事上贪图方便,搞些小发明小创造,以后肯定还想在别的事上图方便。生活虽然便利了,但心地也就渐渐失去纯朴的本性了。

总之,道家认为社会不要进步,因为越进步越糟糕。外物越来越繁荣,但人的内心越来越杂乱、烦恼丛生、问题多多。

所以,道家圣贤的形象以老子为典型,概括起来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老子晚年西行,在函谷关留下一部《道德经》,飘然出关而去不知所踪,潇洒地给茫然不知所措的世人和世界留下了一个酷酷的背影。

而儒家圣贤的积极有为的形象,以及多灾多磨的命运,则从孔子那个时候也就基本上注定了。释家著名的百丈怀海禅师有首谒,叫“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往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而一个儒家圣贤的诞生,则意味着“乾坤赢得了一个大忙人”。

从孔子本人来看,他的一生就是操劳的一生。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早年3岁丧父,17岁丧母,在仕途上时顺时逆,总体来讲是失意的。此后,他带领部分弟子穷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他在孜孜不倦传授自己言教的过程中,也遭受了很多重大的挫折和磨难。

例如孔子穷游列国时,比较主要的有三次大难。

第一次是公元前496年,过匡国时被困住。原因是孔子这不好那不好,偏偏长的很像一个叫阳货的人,而这个叫阳货的曾经欺负过匡人;偏偏匡人眼神不济,把孔子当成了阳货,便想对孔子进行打击报复。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492年,宋国的军阀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当时,孔子正在大树下给弟子们讲学,这个司马桓魋派人来捣乱,叫人把树拉倒——这乱捣得多有诚意啊!孔子气愤地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也是在这一年,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中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看到的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乐呵呵地笑曰:“然哉,然哉!”

第三次是公元前489年,孔子在穷游列国到了陈国的时候,半道上粮食吃光了,和一众弟子们都饿着肚子。孔子的弟子子路气得直跳脚,说:“君子亦有穷乎?”意思是,君子就应该人见人爱、车见车载,怎么还会这么倒霉呢?

孔子教训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说,君子受穷怎么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并不在于君子总是六六大顺、小人总是祸不单行,而是,君子在穷困倒霉的时候,也同样能安于现状、安分守己,绝不会像小人一样在这个时候胡作非为而已,这才是区分和考验一个人是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啊!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虽为贵族之后,但处处受到排挤;虽有治世之道,但没有用武之地。尤其晚年,先是丧子,然后丧徒。比他小9岁,一直与自己相依相伴的好弟子子路,也悲惨地死去。这样的事情,无论放到谁的身上,都是最最不幸的事情。

所以在后人们看来,孔子是光辉伟大的一生,但换个角度来看,又是吃苦受罪、倒霉透顶的一生。

然而,从孔子的内心来看,孔子又是幸福的。孔子虽然没有从政,但是他一直在影响着政治。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去当官。孔子说:“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意思是,我把我的政治治理的思想和理念传播给那些当权者,让他们实施我的理念,这不就是曲线救国、间接从政了吗?所以虽然孔子没有当官,但是他依然实现了他治国的方法。孔子颠簸流离,有如丧家之犬。但是他的学生遍布天下,他的学生都在默默地尊奉着孔子、实践着孔子的理念,这又是别人所不能拥有的。

好了,我们再看看本书主角王阳明的遭遇,有没有点儿像是孔老前辈的翻版?

王阳明在“事功”、学术、教育方面成就的取得,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历尽沧桑,吃了常人无法忍受的苦头。

王阳明在年青时刚入官场不久,因为仗义执言而遭刘谨的迫害,被重打四十廷杖,发配到贵州龙场。龙场缺衣少食,渺无人烟,连住的房屋都没有,王阳明差点挺不过去客死他乡。好容易挨过三年,刘谨死了,冤屈得以昭反,但平反之后也只当了江西庐陵县的一个小小知县。后来因为在战场上异常勇猛,谋略过人,才得以步步升迁。本想苦尽甘来,过两年平静的常人生活,享受人间天伦之乐,哪知又招来了许多人的嫉妒,屡屡遭人诬蔑。在打了大胜仗、解救了大明朝的重大危机而凯旋之后,部下不但得不到任何奖赏,还有人为此倾家荡产,冤死狱中,王阳明本人也曾经为此两年不得重用。直到晚年还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在平定叛乱的路上。

这些苦难对于常人来说,能顺利应付过去就已经很不简单了,而王阳明却应付自如,还著书立说,建立“事功”,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和灵活多样的处世技巧啊!

王阳明深受世人的爱戴。在嘉靖七年(1528年)十一月,王阳明因肺病加重而亡时,全国上下都痛哭流涕,哀歌声震撼山谷,甚至有人要当场自刎,永远陪伴这位大师。

王阳明还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教授弟子。上到宰相徐阶,下到普通的农夫、盐丁都是他忠实的学生,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后世,王阳明的思想、学说更是渊远流长,深受后人的瞩目,研究他的学术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其实,并不止上面列举的这些,我们还可以找出许多的共同点来。总之,两厢对照,可以说类似的世界观,也就导致了类似的面貌和命运。

再例如王阳明的另一个老前辈——著名理学家、大儒朱熹,不仅生平也经历了仕途起落,他的学说和王阳明一样,在生前影响很大,却被皇帝视作异端和邪说,横遭打击和迫害,直到死后才得以渐渐进入正统。

好了,有了这些话做铺垫,就让我们开始一起步入一代心学宗师王阳明的心途,一起来感受他的世界,一起来看一看一代儒家贤圣的养成记。 zJoenPV8O5QQ/XKgfSLNE+d9a0Q9NaxjGfVIZSEUQ1VHMayRtrywagWzMlFEle6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