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传统太极拳是由永年杨露禅所创,历经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武术流派。尤其是杨澄甫先生,堪称杨式传统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杨式传统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融为一体,以技法为武之用,以养生为文之体,体用俱全、内外兼修。
武汇川是杨澄甫的入室大弟子。作为杨澄甫先生的首徒,武汇川先生长期担任杨澄甫先生“相手”(陪练),跟随杨澄甫先生演练的机会最多。1927年,武汇川先生在上海创办了“汇川太极拳社”,由他校阅的《太极拳谱》成为太极拳理研究的经典书籍。
张玉,又名张玺亭,自幼在杨家学习太极拳,后拜师武汇川。作为武汇川先生大弟子,他被列为杨门第五代传人。张玉先生的功夫得自杨门真传,内劲雄厚通透,且松沉柔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玉先生被聘为上海市武术协会教练、太极推手比赛总裁判,还在上海市体育宫开设太极拳推手训练班,常年在上海复兴公园免费授拳。
黄仁良,自幼习武,1968年拜张玉门下专心学习太极拳,深得杨式传统太极拳、剑、刀、枪、杆、推手、散手的各项真传,并坚持免费授拳。后由张玉先生推荐,黄仁良先生又跟从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顾留馨先生研修太极理论。黄仁良先生现为“上海汇川拳友会”总教练,在世纪公园、金杨文化广场等地常年设点授拳,先后培养学生已有三百余,跟从他学习交流的拳友几逾千人,这些学生活跃在金融、贸易、汽车、医疗、房地产等各个行业,也不乏外国友人。他们在黄仁良先生的无私精神和高超技艺的感召下,也热心于传承和推广杨式传统太极拳。多年来,黄仁良先生笔耕不辍,虽年逾八十,仍然坚持每天花大量精力和时间收集、整理有关杨式传统太极拳的史料,进行理论研究。他曾编著出版了《传统杨式太极拳习练指南》等书,在太极拳界反响热烈。
根据拳友的恳切期望,黄仁良先生将多年练拳心得汇编成“杨式传统太极拳”丛书出版,共分三册,即《行功走架》《推手进阶》《修习心悟》。行功走架、推手懂劲、劲力蓄发是杨式传统太极拳的三项锻炼必修课,这三部书即对照这样的修习进阶顺序进行安排,以充分满足从初学到高阶不同层次练拳者的需求。
《行功走架》介绍的是杨式传统太极拳早期拳架,即108式套路。拳架锻炼也叫走架,本书对照黄仁良先生的拳照,对108式套路的每一个招式进行详细分解说明,以便初学者对照学习。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基本功和站桩的要求,分析了走架中常见的一些训练弊病,以及就当今太极拳界在行功走架方面出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谈些切身体会。初学者可根据学拳的进程,配合阅读《行功走架》一书,全面理解每一个招式的攻防含义。
《推手进阶》一书对“太极推手”进行了系统阐述。推手是太极拳锻炼中特有的双人对练项目,在熟练掌握走架后,习练者便可进入推手训练,其目的是求懂劲,推手是懂劲入门的必由途径。杨式传统太极拳推手要求盘圈松柔,在松柔轻灵中获得知觉,有了灵敏的知觉才能懂劲,知己知彼方为懂劲,懂劲是太极拳进阶的门户。
功是人体的潜能,也称功力或内劲,拳术与功力虽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在武术的攻防技击中必须两者融会贯通。走架,锻炼的是知己功夫;推手,锻炼的是知人功夫。知己知彼,熟练掌握引进落空和内劲蓄发的技术,对传统太极拳的修习尤为重要。走架和推手,两者相辅相成,走架是推手的根基,推手是太极拳的技击应用。王宗岳的《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因此,读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习练进程,循环往复不断研读《行功走架》和《推手进阶》这两本书,随着体悟的提高不断提升对太极拳理的心悟。
《修习心悟》一书是黄仁良先生在六十多年习拳和授拳过程中,对杨式传统太极拳拳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本书着重阐述了太极拳的阴阳之理、行功走架及推手懂劲中阴阳变化与平衡,辩证分析了练拳者各项生理要求和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以及各项招式中身体各部位的对立及协调关系。黄仁良先生一再倡导,太极拳锻炼中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贯穿实践中,由理论指导实践,打破太极拳锻炼中的某些神秘及玄虚之说,提倡科学练拳。太极拳修习水平的提高贵在心悟。
拳练万遍气自通,熟读经纶理自明。初学者可以按照《行功走架》→《推手进阶》→《修习心悟》的顺序阅读;待走架、推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身心有了一定的感悟,便可以打破序列,按自身的体会去重点关注某一部书,或某一个招式的技防分析或哲理阐述,必定获益匪浅。
黄仁良先生鼓励“上海汇川拳友会”的拳友们积极参与杨式传统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和资料汇编工作。本套丛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众位拳友的悉心帮助,黄仁良先生专门组织热心的拳友成立“黄仁良拳研社”,以便“杨式传统太极拳”丛书能够顺利出版。“拳研社”受黄仁良先生委托开设了“黄仁良太极汇”公众号。参与本套丛书出版工作的主要人员有:出版策划佟鸿力、张勇军、章引等;文字修编章引、邹迎春、陈素云、王亚坤、周蘋、严华、刘立伟、戴云飞等;摄影及编辑毛伟国、刘立伟、陶欧晓阳、董钧、万宝虎等。本书能顺利出版,离不开“上海汇川拳友会”众拳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如书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在此,真心诚意地向各位读者表示感谢!
黄仁良拳研社
暨“杨式传统太极拳”丛书编辑小组
2018年8月
推手是杨式传统太极拳双人对练内容之一,是太极拳锻炼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杨式传统太极推手的基本形式分单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活步四隅推手(也称大捋)。
武术训练中都有对练内容,唯太极拳推手的对练形式较为特殊,必须遵照规矩盘手走圈,统称为推基本手。推手锻炼最好有固定搭档,且至少每天能推手训练半个小时以上,从单推手练起,然后进入双手定步四正推手,一步一个台阶,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定步变活步,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以求基本推手功夫能练扎实。要先重推后轻推,重推就是在松柔前提下加大力量的掤劲推手;轻推是在不顶、不丢、不匾情况下,为减持力度以松柔掤劲盘圈,注重轻灵圆活。定步推手中也可进一步或退一步,称为进一退一。在应用技击时还可运用插、逼、套、封等动用步法,待定步推手熟练后再学练活步四正和大捋,活步推手是为今后散手训练打基础。
推手盘圈不是光手臂的运动,而是全身内外、上下、前后、左右各部位的运动。若不以攻防技击为目的,仅就各种推手的基本形式进行锻炼,同样也能起到健体强身的效果。
注:“太极推手的基本形式”篇的图片,穿着深色上衣者为甲,穿着浅色上衣者为乙。
甲乙二人相对站立,各出右脚于对方裆前,各以右手背腕关节作半圆形放于胸前与对方粘搭;双方手背沾连,此为掤(图1— 1)。
图1—1 右平圈逆推法(1)
图1—2 右平圈逆推法(2)
甲略右转后坐,并以右手内旋向右为捋;手心向前,继右脚前弓,并以右手掌向前推为按(图1—2 )。
乙在甲弓腿向前推按时即后坐于左脚,右手臂向左后掤劲不丢,手心向后。乙向右转腰,并以右手内旋向右为捋,手心向前(图1—3 )。
乙继右脚前弓,并以右手掌向前推为按;甲在乙弓腿向前推按时即后坐于左脚,右手臂向左后掤劲不丢,手心向后(图1— 4)。
图1—3 右平圈逆推法(3)
图1—4 右平圈逆推法(4)
甲向右转腰,并以右手内旋向右为捋;手心向前,继右脚前弓,并以右手掌向前推为按(图1—5 )。
如此往复循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连绵不绝。双方都右脚在前,以右手自右向前往左,再自左向后往右盘平圈,此为单手推顺圈以按进掤退,而右手所走的路线是逆时针。
图1—5 右平圈逆推法(5)
甲乙双方同样右脚在前,都以右手背腕关节弧形向胸前粘搭,此为掤。
甲弓腿以右手背腕关节向前为掤;乙略左转后坐,手掌按粘住甲前掤之劲(图1—6 )。
图1—6 右平圈顺推法(1)
甲继右手内旋向右为捋;乙随甲右捋时以右手外旋向左变掤(图1—7 )。
乙弓腿向前,并以右手背腕关节由左向前为掤;甲略左转后坐,手掌按粘住乙前掤之劲(图1— 8)。
乙继右手内旋向右为捋;甲随乙右捋时以右手外旋向左变掤。
图1—7 右平圈顺推法(2)
图1—8 右平圈顺推法(3)
图1—9 右平圈顺推法(4)
甲弓腿向前,并以右手背腕关节由左向前为掤;乙略左转后坐,手掌按粘住甲前掤之劲。甲继右手内旋向右为捋,乙随甲右捋时以右手外旋向左变掤(图1—9 )。
如此往复循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连绵不绝。双方都右脚在前,以右手自左向前往右,再自左向右往后盘平圈,此为单手推逆圈以掤进按退,而右手所走的路线是顺时针。
甲乙双方各自左脚在前,并都以左手背腕关节作半圆形向胸前粘搭,此为掤(图1— 10)。
甲略左转后坐,并以左手内旋向左为捋;手心向前,继左脚前弓,并以左手掌向前推去为按;乙在甲弓腿向前推按时即后坐于右脚,左手臂向后掤劲不丢,手心向后(图1—11 )。
乙向左转腰,并以左手内旋向左为捋;手心向前,继左脚前弓,并以左掌向前推为按;甲在乙弓腿向前推按时即后坐于右脚,左手臂向左后掤劲不丢,手心向后(图1— 12)。
甲即左转后坐,并以左手内旋向左为捋;手心向前,继左腿前弓,并以左手掌向前推为按。
图1—10 左平圈顺推法(1)
图1—11 左平圈顺推法(2)
图1—12 左平圈顺推法(3)
如此往复循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连绵不绝。双方都左脚在前以左手自左向前往右,再自右向后往左盘平圈,此为单手推顺圈以按进掤退,而左手所走的路线也是顺时针。
甲乙双方同样左脚在前以左手背腕关节粘搭,甲以左手背腕关节向右往前弓腿前进为掤,继左手内旋向左为捋;乙略右转后坐以左手掌按粘住甲前掤之劲,并随甲左捋时以左手外旋向右变掤。乙弓腿向前以左手背腕关节由右向前为掤,继左手内旋向左为捋;甲略右转后坐以左手掌按粘住乙前掤之劲,并随乙左捋时以左手外旋向右变掤。甲弓腿向前以左手背腕关节由右向前为掤,继左手内旋向左为捋;乙略右转后坐以左手掌按粘甲前掤之劲,并随甲左捋时以左手外旋向右变掤。如此往复循环,沾粘连随,不顶不丢,连绵不绝。双方都左脚在前以左手向右往前,再由右向左往后所盘的平圈,此为单手推逆圈以掤进按退,而左手所走的路线也是逆时针。
以上是四种单推手的平圈推法,除了练好平圈单推手,还须练立圈单推手,同样分为右立圈上弧、右立圈下弧、左立圈上弧、左立圈下弧4种推法。无论是平圈还是立圈,推手就是盘圈,在圆圈中走化,在圆圈中击打,盘圈就是推手的基本功。走架与推手同样是划圆圈,圆圈就是太极,无论走架还是推手都首先要学会划圆圈,圆圈有各式各样大小不等的形状,故称太极拳为乱环术法。太极呈一圆球体,不单有平圆,还有立圆、斜圆、椭圆等,形态各异,圆中有阴有阳,有虚有实,不断变化,又不断平衡。走架要注意自身内外上下各部位的阴阳虚实互变,推手除了自身不断地变化外,还须配合与对手的阴阳虚实的互变,即你阴我阳,你实我虚,你退我进,你直我横。练平圈单推手中就好比是在画太极图,半个圈为阳,半个圈为阴,前进为阳,后退为阴,这是推手阴阳虚实互变的拳理。平圈单推手在划圆圈的过程中,手掌随之而变的掤、捋、按的手法,前进、后退的步法,随腰转而左右顾盼的眼法,立身中正、下盘平稳的身法,这都属于推手中的拳法。无论是单推手还是定步和活步双推手,凡是推手锻炼都要讲究盘圈,太极拳的理法贯穿于盘圈之中,盘圈就是太极拳的基本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