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走架与推手的关系

走架为体,推手为用

有人说:“练太极拳不练推手,等于不练拳。”这句话只是针对拳术锻炼者而言,而非太极拳拳操活动锻炼者。对于练拳者来说,练不练推手是要根据各人的需求、身体及年龄条件来决定的。有些拳友特别是老年人及体弱多病者,单纯为了修身养性和健体祛病,不练推手也无关紧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的拳操类活动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强身健体作用。而就单纯走架来说,除了具有攻防技击作用外,其运动本身就具备健体强身和祛病延年的功效,一些练拳者通过长期走架运动,既舒通了气血,又活络了筋骨,祛除疾病而获得了健康。

对于注重武术技击功能的锻炼者来说,推手就是太极拳的必修课。推手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锻炼者对太极拳武事方面的认知,提升技艺水平,还能训练攻防技击和灵敏的知觉功夫。走架属于太极拳单练方式,锻炼目的是获得知己功夫;推手属于太极拳对练方式,锻炼目的是要获得知人功夫,从兵法角度讲,即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走架虽是单人独自锻炼,但锻炼时必须假想有一无形的对手似在与之搏击,对照拳架套路的一招一式,在自己的意念引导下一防一攻,一化一打,达到所谓的“面前无人若有人”的境界。推手虽明明是双人对峙,但必须放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应跟从对方的运动而运动,不能单凭自己的主观意念而运动,即所谓的“舍己从人”,达到所谓的“明是两人犹如一人”的境界。走架犹如推手,推手犹如走架,走架中的一切要领和要求同样适合推手锻炼,虽然在训练的形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其训练的目标是一致的。

走架是太极拳套路的单独演练方式,走架时的一举一动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拳理和拳法,也称为拳意。拳理指阴阳虚实、动静开合之理;拳法指八门五步十三势,八门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大手法,五步包括前进后退的步法、左顾右盼的眼法和立身中定的身法,有理有法这就是太极拳走架的用意。无论拳架套路的动作有多少反复转折,拳架招式如何千变万化,总离不开全身阴阳虚实和动静开合的互变,以及八门五步十三势拳法。走架时全身应保持松柔圆活,动作连绵不断,用意不用力,无过不及。要松柔不要僵硬,有了松柔才能有圆活,松不是散漫,柔不是疲软。动作连绵不断犹如行云流水,才能运劲如抽丝。“用意不用力”,就是在练拳时动作保持自然和自在,不可刻意用力,所有动作应由意念带动,始有意动,继有气动,再有腰动,然后才是四肢动。太极拳锻炼用的是先天自然之力,就如婴儿举手抬腿之力,使用的不是强力、拙笨之力、僵硬之劲,而是松柔富有弹性之劲。“无过不及”,即一切动作不能太过分,但也不能不到位,恰到好处,适可而止,遵循儒家中庸之道。

走架如推手,推手似走架,走架时脑海里要有一个虚拟的敌人在与自己打斗,面对敌人的进攻自己应思考如何化解和反击,有了化与打、攻与防的意识,整套拳架的一招一式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不再是走空架而盲目地手舞足蹈。练拳可以不用力,但不能没有意,这个意就是拳理拳法之意,明白一招一式动作的攻防意义,意念才有“用武之地”,才好体现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项目所具备的技击用意。

走架与推手的八大手法

太极拳的八大手法,即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也是推手的八法,掤、捋、挤、按为四正推手盘圈之基本方法,采、挒、肘、靠为四隅推手之基本方法。

手臂向上或向外所用之劲力,称为掤劲。掤劲在太极拳法中极为重要,是太极拳的基本劲。掤劲的力量软绵绵又沉甸甸,如棉裹铁那样外柔而内刚,走架时从起势到收势自始至终都应保持有掤劲,所谓“运劲如抽丝”,轻柔而连绵不断。推手盘圈也如此,无论是前弓后坐,还是左旋右转,或粘或随,或轻或重,掤劲都不可丢失。推手时如光讲松软而无掤劲,一搭手就很容易被压扁,无法与之抗衡,出手具有掤劲对方就难以攻入,此为防守之法。掤劲是与对方手臂相互沾连而不是顶抗,应保持手臂圆满而不能有丢失或缩扁,掤劲应随着对方之劲力而动,并掌握彼进我退、彼退我进的原则。掤劲不是用力在手臂而是在腰腿,动作进退走弧形,并做到横来直去,直来横走。掤劲犹如一张存在人体周围的保护网,既可防守,又可攻击,欲发敌前,必先向下往后引之,使其劲显而露出弱点,然后放劲前掤,凝气敛神以眼注视,何愁不胜。《八字秘诀》云:“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由千斤力,飘浮亦如松。”(图5— 1、图5—2 )

手臂向左右旁侧横向所用之劲力,称为捋劲。捋劲在推手中也很重要,捋劲可以与掤劲配合使用,推手时应掤中带捋,捋中带掤。在前掤时如掤劲遇到顶撞或阻力,即一手沾搭对方腕部,一手粘住对方手臂肱部,以轻柔的捋劲向左右两侧牵引之。使用捋劲一定要顺人之势,在对方向前的劲力上略加以小力,并轻轻地往斜向引动,使其因劲力的方向偏离而失去重心。使用捋劲时要转腰落胯坐实后脚,含胸拔背,全身松沉而不僵滞,粘住对方肱部之手还必须带有掤劲,以防止对方使用靠劲。捋劲是以防守走化为主,只要全神贯注,上下内外安排稳妥,掌握顺应对方之动而施力的原则,就能使对方失去平衡而陷于被动。《八法秘诀》云:“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引之任长延,力尽自然空。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图5—3 、图5— 4)

图5—1 手法—掤(1)

图5—2 手法—掤(2)

两手臂有向外往前的挤压之意,称为挤劲。挤劲在推手中的运用是以手粘住对方使其失去运化能力,然后将其向前推掷而出。挤是由后向前用挤压之力,以排挤对方使其失去平衡而弹离原来位置,挤法虽似用力在手臂,而发力源头在腰腿,运用松沉之劲通透对方体内直达脚跟,才能将人如球撞壁反击弹出。挤劲是太极拳法中的进攻方法,适用于对方使用按劲或捋劲时,当对方之劲将出未全出时,我方便直接以挤劲抢先发之。四正推手的盘圈,即为捋对掤,挤对按。使用挤劲须松腰坐胯弓腿,手臂保持圆满,气沉丹田,尾闾(即尾骨)中正,全神贯注,应避免前俯后仰和身体偏斜。《八法秘诀》云:“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返。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图5—5 、图5— 6)

图5—3 手法—捊(1)

图5—4 手法—捊(2)

图5—5 手法—挤(1)

图5—6 手法—挤(2)

于化解,向前按一般用于进击,使用单手为单按,使用两手为以手掌向下或向前运用的劲力,称为按劲。向下按一般用双按。推手时若要化解对方的进击,手掌便粘住对方手臂向下用按劲,以抑制对方的进攻之势,并有向后或左右牵引的趋势,使对方失去重心而脚跟离地。在对方经失势而欲退却时,我方便运用全身之力向前弓腿,手掌随之向前用按劲顺势将对方击出。使用按劲应符合虚实与开合之意,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起步和后坐为虚,虚为引进,落步和弓腿为实,实为发放。按与推同样都使用手掌,两者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手掌推人所用的是手臂局部的缓慢死力,手掌按人所用的是富有弹性而灵活的内劲。按劲的接触点为手掌,而劲力的发放点在于腰腿,甚至全身。使用按劲时须悬顶提裆,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松腰坐胯。《八法秘诀》云:“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挡。逢高则澎满,遇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钻。”(图5—7 、图5—8 )

图5—7 手法—按(1)

图5—8 手法—按(2)

一逆,犹如采花摘叶的劲力,称为采劲。采劲是太极拳法以手掌虎口轻抓对方的手腕,一松一紧,一提一落,一顺中的一种有效的制敌方法。采劲可与掤劲或捋劲配合使用,若对方向己进击,即先将其来手向斜下捋开或向斜上掤开,同时速以手臂内旋变为采劲上托或下沉,必使对方脚跟浮起。采劲的使用讲究顺势而采之,发劲要猛、要快、要沉,在于一瞬间,采劲得势能使对方头昏眼花、后脑及脊椎神经受到震荡。采劲的方向可上可下,可左可右,决不可向自己胸前,以免对方使用靠劲。所谓“逢采必靠”,所以一手采敌时,另一手应以掤劲随之。不采则已,要采就须采透方能奏效。使用采劲时应松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保持下盘稳固。采劲可为技击时的“引进落空”创造条件,当对方脚跟浮动失去重心时,便可使用按劲或挤劲发之,拳架中的海底针与闪通臂招式,就是以采劲为引动,以按劲为发放。《八法秘诀》云:“采劲义何解?如权之行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轻移仅四两,千斤亦可引。若问理何在,杠杆力致用。”(图5—9 、图5—10 )

为转移对手的劲力,运用螺旋交叉方法,使其受到相反之劲力而成背势,即可反制于人,称为挒劲。使用挒劲必先顺应对方劲力的走向,即所谓“从人”,然后再以弧形改变对方运行方向,改变走向应由己,并尽量使其手臂伸展,另一手粘沾对方中节,从相反方向用劲。挒劲在推手中也称撅手,太极拳法中对挒劲也很重要,除了主动使用击敌外,又可以用挒劲,为反败为胜的方法,当处于背势时往往采用挒劲为转机。若对方以单手或双手向我进击,先由掤劲或捋劲化之,继用挒劲予以反制,必须使全身动作协调一致,劲发自腰腿而不在手。拳架中的左披身伏虎为横挒拳,右披身伏虎为上挒拳,野马分鬃也称横挒手,进步以脚套封对方身后,以一手自对方胸前横出一转腰使其仰跌。《八法秘诀》云:“挒劲义何解?旋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千丈。急流成旋涡,卷浪若螺纹。落叶在其上,倏而便沉沦。”(图5—11 、图5—12 )

图5—9 手法—采(1)

图5—10 手法—采(2)

击人十分凶猛,往往是攻击人的胸肋等要害部位,容易造以手臂中节弯曲处运用腰腿劲力击人,称为肘劲。以肘成伤害,必须谨慎使用。泰拳习惯使用肘与膝,太极推手讲究文明,讲究规矩,锻炼中肘与膝应谨慎使用。太极拳法中以手为前节(包括指、掌、拳、腕),称作长武器,可用以远距离打击;肘为中节,称作中武器,用于近距离打击;肩为后节,称作短武器,用作双方身体贴近时打击。肘劲用法分顶肘、横肘、压肘等打法,劲发于腰腿,须松腰坐胯,尾闾中正,沉肩坠肘,眼神注视对方。拳架中的肘底捶和撇身捶都有用肘,上步压肘就是以肘进击,大捋四隅推手中进步先用肘,对手用采和捋时则由肘劲而变用靠劲。《八法秘诀》云:“肘劲义何解?方法随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挡,开花捶更凶。六劲融会通,运用始无穷。”(图5—13 、图5—14 )靠运用肩、背、胯部位由外侧贴身向人进击,称为靠劲。“靠”字有依附、倚靠的意思,必须在双方身体贴近时,才能实现肩打胯靠的技击。使用靠劲更能体现腰腿发劲特点,用劲在身而不在手,但必须谨慎使用,若稍有偏离或下盘不稳就反被乘。所以使用靠劲时必须立身中正,肩胯相合,松腰弓腿,下盘稳固,不能以肩向前直撞而去,步法应随同肩向前时插进,意气及眼神尤须贯注,方能将人一举击弹而出。做白鹤亮翅定式前就先有弓步右肩靠的过渡动作,斜飞式和野马分鬃过渡动作中均有靠劲的变化,推手中对手在捋或采时,便可顺势进步以靠劲反击其身,所谓“逢采必靠”。大捋四隅推手中靠劲用得更多,盘圈过程的基本技法就是采挒肘靠,肩靠时另一手应扶于手臂内侧,防止对手闪击脸部。《八法秘诀》云:“靠劲义何解?法分肩背胯。斜飞势用肩,肩后有背胯。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捣碓。仔细稳重心,失中徒无功。”(图5—15 、图5—16 )

图5—11 手法—挒(1)

图5—12 手法—挒(2)

图5—13 手法—肘(1)

图5—14 手法—肘(2)

图5—15 手法—靠(1)

图5—16 手法—靠(2)

关于杨式太极拳拳理的论述,《十八在诀》书中有言:“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采在十指,挒在两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虚在当守,实在必冲。”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太极十三势用功的关键所在,另在“八要法”中还有提道:“掤要撑,捋要轻,挤要横,按要攻,采要实,挒要惊,肘要冲,靠要崩。”前人对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是十分重视的,在推手盘圈中是作为基本技法来训练,要求反复锻炼,掌握自如,达到手、眼、身、步法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

基本推手的习练

要推好基本手,就必须认真对待,王宗岳的《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这七言六句是基本推手的入门指南,定步四正推手中的盘圈动作,不管是顺圈还是逆圈,一个圈就包含掤、捋、挤、按四法,一法连着一法丝毫无有间断。“认真”两字不仅是太极拳走架和推手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做一切事情都极为重要,太极拳走架要认真,才能表里精粗无不到;太极推手更要认真,才能守住中土,稳固自身不为人所制。所以说“认真”是练好基本推手的关键,要认真对待掤、捋、按、挤在盘圈中的连续性,要认真处理好全身上下动作的协调性,要认真配合好敌我双方的阴阳虚实变化,只有认真对待才能万无一失。

基本推手的锻炼顺序为:单推手→定步四正推手→活步四正推手→大捋四隅推手。依次进行,才能将这些推手形式融会贯通。掤、捋、挤、按技法为推手盘圈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攻防技击含义,必须认真对待。掤、捋、挤、按的手部动作应随着腰胯左旋右转而变化,配合腿脚的前弓后坐,习练者应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做到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在沾连粘随与不顶、不丢、不匾、不抗的前提下,如对手以巨力向我进攻,便可实现以小力牵动大力,达到引进落空的我顺人背态势,只需身、手、脚和意、气、劲相合,就能一举将人击弹而出。

宋氏太极所传《八字歌》便论述了太极推手的基本问题:“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连粘随俱无疑。采挒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能沾连粘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歌诀中第二句所说的“十个艺人十不知”,此句容易产生误解,如果十个艺人全都不知,怎会将掤捋挤按流传至今?若改为“十个艺人九不知”,尚能合乎情理。第三句最后的“硬”字,也容易使人误解,如能改为“刚”字,就更能切合太极拳的内劲力量。《打手歌》所说的“掤捋挤按须认真”与《八字歌》“掤捋挤按世间稀”,都说明了“掤、捋、挤、按”在推手中的重要性。若要推好基本手,就必须重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沾、连、粘、随”这十二个字。掤、捋、挤、按为四个正方向动作,称四正推手法;采、挒、肘、靠为四个斜角方向动作,称四隅推手法,四正与四隅之法合为太极拳推手的基本技法。沾、连、粘、随是推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为四种功手;与此相反的是顶、匾、丢、抗,是太极推手中所禁忌的四种病手。前文已详细介绍了八门五步十三势拳法的内容,包含手、眼、身、步动作的具体要求,手、眼、身、步的动作必须紧密配合,做到步随身换,轻灵圆活,下盘稳固,身、手、步协调一致是推手的基本要求。 4manYhxmqJUcGTpvAPz6eqCckTwBvtSZiCt6u+B0vqvGRg4MpwGSIl1M2XXbbjC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