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太极拳理源于阴阳之道

“太极”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太极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道家学说为主导,又通及儒、释两家学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南宋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太”字的解说是极大、至高的意思,“太极”的含义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辞海》说:“元始之时,太极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

太极的阴阳八卦图形来源于古代的河图与洛书(图1)。传说在上古时代,黄河之中曾出现过一匹龙马,其背上显现有一种奇怪的图形,这种有图形的龙马出现在黄河之中,便称作河图。位于河南洛河之水称为洛水,在洛水中曾出现过一只偌大的灵龟,其背上似有一种文字,就称作洛书。古代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最先画出了阴阳八卦图,称为先天八卦(图2)。到商末和周初时期,周文王将先天八卦的爻位作了些改变,并演变出八八六十四卦称卦辞或文辞,不断演变的阴阳八卦图逐渐成形,被称为后天八卦(图3)。阴阳八卦图,就成为以后太极拳锻炼的理论依据。

图1 河图洛书图形

注: 《周易本义》以九为河图,以十为洛书,实出于陈抟。

图2 伏羲氏的先天八卦对应图

注:先天八卦是以乾、坤、坎、离为四正方,巽、震、兑、艮为四斜角。

图3 周文王的后天八卦对应图

注:后天八卦是以坎、离、震、兑为四正方,乾、坤、艮、巽为四斜角。

太极学说出自后天八卦的阴阳图,它由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专气致柔、柔弱胜刚强、致虚极,守静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哲理形成,涵盖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太极之理又与孔孟的“太和至中”和“中庸之道”的学说思想相一致。太极阴阳属于道,大道一统之道,替天行道之道,也是道德修养之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至于太极拳,遵循“道法自然”即要求锻炼时人体活动应符合自然规律,结合运动中阴阳、刚柔、动静、虚实、曲伸、开合等变化,同时也融汇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其间都存在着事物之间相生相克和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太极之道的核心是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说太极拳之道即阴阳,《太极拳谱》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拳文化包含了我国古代的《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黄庭经》及《孙子兵法》等文化内涵。练拳犹如修道,无论是行道或施法都必须回归于自然,自然是天地之本,也是太极之本。

唐末宋初年代的著名养生家陈抟,曾在华山的石壁上刻下了无极图。无极是混元一气未区分的状态,为天地之本源;太极分阴阳二气是有区分的状态,为万物生长的母体,两者均属于道(图4、图5)。道是宇宙一切事物所依归及开启奥秘之门的钥匙,万物的生长与运动都离不开生命之源的道,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宋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解释天地万物中的阴阳五行与人体活动的关系。人禀受阴气成为形体,禀受阳气产生精神。太极拳运动需符合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

图4 无极为混元一气

图5 太极分阴阳二气

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而不是静止的,有运动才能有发展,事物的不断运动必然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就是阴阳互变。阴阳学说属于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哲学思想范畴,也是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从而也衍生了太极拳理的根本。太极拳就是根据阴阳的原理,将各种招式中的动作及技防作用都归于阴阳的互动互变,因此,称太极为阴阳之母,也就是太极拳的阴阳之道。

阴阳是什么?阴阳不是天地却是天地,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阴阳不是日月却是日月,日光普照为阳,月暗夜凉为阴;阴阳不是人类却是人类,男人俱有阳刚,女人天生阴柔;阴阳不是水火却是水火,火焰上升为阳,流水向低为阴。山南称阳,山北称阴;为人正大为阳谋,诡计多端为阴谋;魄为阳魂为阴,活着魂魄俱齐在阳世,死后魂飞魄散入阴府。其实一切事物都分阴阳,阴阳是一切事物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既可合而为一,又可一分为二,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两者相依相存。古代《周易》中就有了太极阴阳八卦鱼形图,根据卦象卜算可预测未来吉凶,判看风水好坏。有人认为算命、拆字、看风水就是在论阴阳,将阴阳和五行学说列入唯心论,由此认为阴阳之说就是迷信。也有人说阴阳之论是科学的,他们认为阴阳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运动规律,是中华古代文化的辩证观点。黑格尔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定律也从《易经》太极阴阳变化原理得到了启发,在他的自传中曾感叹说,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学透中国的《易经》。现代科学以量子力学替代了牛顿定律,其中的测不准定律与《易经》《道德经》的阴阳变化原理相通。我国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等也爱钻研《易经》的太极阴阳八卦互变原理,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盛衰和消长的变化,因此针对宇宙守恒定律提出了形态的奇偶二性,虽是不灭但不是不变。《易经》被称为“总经之首”,上论天文,下谈地理,中说人事,太极阴阳八卦之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工作、学习、政治、军事、经济及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

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如太极拳方位的左与右、上与下、前与后等,又如太极拳行功中的开与合、收与展、呼与吸等,都体现了阴阳两面。每每两者之间既相互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转化又相互平衡。阴阳的相互变化与平衡过程,体现了辩证的对立和统一,太极拳的运动过程正是符合了这一根本规律,左右转换、虚实转变等。事物总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不断打破平衡,通过调整又再趋于平衡,这就是阴阳平衡的和谐之道。理解了太极文化的阴阳之道,就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体会到阴阳的辩证关系。例如,中医诊病讲究八纲辨证之法,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作为治病的最终目标;同样,太极拳锻炼没有什么玄虚神秘之处,道法自然。依天地为大太极,日月星辰都按照既定的轨迹自然地运转;人体是运动着的小太极,人体的上下内外及五脏六腑,都以阴阳互变互补和五行相生相克而不断调整趋于平衡,从而维持人体各方面的中正和谐、健康长寿。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蕴含着阴阳之道,太极拳也莫不如此。太极者,大至宇宙星球到天地万物,小至人体结构到细胞组织,阴阳变化,消散聚合,周而复始,生生不灭。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太极为阴阳之母,阴阳为太极之道。太极拳的哲理源自太极理论,习练太极拳就必须先明白太极阴阳的道理,练拳时才能去体悟和掌握运动中的阴阳互变,在变化中求得平衡,在平衡中求和谐。无论在走架行功或推手训练时,太极拳锻炼中的阴阳互融互通互变是一切行为准则,必须在阴阳互变中求身体内外的平衡和谐,这才是科学练拳的辩证关系。 2HPJtExlIQR0IoW8KPQ85izmqcb+xP8gCisG3g5jLcxO9ukoO6pPnjrGVdtP+9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