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众说纷纭的太极拳创始之说

中国太极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在历代养生家和丹术家的不断创造和实践下,逐渐形成了这一独特的拳种。那么,谁是太极拳的创始者?关于这一问题,拳界尚有分歧。有说武当山的张三丰首先创造了太极拳;有说太极拳是陈家沟的陈王廷所创;也有说太极拳绝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创造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聚集了许多人的智慧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太极拳首创者是谁,颇具争议,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有些人是为了维护自己门派声誉而盲目附从,更是难以求得统一。关于太极拳发源地在何处,或说陈家沟,或说赵堡镇,也有说是武当山,同样没有定论。李亦畲说:“太极拳不知始于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太极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传。”因此,有些练拳者主张只谈拳法理念,切莫谈论创始人和发源地,避免陷入是非之中。然而,若要深入研究太极拳的发展历史,就必然会涉及创始和传承的过程,关于太极拳创始者和发源地的探究也是必要的,但应该抛开门户之见,心平气和客观切实地论证。关于众说纷纭的太极拳创始之说,现收集并列举主要的几种说法。

说法一: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这是古今太极拳界流传甚广的说法。

杨式、吴式、武式、孙式、赵堡派等各路拳家,都尊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先,包括陈式太极拳的部分大师,如陈鑫、陈发科等在行师礼时必先叩拜武当张三丰祖先。除了从温县到永年的这一派系外,还有武当派的道总徐本善和白云观的道长安声远等,他们所传承的太极功法,都自认为在道教门内得张三丰的一脉相传。《王征南墓志铭》有说:“有所谓内家拳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扑,故有别于少林外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也。”据说张三丰幽栖武当山30年,潜心悟道,修炼丹功。某日,他正在读经时,偶见窗外一蛇一鹊正在相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仔细观察了蛇鹊打斗的全过程,尤其注意蛇鹊攻防的细微动作,由此而悟出了“以静制动”和“以柔克刚”的道理,再结合前人所传之拳法,创编了太极拳。他先后创编了无极拳12式、太和拳8式、太极拳16式,合称36式拳法,由后人逐渐扩充为108式,也称三丰太极拳或武当太极拳。

关于张三丰的传说也各有不同。根据《辞海》介绍,张三丰为明代道士,名全一,又名君宝,号元元子,因其不修边幅,又号张邋遢。辽东懿洲(今辽宁彰武西南)人士。史称他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不论寒暑只有一衲一蓑。曾在武当山幽栖,明太祖、成祖屡遣使求之,不遇,至英宗时封为“通微显化真人”。也有人说张三丰出生于南宋时代,是湖北通化县九宫山人氏,名道请字德一,号志云真人。据说他在少年时患疾,随异人修道,十三岁便云游各地。先前,他在宝鸡生活时,居处有三座山峰,便以此为号叫张三丰。后入终南山修炼时,遇火龙真人(名贾得升,为后唐陈抟之徒),传予练功大法及拳术。再后,张三丰又至武当山幽栖,潜心悟道,修炼九载,道即大成,丹功武术均臻上乘。然而,关于张三丰的出生年代,有说宋代,也有说明代,而宋元期间却没有“太极拳”这个拳种名称。那么,历史上究竟有几个张三丰,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已经难以考证。

我随从顾留馨老师习研太极理论之前,也一直以为太极拳的祖师爷是张三丰,而顾留馨老师认为张三丰是道士,关于他的传说有些荒诞离奇并带有神秘和迷信色彩,所以不可相信。信仰唯物主义的顾留馨老师,根本不相信人世间有道士能够似神仙般的存在,因此,对“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人”的说法持否定态度。世间没有神仙,张三丰也并非是神仙,他只是热衷于潜心悟道、修身养性,是一个丹功与武术的修炼者而已。

说法二:陈王廷是太极拳创始人。

在近代,持此说法的人中唐豪先生为第一人,顾留馨老师也赞同此说,因此顾留馨老师将此编入《太极拳研究》一书,并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唐豪、顾留馨二人都是武术史家,对各门各派拳术均有所研究,并精通多种拳术,又专注于对各派武术历史的考证,在武术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顾留馨老师认为陈王廷造拳是经唐豪先生去陈家沟实地考察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所以,“陈王廷是太极拳创始人”的这一说法,自然会获得不少拳友的认同。

陈王廷是陈氏祖先陈卜的第九世孙,出生在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曾当过温县的“乡勇守备”,由于改朝换代,社会动荡,盗贼四起,便卸甲归田,隐居乡里。陈王廷所著的《长短句》有云:“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唐豪先生查访后推测,陈王廷的“闲来时造拳”(有说闷来时造拳),说的是他对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图解研究后,汲取了《黄庭经》的呼吸法而创造了太极拳。读书研拳,并将拳术传授于子孙后代,这就是陈氏太极拳的雏形。陈氏拳法代代相传,在陈家沟,无论男女老幼都习拳尚武,其村谚有:“喝口陈沟水,也能翘翘腿。”陈家沟有“太极之乡”之称,这是支持陈王廷创拳之说论证之一。

然而,杨露禅三进陈家沟随从陈长兴学艺数十载,本应更有资格对陈王廷创拳之说予以确认。但是,在杨氏家传拳谱中,只有张三丰而无陈王廷的记载,因此人们对陈王廷造拳之说心存疑虑。更何况,宋远桥所传的宋氏太极、俞莲舟所传的俞氏太极、张松溪所传的南派太极、程灵洗所传的程氏太极,都与温县陈家无关,在陈王廷之前就已经存在。因此,太极拳界也有人认为唐豪先生关于太极拳创始人的考察和推测有误。

据传吴图南探访陈家沟时,曾亲聆陈氏十六世孙陈鑫说,陈家世传炮捶,属于少林功夫,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人称炮捶陈家,陈氏后代子孙都严尊祖训,只传陈姓,不传外姓。陈鑫还说,至陈氏十四世孙陈长兴时,由王宗岳的弟子蒋发将太极拳传到陈家沟,并介绍杜育万演练了由蒋发所传授的太极拳。陈长兴曾写过关于太极拳源流的序言,他说:“兴从吾师学练太极拳术各层功夫,各般刀枪剑术及内功炼气诸法,皆乃武术之正宗,亦为修身养气之至宝也。余今代师传艺,兹将吾师之巅末笔之于书,使后学者知本门拳术之渊源。一览此序即知河南温县派自蒋氏始,庶乎可报吾师门教诲深思于万一也。嘉靖元年菊月,陈长兴谨序。”尽管吴图南恐有不实之言,但不可能全部是胡编乱造的。以上证据说明陈王廷并非太极拳创始人,但陈王廷对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还是不可低估的。

说法三:太极拳并非一人一时创造的,是经过无数时代的锤炼,经过无数人不断充实提高、不断改编完善下,才造就了当今各种流派的太极拳。

太极拳究竟由谁创造并不重要,太极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肯定不是某个个人所能为的,也不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就能形成的。客观地说,太极拳应是由广大民众为修德养性、健体强身、延年益寿,通过长期不断探求、不断创造而来。太极拳如欲追溯源头应从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起,他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主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的思想与太极拳理念完全相合。太极拳讲究阴阳互变、对立统一、此消彼长、虚实互为其根、八门五步对应八卦五行,这都出于《周易》太极阴阳八卦图的运动规律。太极拳的行气用功之法是根据《黄帝内经》与《黄庭经》的行气法改编而来。太极拳的拳架动作则参考了秦汉后期一些养生家和丹术家参照动物形象创出的练气养生的动作,如三国时华佗所创的五禽戏、南北朝时韩拱月所创的小九天拳,这是萌芽状态的太极拳。唐代许宣平创编了37式拳,李道子创编了先天拳,后陈抟所创编的拳糅合了37式拳和先天拳。数代之后才有张三丰、宋远桥、俞莲舟、程灵洗、张松溪、王宗岳、陈长兴、杨露禅、武禹襄等。由此推论,太极拳是历经各朝各代的武术拳家,不断锤炼充实完善而建立起来的武术拳术的一种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太极拳也逐步分化为各种流派。陈长兴作为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将陈氏的炮捶与太极拳融为一体,改编而成陈式太极拳一路、二路拳架。武禹襄汲取了杨式太极拳和赵堡拳的精华,结合太极拳传统理念,改编成武式太极拳。孙禄堂也将武式太极拳与自己的行意八卦拳融会贯通,改编为孙式太极拳。吴鉴泉又将杨班侯所传的杨氏小架,改编为吴式太极拳。陈清平师从陈有本习练陈式新架,在迁居赵堡镇后又吸纳了赵堡拳的精华,成为赵堡太极拳。夏国勋是杨露禅女婿,学得了其岳父与董海川合编的八卦太极拳,后成为夏式太极拳。李瑞东从王兰亭处学得杨露禅之拳后,吸收了江南派及陕西派拳术,创编成了李式太极拳。常远亭从全佑处学练杨氏小架,后其子常云阶在上海授拳,其弟子以尊师之敬,自称为常式太极拳。以上流派都是由温县一脉相承,各拳派之溯源都是温县陈家沟,陈家沟也无愧于“太极之乡”的称号。

杨式传统太极拳,由杨露禅创编,并经过杨氏几代后人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独树一帜,广泛传播。 Alk6YNvlTEslivSTDRGwiTimTXMDj35/lwPfprO4fowZ85scyYusHOeGrR63UL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