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传统太极拳是由永年杨露禅所创,历经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武术流派。尤其是杨澄甫先生,堪称杨式传统太极拳的一代宗师。杨式传统太极拳将养生与技击融为一体,以技法为武之用,以养生为文之体,体用俱全、内外兼修。
武汇川是杨澄甫的入室大弟子。作为杨澄甫先生的首徒,武汇川先生长期担任杨澄甫先生“相手”(陪练),跟随杨澄甫先生演练的机会最多。1927年,武汇川先生在上海创办了“汇川太极拳社”,由他校阅的《太极拳谱》成为太极拳理研究的经典之作。
张玉,又名张玺亭,自幼在杨家学习太极拳,后拜师武汇川。作为武汇川先生大弟子,他被列为杨门第五代传人。张玉先生的功夫得自杨门真传,内劲雄厚通透,且松沉柔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玉先生被聘为上海市武术协会教练、太极推手比赛总裁判,还在上海市体育宫开设太极拳推手训练班,常年在上海复兴公园免费授拳。
黄仁良,自幼习武,1968年拜张玉门下专心学习太极拳,深得杨式传统太极拳、剑、刀、枪、杆、推手、散手的各项真传,并坚持免费授拳。后由张玉先生推荐,黄仁良先生又跟从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顾留馨先生研修太极理论。黄仁良先生现为“上海汇川拳友会”总教练,在世纪公园、金杨文化广场等地常年设点授拳,先后培养学生已有三百余,跟从他学习交流的拳友几逾千人,这些学生活跃在金融、贸易、汽车、医疗、房地产等各个行业,也不乏外国友人。他们在黄仁良先生的无私精神和高超技艺的感召下,也热心于传承和推广杨式传统太极拳。多年来,黄仁良先生笔耕不辍,虽年逾八十,仍然坚持每天花大量精力和时间收集、整理有关杨式传统太极拳的史料,进行理论研究。他曾编著出版了《传统杨式太极拳习练指南》等书,在太极拳界反响热烈。
根据拳友的恳切期望,黄仁良先生将多年练拳心得汇编成“杨式传统太极拳”丛书出版,共分三册,即《行功走架》《推手进阶》《修习心悟》。行功走架、推手懂劲、劲力蓄发是杨式传统太极拳的三项锻炼必修课,这三部书即对照这样的修习进阶顺序进行安排,以充分满足从初学到高阶不同层次练拳者的需求。
《行功走架》介绍的是杨式传统太极拳早期拳架,即108式套路。拳架锻炼也叫走架,本书对照黄仁良先生的拳照,对108式套路的每一个招式进行详细分解说明,以便初学者对照学习。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基本功和站桩的要求,分析了走架中常见的一些训练弊病,以及就当今太极拳界在行功走架方面出现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谈些切身体会。初学者可根据学拳的进程,配合阅读《行功走架》一书,全面理解每一个招式的攻防含义。
《推手进阶》一书对 “太极推手”进行了系统阐述。推手是太极拳锻炼中特有的双人对练项目,在熟练掌握走架后,习练者便可进入推手训练,其目的是求懂劲,推手是懂劲入门的必由途径。杨式传统太极拳推手要求盘圈松柔,在松柔轻灵中获得知觉,有了灵敏的知觉才能懂劲,知己知彼方为懂劲,懂劲是太极拳进阶的门户。
功是人体的潜能,也称功力或内劲,拳术与功力虽为两种不同的概念,但在武术的攻防技击中必须两者融会贯通。走架,锻炼的是知己功夫;推手,锻炼的是知人功夫。知己知彼,熟练掌握引进落空和内劲蓄发的技术,对传统太极拳的修习尤为重要。走架和推手,两者相辅相成,走架是推手的根基,推手是太极拳的技击应用。王宗岳的《打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因此,读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习练进程,循环往复不断研读《行功走架》和《推手进阶》这两本书,随着体悟的提高不断提升对太极拳理的心悟。
《修习心悟》一书是黄仁良先生在六十多年习拳和授拳过程中,对杨式传统太极拳拳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本书着重阐述了太极拳的阴阳之理、行功走架及推手懂劲中阴阳变化与平衡,辩证分析了练拳者各项生理要求和心理因素的和谐统一,以及各项招式中身体各部位的对立及协调关系。黄仁良先生一再倡导,太极拳锻炼中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贯穿实践中,由理论指导实践,打破太极拳锻炼中的某些神秘及玄虚之说,提倡科学练拳。太极拳修习水平的提高贵在心悟。
拳练万遍气自通,熟读经纶理自明。初学者可以按照《行功走架》→《推手进阶》→《修习心悟》的顺序阅读;待走架、推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身心有了一定的感悟,便可以打破序列,按自身的体会去重点关注某一部书,或某一个招式的技防分析或哲理阐述,必定获益匪浅。
黄仁良先生鼓励“上海汇川拳友会”的拳友们积极参与杨式传统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和资料汇编工作。本套丛书在编撰过程中,得到了众位拳友的悉心帮助,黄仁良先生专门组织热心的拳友成立“黄仁良拳研社”,以便“杨式传统太极拳”丛书能够顺利出版。“拳研社”受黄仁良先生委托开设了“黄仁良太极汇”公众号。参与本套丛书出版工作的主要人员有:出版策划佟鸿力、张勇军、章引等;文字修编章引、邹迎春、陈素云、王亚坤、周蘋、严华、刘立伟、戴云飞等;摄影及编辑毛伟国、刘立伟、陶欧晓阳、董钧、万宝虎等。本书能顺利出版,离不开“上海汇川拳友会”众拳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如书中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在此,真心诚意地向各位读者表示感谢!
黄仁良拳研社
暨“杨式传统太极拳”丛书编辑小组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