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煮酒论诗词

杜甫的传世诗作中,写雨的不在少数,而以“喜雨”为题的有四首,唯独这篇“春夜喜雨”最为脍炙人口。诗人当时居住在成都的浣花草堂。在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后,诗人的生活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暂时得到了安定,面对天府之国的美景,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二字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在诗人的眼中,这场夜雨并不是因为春天的到来而下的,而是因为春天来了,万物等待滋润,这雨似乎明白了万物的心思悄然而至,它的到来极富人情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是和煦的,这场雨随风而来,诗人用了一个“潜”字,好像这雨不愿意去惊扰睡梦中的人们,不愿意惊扰刚刚苏醒的万物。另一个“细”字,则将春雨轻柔而下的状态概括得细致入微。“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诗人听着雨声,情不自禁地打开屋门向外看去,浣花草堂之外因为雨的缘故,阴云密布,细雨绵绵,一切都被这雨遮掩起来,连门前的小径也难以分辨。唯一例外的是在远处还有那一点红光,摇摇曳曳,这是什么呢?原来那江上渔船的灯火依然刺破了雨的迷雾,独自摇曳着。这是多么迷人的雨夜郊外景象,雨是这个夜晚独一无二的主角,其他的都是陪衬。诗人作为一个沉默的观察者,凭着那颗恬然的心在和雨互动,其余的四肢百骸都融入了雨中。“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经过一夜春雨的洗礼,城中已经开放的花儿们一定会饱受雨水的滋润,生机勃然,鲜红欲滴了。“红湿”二字说明了雨的滋润程度,一个“重”字更将雨后春意的盎然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通篇写景却处处含情,通篇都是诗人的所闻所见,但是丝毫没有将这首诗的主角“雨”的形象减弱。因为雨才有了诗人心中的“喜”,喜悦隐藏在雨的背后呼之欲出,诗人具有何等的匠心呀!

诗人故事

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颠沛流离的杜甫一家终于来到了成都。一开始,杜甫一家寄居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寺,靠着“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为生。第二年春天,杜甫在距离草堂寺不远的浣花溪边修筑了一间草堂,自食其力,以耕种为生。同年十二月,杜甫的好友严武出任东西两川节度使,他不但在经济上资助杜甫,还与杜甫作诗唱和,交往得非常愉快。宣应元年(762年),严武被召入朝为官,杜甫也只得带着家属从成都迁往了梓州,准备奔赴洛阳。广德元年(763年),严武再次入蜀担任节度使,喜出望外的杜甫也赶快回到了成都与老友见面。杜甫刚一回到成都,严武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是杜甫一生中得到的最高官阶(从六品上)。 5eZ+Rrj6BZ5LQf4+DfO3dbm2NfEdWkadnRtsL2CDGUjNmM+c/00IgAmhE6YOghF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