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大话诗人

陈子昂(659~700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因为陈子昂曾任右拾遗,所以后世也称其为陈拾遗。陈子昂出身于豪门望族,少年时以轻财好施,慷慨任侠知名。青年时代的陈子昂博览群书,先后写下了30首感遇诗。当时的京兆司功王适偶然间看到了陈子昂写的诗文,惊呼道:“此子当为一代文宗。”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陈子昂入长安游学,后在科举考试中进士及第,拜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当时正值女皇武则天当政,酷吏横行,滥杀无辜,陈子昂不畏权势,屡次上书谏诤。垂拱二年(686年),陈子昂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对于军旅生活和边塞将士的甘苦有所了解。作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他的代表作《感遇》30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内容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启迪。

煮酒论诗词

这首诗起笔先声夺人,在古往今来的巨大的时间跨度中,感叹前贤已去,后贤未及,吊古伤今表现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读来感觉苍凉无限。后两句更瞩目于广阔的空间,想天地苍茫,岁月悠悠,知音何在?谁又能赏识和重用自己?于是,生不逢时的感伤,仕途失意的郁闷,才略难施的悲愤,知音难遇的寂寥,建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孤高自许的心性,历史兴亡的反思,顿时凝结为满腔的怨恨,集中从后两句诗中喷涌而出。“独怆然而涕下”一个“独”字承上启下形象逼真地描绘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此诗慷慨悲凉、境界宏大,它用的散文句式,对后来的自由体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mUv+JopeFmSdBgkfP/J01SYkCp61DSLNMQ4UsuM5VC8jqON/QmoUCLybpM8Y7cb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