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室
透过联大三大文艺团体的活动,可以给联大八年来的文艺活动画一个轮廓。
冬青社,二十九年三月成立,导师是冯承植卞之琳两先生,现在已为人熟知的杜运燮,刘北汜等校友,都是当时的发起人。冬青脱胎于群社的文艺小组,又适逢联大生活最蓬勃的时代,开始就以尖锐的杂文和明朗的街头诗和读者见面,起了很大的影响。经过了三十年以后的低潮,到三十三年冬,冬青壁报又重新用更旺盛的精力,更倔强地出现于民主墙上,有时一期出五大版,以战斗的内容和强烈的形式,吸引了最多的读者。
文艺社在三十二年十月一日创刊文艺壁报,导师是李广田先生,经常出版,从未脱期。三十三年五月四日,于南区十号举办文艺晚会,因听众过于拥挤,临时更改会场发生争执而流产,五月八日晚由罗常培闻一多两教授主持,于图书馆前召开更扩大之文艺晚会,月光下到会者三千人以上,盛况空前。三十三年十月与耕耘壁报发生文艺理论之论争,反对使文学脱离政治之主张获得联大舆论最大多数之同情。三十四年三月,文艺社扩大组织,加入者四十余人。目前有社员六十人,经常举行讨论,十月间干事会决议在“以文艺为工具宣传进步之世界观,加强政治影响”的宗旨之下,出版铅印的“文艺新报”,更广泛的争取进步的读者。
新诗社,是十几个素不相识的同学在三十三年四月九日组织成的。同年十月,响应援助贫病作家募捐运动,新诗社对现实政治之下被迫害的贫病作家寄予最大的同情,在全校募得总数一百六十万中,新诗社募三十五万,占全国捐款的十分之一。三十四年五月,九月,十一月在东会堂举行三次大规模的诗歌朗诵会,到会平均约千人,新诗社因系由素不相识的人们组织而成,故对不相识的人毫无戒惧,社友普及于校外各界,每次讨论时均能赤裸裸地互相批评,而且在导师闻一多先生领导之下,从来不害怕政治,不讨厌政治,不逃避政治。
三团体经常保持密切的联络,并曾与昆明文协及昆明中苏文协合办玛耶可夫斯基,罗曼·罗兰,A.托尔斯泰,及高尔基等纪念会,到会群众共约三千人左右。
除三团体经常举办之各种文艺聚会以外,尚有少数文艺性质之壁报,及国文学会,外文学会之各种活动。在争取民主之斗争中,尽其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