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医面诊的昨日今天

早在两千年前,中医经典著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就有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这说明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状况在面部均有相应的表现,人们可以通过对面部各种状况的观察,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态和病情变化。

《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色诊,即“五生色”“五病色”“五死色”的理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汉医家张仲景总结了《黄帝内经》关于面部诊法的理论和方法,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汗过多会引起额头凹陷的不良反应。宋代医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提出,必须注意望面色和其他局部诊察手段来判断疾病,他对小儿目诊的论述,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清代汪宏所著的《望诊遵经》不仅搜集了历代有关望诊的资料,还总结了从面目五官及身体其他各部的形态色泽变化,来辨别疾病阴阳的诊断方法。这些内容都是现存的古代医学典籍中对面诊方法应用的范例,说明古人在当时已认识到,通过望面以及观察其变化,可以推测内脏的病变,了解疾病的预后。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诊察疾病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面诊方法的研究中,运用了多种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建立了一些客观指标,使面部诊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对于全身症状和体征不明显的患者或在病变早期,如果能及早发现面部异常,就能为尽早就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时间。 yjQWGjKp1YXz6JrnlRNjVq5hqas2WLMIURXqIH7pamiLMtnDwgHA6Rw3Q9PTXW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