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经络是面诊治病的基础

由于人体经络是一个内接五脏六腑、外接肢节皮肤的网络系统,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于外”。即体内发生的病变,必然会反映到经络。头面位居全身之首,所分布的经脉较为丰富,不仅是全身经脉汇聚之所,也是五脏六腑、精、津液、气血的外荣表现之处。

很多经络都经过头部,如督脉起于小腹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经项部进入脑内,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任脉起于小腹中,下出会阴,沿腹部正中线上行,通过胸部、颈部,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上至龈交穴,分行至两目下;冲脉起于小腹中,并有一分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可润泽口唇;跷脉则相会于睛明穴;手太阳经循行于听宫穴、颧 穴;眉冲穴、五处穴属足太阳经;手阳明经循行经过迎香穴;颊车穴属于足阳明经;耳门穴属于手少阳经;上关、听会穴属足少阳经。

以上部位的望诊方法,在《望诊遵经》中就有论述:“推而论之,肿起者为实,陷下者为虚。肿起为太过,其病在外;陷下为不及,其病在内,此经络之分也。由是触类旁通,即一指之小,四体之大,其形层经络,无不皆然。”所谓形层,即指面部各特定穴位肿、陷等形态改变的状况。通过这些部位的异常变化,我们就可断定病在何经,在何脏腑,以帮助医疗诊断。 saKRCiM52HZ2ExTQmkuyp6QeR/sgoAtfy/SewMWi8ba54qQVu6Zfo5TGgIxHu/ju



// 面色 //

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VcSU0SHIDZxQvSkHGvUVPaJHkMXZuudRRhz949PdY2KMTmL78oya6UrsV3RDae7v

一定要知道的正常面色

人类有种族的区别,每个人都具有或黄或黑或白的基础肤色,在基础肤色上,人与人可能有略白、略黑、略红等差异。中国人属黄色人种,所以中国人的正常面色基本上都黄红隐隐,明润而有光泽。这就是神气、胃气的正常色泽表现。所谓有神气,是明光而有润泽;所谓有胃气,是隐约微黄,含蓄而未露。

面色易受四季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除了人类种族对肤色有影响外,人的肤色也会根据四季变化及环境变化而出现相应变化,如夏天略黑,冬天略白等。但是因为四时的不同,个人体质禀赋的差异,以及受所处地理环境因素、气候、职业不同的影响,其面色可有略黑或稍白等差异,但不论怎样,只要面色是明润光泽、隐然有生气就是正常面色。此外,由于居住环境和工作的不同,情绪的变化、饮食习惯的不同以及运动过后等原因,都会使人的面色有所不同。例如,长期在野外露天工作、常晒阳光的人,其面色一般偏黑;长期在室内工作、少见阳光的人,其面色一般偏白;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面色一般会偏红;在受到惊吓时面色一般会偏白。以上均视为常色。

面色有主色和客色之分

面部常色中也有主色和客色之分。所谓主色,是指人一生中始终是以一种色调为主的面色。先天遗传或者后天生活环境影响,会使人面部皮肤呈现出一种主色。五行学说认为,对于不同的人,都可以归入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木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青,火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红,土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黄,金型的人一般面色较白,水型的人一般面色较黑。所谓客色,是指由于外界环境、生活条件、昼夜时间、气候季节等发生变化,使人的面部皮肤颜色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呈现出的颜色。中医理论认为,人与外界的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当外界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人的面色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般来说,白天人体内的阳气旺盛,通常会容光外露;夜间人体内阴气较盛,所以面色一般明润内敛。天气晴朗时,人体内的气血较热,运行通畅,所以面色一般偏红、偏黄;天气阴冷时,人体内的气血较寒,运行不畅,甚至发生凝滞,所以面色一般偏青偏黑。而中医五行学说认为,春季属木,人的面色一般会偏青;夏季属火,人的面色一般会偏红;秋季属金,人的面色一般会偏白;冬季属水,人的面色一般会偏黑。

总之,无论是主色还是客色,都是面部的正常肤色,在进行诊断时,应当多加注意,不要与人体发生病变时出现的异常面色相混淆,方能尽量减少差错失误,以保证诊断的正确性。 VcSU0SHIDZxQvSkHGvUVPaJHkMXZuudRRhz949PdY2KMTmL78oya6UrsV3RDae7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