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瞧一瞧
——轻松易学的望耳诊病法

耳穴定位体现了耳与脏腑、身形的对应关系,是望耳诊病的重要基础。耳穴虽密集于耳郭,但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耳穴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般来说,耳垂、耳屏和对耳屏代表人的头面部,耳舟代表上肢,对耳轮代表躯干,对耳轮上、下脚代表下肢和臀部,三角窝代表盆腔,耳甲艇代表泌腹腔,耳甲腔代表胸腔,耳轮脚代表横膈,耳轮前部代表泌尿生殖三角区。故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耳屏、对耳屏;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对耳轮;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甲艇、耳甲腔和三角窝,其中心、肺、脾脏位于耳甲腔内,消化道围绕着耳轮脚分布,泌尿系统脏器和肝、胆位于耳甲艇,内生殖器位于三角窝。

耳郭的大小、厚薄反映先天肾气的强弱

中医的典籍中早就有记载,通过观察人耳的形态来判断肾的强弱、气血盛衰的状态。如《灵枢·本藏篇》:“耳高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

一般来说,耳厚大而润泽者为先天肾气充盛,耳薄小而干枯者为先天肾气不足。耳部脉络,成年人宜隐而不显;若为小儿,则耳背脉络(上、中、下三支静脉)可略微显现,但应无充盈、扩张等表现。

耳郭异常传递出的疾病信号

·耳郭肿大,为邪气实盛的征兆,多属少阳相火上攻所致。

·耳前、耳后皆见肿胀者,为阳明中风的征象。

·耳部长出肿块,其形状如樱桃者,称为“耳痔”。

·耳郭瘦削,多为正气虚弱。其中耳轮焦干者,多为肾精亏损、肾阴不足或下消证所致,或为阴津耗伤;耳轮瘦干、萎缩而色暗红,主正气虚极,多属肾精亏虚或肾阴耗竭的表现。

·耳轮皮肤粗糙如同鳞状,并呈褐色改变,多主久病血淤,亦主肠痈之疾。

·耳轮皮肤焦枯如受尘垢污染,且耳间青脉显现者,多为掣痛所致。

·耳郭络脉显现充盈,多为气滞血淤所致。多见于各种痛证或咯血证。

·耳垂长,耳郭亦长(约8厘米),为长寿之征兆。

·耳垂厚而宽大,且体形肥胖者,为易患脑出血之征兆。

·双侧耳轮呈部分性肥厚者,为罹患冠心病之先兆。

·耳郭肥软者,为五行湿盛之征兆,水荡而克土,易患风湿多痰或心脏疾患。

·耳垂发生弯曲改变者,多为心脏衰弱之人。

·耳薄而肮脏,毫无生气表现者,提示体质虚弱,疲乏无力。

·耳垂瘦薄,甚至连血管网都看得非常清楚者,常见于突眼性甲状腺肿和呼吸系统疾患。

·耳垂瘦薄,呈咖啡色者,提示易患肾病、糖尿病等。

·耳小而紧缩者,为先天性遗传体质虚弱之征兆。

·耳薄而小者,为形亏之故,多属肾气亏虚,故有“耳薄者肾脆”之说。

·上耳部尖者,提示健康、长寿;上耳部圆者,提示体弱而多病。

·耳全部萎缩者,为肾气衰竭之死证。

·耳轮和耳垂均明显萎缩、枯黑、干瘪、卷曲者,见于各种晚期恶性肿瘤、肝性昏迷、肾衰竭、心力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出血等危重症患者的弥留之际。

·耳背于乳突处糜烂,或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垂下方,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流黄水,称为“旋耳疮”,此乃脾胆湿热所致。亦可作为小儿蛔虫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耳朵色泽传递出什么信息

健康人的耳郭颜色微黄而红润,不健康人的耳郭则枯燥而不润泽。

红色

01 耳郭色红,提示气血充盛,主热证;又主内外皆热;又主热积惊痰、潮热、谵语或惊啼;又主脾胃实热。

02 耳郭色鲜红为发热,红而肿痛,为上焦风热或肝胆火盛,或湿热火毒上攻所致。

03 耳郭淡红,多属脾肾两虚;耳背见红络,且伴耳根部发凉者,乃麻疹之先兆;若耳色暗红,为邪毒久留、气滞血淤的证候。

04 冬天耳轮呈紫红或青紫湿烂者,为冻疮之征象。

黄色

1. 耳郭色黄显著,提示脾郁湿盛,或兼有风、热。

2. 耳郭黄中见赤,为热证、风证或湿热证。

3. 耳郭其色深黄如橘皮色,兼面黄、目黄者,是黄疸病的征象。

4. 耳郭颜色淡黄,主湿邪阻滞中焦。

5. 耳郭色微黄,主睡中惊厥、磨牙,亦说明其病即将痊愈。

6. 耳轮色黄,称为“黄耳”,且伴耳中掣痛者,为伤寒之征兆。

7. 无论为何着色,均宜略带淡黄,此为胃气尚存之征兆。

青色

1. 耳郭色青者,提示气血运行不畅或风气壅盛,多为痛证、寒证或惊风。

2. 耳郭色青发黑者,多见于久病有淤血或剧痛患者。

3. 耳前见青色,多为惊邪入胃之征兆。

4. 耳郭见青白色,为元气不足,虚寒欠火之征兆。

5. 耳郭色纯青,为风寒入腹掣痛之征兆。

6. 青色自眼目或太阳穴处入耳者,多为病情危重之征兆。

7. 耳色呈青紫改变,多为热邪所致;轻则发热夜啼,重则惊风抽搐不止。

8. 小儿耳根部呈青暗色表现,提示体弱多病。

白色

1. 耳郭色白者,提示气血不足、肾气虚弱和血脱之征兆,多为虚寒证,常因突受风寒或寒邪直中所致。

2. 耳色苍白无光,多为肾气衰败之征兆,常见于病情垂危患者。

3. 耳郭呈淡白色,多为气虚之征兆。耳郭厚而白者,为气虚有痰之征兆;耳郭薄而白者,为气虚有火之征兆;垂危患者见耳薄而色白者,多为肾败所致。

4. 用手揉搓耳垂后,如仍见苍白无血色者,多为血液循环欠佳或贫血之征兆。

黑色

1. 耳郭色黑多主寒邪内伏,阳气不振。

2. 耳郭色黑,多属败象,多由内分泌功能不足所致。

3. 耳郭苍黑属肾热;紫黑多主热极;青黑多属痛证,常见于剧痛患者。

4. 耳畔如烟煤样黑,多为肾精虚寒所致。

5. 耳轮焦黑,多为肾脏虚寒;耳轮干枯焦黑,提示肾精耗竭,可见于温病后期,肾阴久耗及消渴证中的下消证;耳轮焦黑如炭,为肾气欲绝之危候。

耳穴变色传递出的疾病征兆

耳穴变色是指耳穴区与耳郭周围皮肤颜色不同。变色既可以是局部变色,也可能多个区域变色,甚至整个耳朵变色。根据变色的深与浅、程度是新鲜的还是陈旧的,可以区分耳穴所反映疾病的发生时间与病程进展,如急性、慢性和亚急性。

耳穴变形是怎么回事

耳穴变形是指耳穴病变部位出现形态改变,有局部的隆起、凹陷等表现。

耳朵隆起的疾病信号

耳郭呈片状、条索状、结节状等,小如芝麻,大如黄豆般,凸出于皮肤表面。若3个结节状硬结连在一起为串珠状,提示罹患慢性病变,并以慢性器质性病变为主。常见于内脏肿大、内脏下垂、慢性炎症、骨质增生、肿瘤等病变。

点状隆起 〕见于口腔炎、气管炎等。

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穴区呈米粒大小的白色隆起,边缘清楚。

如糖尿病,胰胆穴区与十二指肠穴区之间有淡红色粟粒状圆形隆起;胰腺区有白色点状隆起。

条索状隆起 〕多见于痔疮、便秘、偏头痛、手术后留下的疤痕等。

如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穴区有褐色粗条索。

胃癌术后,胃穴区有白色条索状瘢痕。

肺癌切除术后,肺、胸穴区有一条索状瘢痕。

子宫全切除术后,三角窝有一红色条索。

结节状隆起 〕多见于颈椎、腰椎、软骨、骨质增生。若软骨结节样隆起,无移动,边缘不清,色又污秽,要警惕肿瘤,须多观察。

如颈椎病,颈椎穴区结节状隆起。

骨质增生,颈椎至腰骶椎穴区呈串珠样改变。

胰头癌,胰胆穴区呈结节状隆起。

片状隆起 〕多见于肠功能紊乱、腰肌劳损,也可见于头痛。

如偏头痛,额、颞穴区呈片状隆起。

慢性肝炎,肝穴区呈片状隆起,色暗。

肝癌,肝穴区呈片状隆起,色暗,肿瘤特异区1色素沉着,污秽。

耳朵凹陷的疾病信号

可分点状、线状、片状凹陷。提示陈旧性病变、慢性器质性病变,亦可见于手术摘除术后疤痕的痕迹反应。

点状凹陷 〕多见于缺齿、口腔溃疡、散光。

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十二指肠穴区有一米粒大小,呈红色的凹陷。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期),十二指肠穴区有一米粒大小,呈浅褐色的凹陷。

食管癌、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的耳穴异常表现

食管癌 :食管穴区呈点状深褐色,肿瘤特异区1(耳轮结节至耳轮尾)和肿瘤特异区2(耳轮尾至耳垂)呈暗褐色。

肺癌 :肺穴区呈深褐色,肿瘤特异区1色暗,污秽。

子宫内膜癌 :三角窝处色素沉着,呈深褐色。

前列腺癌 :内生殖器穴区呈青黑色,肿瘤特异区1色素沉着、污秽。

胃溃疡(愈合期),胃穴区有绿豆大呈暗褐色的凹陷,边缘清楚。

线状凹陷 〕线状凹陷是一种可以在耳郭的不同部位见到的皮肤皱褶改变,在某些部位与疾病中具有较典型意义的凹陷改变。如耳垂折痕征(从屏间切迹下至扁桃体穴的线状凹陷)与冠心病的关联是十分密切的,也称作“供血不足沟”“冠脉沟”“冠心病沟”。

线状凹陷多见于脑供血不足、冠心病、手术后瘢痕、缺齿。

如:供血不足沟,屏间前至扁桃体区皮肤皱褶加深。

冠心病,心穴区色暗,屏间后至扁桃体区有皱褶。

冠心病,心穴区色暗,屏间前至扁桃体区有皱褶。

耳鸣沟,屏间后至内耳区有一皱褶。

缺齿沟,缘中穴至颌穴的皮肤皱褶加深。

低血压沟,屏间切迹下至耳垂7区的皮肤皱褶,大致与耳垂前沟相平行。

阑尾切除术后,阑尾穴区呈红色线状凹陷。

片状凹陷 〕多见于头晕、胃溃疡病。

水波纹改变 〕水波纹改变是一种在少数部位如耳尖等发生的皮肤改变。

耳尖区水波纹皱褶,为神经衰弱患者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耳郭形态改变。典型者可见一圆环形水波纹,并可在耳垂部触摸到一个或数个大小变化且因人而异的硬结。

除神经衰弱有水波纹样改变外,其他疾病或耳郭的其他区域也都可以有水波纹样形态改变,如肝癌所对应的肝区等。

耳朵水肿的疾病信号

耳朵水肿的疾病信号:视相应部位判断疾病。如在心穴水肿,要考虑心脏病或神经衰弱;扁桃体穴水肿,要考虑扁桃体炎。如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穴区会出现充血水肿。

耳折痕暴露心脏问题

耳折痕又称耳垂皱褶,是指从耳屏间切迹外伸到耳垂边缘的一条斜线状皮肤折痕。两侧耳垂有深而斜行向下连贯的皮肤皱纹,多数起自耳屏切迹,斜向后至耳垂外下缘,多呈线形、弧形或分叉形,还有一些较短者或不连贯者。耳折痕既可单侧发生也可双侧出现。其中男性如有45度的耳折痕横跨耳郭,则死于心脏病的概率为55%,而有其他角度的耳折痕的心脏病患者致死率则低于45度耳折痕的患者。45岁以上有胸痛与其他可疑症状者,如果出现耳垂折痕,则患有冠状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达90%。

耳折痕可能是由于耳垂主要由蜂窝组织构成,其血液和营养由耳后动脉、颞浅动脉耳前支供应。冠心病患者血液黏稠度增大导致耳垂组织缺血、收缩,耳垂出现耳折痕,耳垂出现耳折痕的位置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代表不同的疾病预兆。

冠心病沟、耳鸣沟、缺齿沟、低血压沟位置有区别

冠心病沟 :是从耳垂部屏间切迹下方向耳垂“扁桃体”穴区走向的皮肤折痕,也称“供血不足沟”、“冠脉沟”,多提示冠心病。

耳鸣沟 :是从屏间切迹或对耳屏向耳垂“内耳”穴区走向的皮肤折痕,也称作“眩晕沟”、“神经衰弱沟”。多提示耳鸣、眩晕、神经衰弱。

缺齿沟 :大体从轮屏切迹到下颌或上颌穴位的位置。多提示缺齿。

低血压沟 :是从屏间切迹下至耳垂7区,大致与耳垂前沟相平行。多提示低血压。

耳穴上的丘疹标示着什么

丘疹是指耳穴病变部位出现高于皮肤的疹子,有白色丘疹、红色丘疹、水疱样丘疹和暗灰色丘疹(形似鸡皮疙瘩样)之分。

白色丘疹

多见于皮肤病与过敏性疾病等慢性病。多见于慢性器质性疾患,如肺结核、各种结石等。

红色丘疹

多见于气管炎与肺炎等急性病。常见于急性炎症病变,如急性肠炎等。

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肺穴区有密集成群的丘疹,色红,大肠穴充血。

水疱样丘疹及暗灰色丘疹

多见于慢性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如慢性咽喉炎、多梦、月经不调、心脏神经束支传导阻滞等疾患。

如矽肺,肺穴区有数个针尖大小的丘疹,凹凸不平,暗褐色,有光泽。

耳朵脱屑暗示着什么

脱屑是指耳穴病变部位呈白色脱落的表皮角质层碎屑。一般呈糠皮样或鳞片状脱皮,不易擦去。提示功能不全及内分泌功能紊乱。多见于皮肤病、消化不良及妇科炎症(视病变部位来确定)。

如:白带过多,三角窝有较多密集成片的脱屑。

荨麻疹,风溪穴有较多的白色脱屑。

肠炎,小肠、大肠穴区有较多脱屑。

口腔溃疡,口穴区有较多脱屑。

神经性厌食,食管、贲门穴区有较多的白色脱屑。

解读耳朵上的血管改变

耳郭血管改变是指耳郭上的血管出现扩张、扭曲、中断、网状改变等现象。提示急性炎症、慢性痛证、血液循环受阻、血管紧张性头痛、腰痛、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急性咽喉炎、急性胃炎、支气管扩张等疾患。

血管扩张

病变部位的血管充盈,呈网状或条状,色呈鲜红或暗红。

色红 〕多见急性炎症、痛症。如急性结膜炎,眼穴呈鲜红色的网状表现;急性腰扭伤,腰穴呈鲜红色的条状表现。

如:大叶性肺炎(发热期),肺穴区就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色鲜红。

月经不调,内生殖器穴区充血,毛细血管扩张。

急性膝关节损伤,膝关节穴区毛细血管扩张,色鲜红。

踝关节炎,踝关节穴区毛细血管扩张,色鲜红。

色暗红 〕多见慢性病。如脾大,脾穴可呈网状暗红色表现。如腰肌劳损,腰骶椎穴区毛细血管扩张呈暗红色。

血管扭曲

指耳郭表面血管或隐约可见血管的扭曲状改变,常呈海星状、环球状、弧状、蝌蚪状、鼓槌状、梅花状等。

如甲状腺腺瘤,颈穴区可见海星状血管扭曲。

血管中断

指耳郭表面血管或隐约可见血管的中断状改变,常见于心肌梗死。

血管网状改变

指耳郭表面血管或隐约可见血管的网状改变,常见于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急性炎症和急性出血性疾病。

如肝硬化,表现为肝、脾穴区毛细血管扩张,呈网状。

耳毛异常增长提示动脉硬化

以往普遍认为,外耳道口周围耳毛异常增多是长寿的标志或征象。但根据观察,中年男子外耳道周围的耳毛异常增长,尤其是耳屏上较浓黑的耳毛,这是一种动脉硬化的征象或表现。

为何外耳道口周围,尤其是耳屏上是耳毛异常增多增粗的最明显部位呢?

这可能与耳屏是全身皮肤表面唯一的独立皮瓣有关。耳屏上耳毛的分布特点是:耳屏顶端中央区域稀少而周边区域稠多;内侧耳毛多、密而外侧耳毛少、稀。

这种耳毛分布特征可能与血液供应的独特性有关。除耳屏外,耳垂也常见耳毛异常增长。

观耳辨病的几个要点

1. 两眼平视,用拇指和示(食)指轻轻捏拿患者耳郭,由内向外、自上而下顺着耳郭的表面解剖部位,仔细察看。

2. 发现可疑有阳性反应物存在的耳穴后,用示(食)指或中指顶住该部,然后借助拇指的力量对其上提、下拉、外展,由紧而松,由松而紧,仔细辨认阳性反应物的大小、形状、色泽。双耳应进行对照观察。

3. 若发现皮下或皮内有可疑结节、条索状隆起等病理反应时,可用拇、示(食)两指捻揉或用力做前、后、左、右触摸,辨认其大小、硬度,可否移动,边缘是否整齐,有无压痛等。

4. 观察三角窝、耳甲艇部位时,应借助中指顶起耳郭,并用探棒拨开耳轮脚或对耳轮下脚及耳轮,以充分暴露望诊部位。 YxRzbfYfhwZxJlQ6FDAxqIA31NxO7xN+SfnJFpwFgtlU/XjFq1Zjz1SfUh4U8Kl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