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社会运行的历史有力地驳斥了那种认为道德自古以来就是永恒的、一成不变形而上学的观点。但是,道德社会运行的性质和方向是什么?它有没有规律性?这是我们在对道德运行的历史类型进行考察之后所必须进一步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只有进行辩证的、历史的分析才能做出科学的解答。
有的伦理学家,特别是一些现代资产阶级伦理学家,否认道德的进步,认为在道德上人类即使不是倒退的,也是停滞不前的。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它的要害是把人类道德的变化同剥削阶级的道德衰落混为一谈,它实质上是没落阶级的悲观情绪在道德上的反映。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是一个按照自身的客观规律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前进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道德发展的性质和方向,肯定了道德社会运行是一个前进的过程。道德的进步绝不是什么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出现的现实社会发展倾向的表现。
那么,道德进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道德对社会解放和个人精神完善产生良好影响的可能性在不断增长。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从上节关于道德运行的历史类型的简要考察中就可以看出,即使到了阶级社会,剥削制度的更替虽然在本质上只是从一种剥削形式到另一种剥削形式的转换,但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剥削形式的更替却在实现着人类沿着社会解放、扩大个人发展可能性的途径在逐步前进。奴隶在最残酷、最野蛮的奴隶制剥削方式面前,处于毫无道德保障的地步,农民则已经有了拥有同自己的压迫者做斗争的起码的道德手段了。封建主的任意妄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传统的道德要求、戒律和风俗习惯的约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道德进步的趋势更加强了,它使劳动者摆脱了人身的依附关系。尽管资本主义社会关于人的尊严、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博爱等等,只是一些形式的规定,对于资产阶级来说,完全是一种“摆设”,是掩盖他们阶级专政的“遮羞布”,但是它们却在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反资本主义斗争提供了社会前提,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觉,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个人尊严,促进他们的团结和组织。正是在反资本统治的斗争中,无产阶级逐渐形成了集体主义的新道德,并以此来捍卫自己的经济的、政治的利益。由此可见,在被剥削者同剥削者斗争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斗争形式和规模的扩大,道德上的抗议在这一斗争中的意义和可能性在不断增长,道德日益有力地激励着个人精神的逐步完善,这不仅是社会进步而且是道德进步的毋庸置疑的表现。
第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范围在不断扩大。自从人类打破了原始社会氏族的狭隘界限以后,道德便成为一种全社会的现象,并且逐步扩大了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范围。在奴隶社会,奴隶被当作“会说话的工具”,尽管他们也形成了自己的道德,但他们是被排斥在社会的道德生活之外的。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道德虽然是以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为基本原则的,但它在传统、习俗的形式中同时也规定了“高等人”和“低等人”双方的义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随着封建的闭塞状况的打破,道德则深入到了封建社会那些传统、习俗所达不到的领域。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道德问题的不断提出,新的道德领域也不断开辟,如“生态伦理学”“宇宙伦理学”等等的出现就是证明。应该指出的是:真正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才有可能。在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成为社会生活一切领域的法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将使道德在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将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由于人们社会积极性和觉悟性不断提高,调节人们行为的政治方式和法律方式将越来越多地让位给道德方式。
第三,道德的认识论内容在不断加深。恩格斯早就指出:“在道德方面也和人类知识的所有其他部门一样,总的说是有过进步的。” 人类在道德认识上也经历了一个由相对真理逐步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它的历史表现是:首先,从道德本身来看,道德作为人们“实践—精神”地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它在识别社会关系、提供关于人的生活价值和目的的客观知识方面,越来越成为有效的、敏感的工具。长期以来那些作为道德伴侣的宗教教条、社会偏见、无知盲从在逐渐消亡,传统的因袭、陈腐的陋俗在逐步地被打破,这一切都是道德认识内容不断加深的结果。历史发展的趋势表明:道德作为个人评价和内心活动的知识,越来越把人们的生命活动同社会进步趋势联系起来,把先进的世界观同个人的生活情感领域联结起来。其次,从作为对道德进行理论考察的伦理学来看,它也在发展,在逐渐地更深刻、更确切地揭示人类道德的奥秘。全部伦理思想发展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都深刻地证明:对于道德现象的理论研究和认识的发展,越来越给道德以先进的世界观基础,有力地指导了道德本身的发展,促进了道德中的先进内容逐步深入到人们的道德生活和社会风尚中去。
第四,道德调节的方法在不断完善。道德运行的历史过程还表明:从氏族社会的外部超自然力的强制,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宗教仪式、传统风俗、礼仪制度,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总的来讲,道德调节的方法是沿着人们在道德上的主动性逐步增强的方向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积极性内容,逐步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牢固树立起来,成为人们的道德习惯。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和谐统一;人们的道德自觉性迅速提高,不仅越来越要求单纯地履行道德义务,而且还要求自觉地提出和实现崇高的道德目的,人们越来越成为追求高尚的道德价值、创造良好的道德关系的主体。可见,人们道德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们行为的道德调节方法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五,个人道德意识的结构和功能也在不断地丰富。个人的道德意识是人们的道德关系赖以健全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导人们实现道德行为选择,进行道德活动的内在动因。道德运行的历史过程表明:人们的道德意识在逐步地丰富,它越来越成为能够积聚人们心灵、感受、希望、意图的最复杂运动的东西。个人道德世界的感情财富在不断增长;个人的道德责任感在逐步增强;自我教育的作用在逐步提高;道德选择的可能性在逐步扩大。这也就是说,个人完善的道德动力、道德需要在发展。这一切正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累在个人道德世界中的体现,它成为道德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社会进步决定着道德的进步。历史上世代相传的各代人的不懈努力、先进的社会力量的斗争,为人们的新的道德意识的丰富、道德关系的发展、道德活动范围的扩大,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更良好的条件,使道德的发展成为从一个水平向另一更高水平前进的运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进步的学说,深刻地证明:一切关于道德发展的虚无主义的、悲观的论调是毫无根据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肯定道德的社会运行是一个前进的过程,但同时又坚决排斥那种认为道德的进步是单纯的直线上升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进步都是具体的,都有其特定的辩证性质,道德的进步也是如此。因此,只有坚持唯物辩证法,才能阐明道德进步的特有的真实过程,揭示道德进步的客观规律性。
那么,道德进步有哪些规律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此做了科学的回答:
第一,道德进步是一个通过善和恶的矛盾斗争而实现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善和恶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不是简单的发生变化,而是错综交织于社会的风尚之中。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恶往往作为一种“杠杆” 推动着社会的前进运动,旧的美德则因此而陈腐,最后销声匿迹。在阶级社会中,倒退和绝境往往是道德前进的伴侣。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总是“像可怕的异教神像那样,只有用人头做酒杯才能喝下甜美的酒浆” 。列宁也曾经指出,一个新生婴儿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剧烈的阵痛,并且必然会带出一些应该丢到垃圾里去的脏东西。新道德的产生也正是这样。某一时期社会上的道德的逆转和衰退,往往正是新道德产生的先声。人类就是这样克服和解决一些道德问题,又会遇上新的道德问题。道德的进步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矛盾斗争的极为复杂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进步是一个中断性和连续性、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辩证过程。历史上任何新道德的产生都是对旧道德的否定,但它又保留旧道德中那些积极的可供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如果不是这样,新道德就不能成为道德前进的更高一级类型。这就使道德的发展成为一个客观的中断性和连续性、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辩证过程。这是一个人类在道德上从相对真理逐步地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人民的道德是对它以前优秀道德遗产继承的产物,但也不能否认剥削阶级道德作为人类道德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也具有某种积极的因素。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沿着劳动人民的道德和剥削阶级的道德两条不同的路线发展的,但如果把这两条路线看成只有斗争的一面,而没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面,那也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在道德进步的问题上,唯物辩证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同样发生作用,我们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方针。那种用道德的阶级性来否认道德的继承性的观点,同用继承性来否认阶级性的观点一样,都是不能成立的。列宁在批判那些宣扬“我们不需要继承的联系”的所谓“无产阶级文化派”时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是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的合乎规律的发展。” 很显然,列宁这里所讲的“无产阶级文化”,当然包括无产阶级的道德文化。总之,在道德问题上,没有变革就没有发展,没有继承就没有前进,这是道德进步的又一个客观规律。
第三,在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和其他先进阶级反对腐朽势力的斗争,是道德进步的动力。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统一的道德便分裂为阶级对立的道德,道德的进步便受到阶级斗争的强烈影响和制约,以至离开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就不能理解道德的进步。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革命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也是道德进步的动力。被压迫被统治的阶级为了革命,就必须加强团结、互相关心、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特别是革命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阶级利益的关系上,总是能够高瞻远瞩、深明大义,把阶级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甚至为了本阶级的长远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正是在革命斗争中,才不断地形成和发展了革命人民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并一代一代地相继留传下来,成为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轴。杜林曾经荒谬地认为“暴力的任何应用都会使应用的人道德堕落”。对此,恩格斯指出:“每一次革命的胜利都带来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跃进!” 劳动人民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的主力,他们才是道德进步的主要推动者,他们的道德是相递承袭和不断进步的,代表着人类道德进步的主流。剥削阶级的道德则是在剥削统治劳动人民的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当一个新的剥削阶级处于上升阶段,由于它代表社会前进的方向,并且同其他一切非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还多少有些联系,他们对旧的剥削阶级的道德的腐朽方面有所否定,并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发展了新的道德关系。他们的道德对人类道德的进步是有积极贡献的,对劳动人民的道德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他们道德的积极内容在以后的时代里,是不会被磨灭的,而只会由新的先进的社会力量加以继承并不断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阶级的分化,随着剥削阶级从上升到没落的转化,剥削阶级的道德必然要走向堕落,并激起新的阶级的新道德的产生和发展。道德的进步就是这样随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变化发展而矛盾交错、兴衰进退、曲折地前进的。
第四,道德的进步,还要受到其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治、法律、科学技术、文化教育、艺术、宗教等等都无不给予道德的进步以一定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特别是政治和法律对道德的影响和制约更为重大。关于这点,我们在前面的第二章 第三节中已经分别有所论述。
总之,要使人类道德迅速进步,从根本上解决道德问题,就必须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水平,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加强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