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走在路上,可以看见,学生党和上班族都迈着快速又规律的步子,偶尔还夹杂着一些跑动,每个人都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行,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早晨。
如果你抓住一个人问,为什么他行色匆匆,他们只是觉得你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其实也不难猜到,他们忙着生活,忙着学业,忙着挣钱买房买车,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在夕阳西下的下午喝一杯茶,也没有时间停下来看看路边的花草,他们没有时间坐下来聊聊天,甚至没有时间好好睡个午觉。
有一位名人,他出名的地方在于他在学术领域的领先,更在于他的忙碌,整天地忙碌,从不与人谈及闲事。
一日,他因为生病不能工作,因此便思量去访友,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他就被朋友庭院里的一株桂花树吸引了,连连赞叹他们家的桂花很香。主人说,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这样香甜的。
“你们家最近装修过吗?”名人问道,他不记得之前的庭院样子。
“没有啊,你来过我家好多次,怎么会这么说?”主人疑惑地问。
名人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以前都来去匆匆,别说朋友家的装修摆设了,就连门口那一棵茂盛的桂花树他都没有注意到,要不是这次闲下来。估计自己都不知道朋友家还有一棵香味这么浓郁的桂花树。
当我们的生活被按下“快进键”,我们会本能地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以至于排队的时候老是想着插队,找一个便捷通道。和别人说话,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就不用两句话。看电视必须用电脑或者手机,为什么?因为可以快进。
其实,如果我们一味地让生活快进,我们就会忘记照顾家庭,善待家人和朋友,善待自己。如果我们一味地让自己快进,那么我们只会背上沉重的枷锁和包袱,失去许多做人的欢快和轻松。
不妨让自己的生活慢下来,享受休闲自得的日子,去领略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感受宁静淡然的田园风光,享受家人间的温馨愉悦。只有这样,我们的身心才不会疲惫,我们的生活才会从容美妙,其乐无穷。
有一个人走在乡间小路上,天阴欲雨,路上的景色非常美。此时过来一辆摩托车,这个人拦下摩托车问路:“请问到青山村还有多远啊,对面那座村庄就是吗?”骑摩托车的人回答说:“是啊,就是那个,我是那个村子里的人,我可以带你去。”
这个人摇摇头说不用了,自己可以走过去,骑摩托车的人道:“这天快要下雨了,赶紧跟我到村子里避雨吧,我家还有热汤呢。”这个人依然摇头,感谢对方后,仍表示自己可以走过去。
摩托车掀起一阵尘土离开了。不一会儿有一个赶着牛车的老伯过来,这个人反倒主动要坐老伯的牛车,老伯问:“我刚刚看到一辆摩托车过去,你不坐摩托车,反倒坐起我的牛车来?”这个人回答:“老伯,我来到这第一目的是看风景,第二目的才是到达青山村,虽然快要下雨了,但春雨并不大,所以我不着急,我就在您的牛车上好好看看风景。”
据说阿尔卑斯山山脚下竖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
的确,珍惜时间、高效率做事是正确的,但切不可因此忘记了生活的本质,不要把自己置于一个忙碌的世界里。以旅游为例,急匆匆地路过又有什么意义呢?生活也是如此,走得太快你就看不清沿途的风景,一路向终点冲去,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要有骑着蜗牛看风景的心态,慢悠悠地把眼前的美景尽收眼底,这是一种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急不躁,带给自己愉悦的心情。
匆忙是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那么我们要如何摆脱“人生匆忙症”?心理学家认为,上班族们应确立自己远近期的人生目标或者工作目标,同时把目标分解成每一周或者每一天的计划。“人生匆忙症”的根源在于生活节奏过快带来的压力,要想摆脱“匆忙症”,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生理调整。
身体上的疾病容易影响神经系统,使人产生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有健康,才有快乐,确保身体健康很重要。
第二,心理调整。
压力有时来自外力,有时来自人们内心对人对己的期望。适当降低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值,不要苛求完美,有助于帮助你获得满足感,消除焦虑,缓解内心的紧迫感。
第三,调整生活节奏。
试着走路慢点、说话轻点,或者在不需要时丢掉手表、忘掉时间,下班后试着忘掉工作,参与一些娱乐活动,学会享受悠闲,为自己的大脑放假。
第四,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情绪发生“异动”时,人际关系和谐的人总能找到倾诉对象并及时排解。所以,多花点时间在家人和朋友身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