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扒出体内的“小社会”

多重人格分裂症的来源正是我们人类的潜意识,正如心理学者所说,世界上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出现了问题。意识存在于我们的身体中,我们的身体之于意识像极了一个很容易被掌控的提线娃娃,而庞大又飘忽不定的潜意识并不是我们所能够掌控的,一旦它们发生了任何变故,我们就只能坐以待毙。现代社会中,心理医生对人们进行精神分析来确定病人是否患上了人格分裂,其实就是在诊断和分析潜意识。

人格分裂于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人们对它的认知途径大多是一些外国电影。例如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上映的《惊魂记》,这部电影就是围绕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旅馆老板展开的。不过那时还没有人格分裂的概念,人们只是把它简单地归结为普通的精神疾病,知道的人也非常少。但是随着社会和心理学的发展,人格分裂被用作电影题材,广泛地呈现在了大众眼前,使大众对其有了一些明确的认知。

美国电影《24个比利》讲述了一个人的身体中除了他的主人格以外,还存在着其他二十三个人格。而这些人格在性格、年龄甚至是性别上都相差甚远,有的聪明且精通艺术,有的暴力且智商普通。被这些人格支配的身体会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区别就在于这些人格都生活在一个人的身体中,组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小社会”,有着各自的生活。

美国电视剧《犯罪心理》讲述了众多患有人格分裂的人,因为他们身体中的另外一个人格拥有暴力倾向或血腥残忍的性格而成为犯罪者。这些剧情和演员对人格分裂的各种表现都把握得非常精准,使观众对精神科或者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一系列的疑问成为大众探寻研究的方向,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人格分裂?患有人格分裂的病人又有什么临床反应?是否如美国影视剧所演绎的一样,充满血腥暴力?主人格是否真的对其他人格所犯下的罪行一无所知?

人格分裂除了解离性人格疾患以及人格分裂这两个学名以外,还有一个更加陌生的名字——“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心理学上的解释就是患者存在多个人格,并且这些人格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也无法正常地对自己的真实身份进行准确叙述。通俗地说,就是人格在分开后就不认识自己了。我们可以将身体外表当作一个外壳,用来盛放人类的内在人格,人格分裂就相当于在这一个人体容器中盛放了多个人格,这些人格都有对身体的使用权,当然他们不是同时使用,而是一个一个轮流使用身体,彼此之间没有冲突。虽然他们已经将人体支配权的时间分配好,但是每个人格之间并不相识,各自独立。

“身体”是人格暂时生活的载体,我们在对镜梳妆的时候,镜子中的样貌就是这个外壳的外在形象。“人格”是一个人日常的行为习惯、讲话方式,还有细节上的各种小习惯等等。这就像每天走路时发出的声音,这个声音因为自己的行走习惯而与别人不一样,在家里等待的父母听到楼道里传来的走路声音,便能听声识人。父母仅凭声音就能够分辨出自己孩子的脚步声,是因为每个人在走路的时候有轻重缓急的分别,同样的,走路习惯的不同也会带来声音的不同,这个是独属于你的脚步声,也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音色或脚步声分辨人物身份便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存在于身体中的人格就是一种独属于我们自己的气质,它包含了我们的气息、性格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惯和处事方法等等,具有别人永远也不可能模仿的独特气质。 6iqctM2LSED2rUilX9PzCR0gq7+PLgcg5v76mn7uFBaucODVmkz8tTlp8PRWia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