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所谓“美食”,你是不是选择了最“美”的食物?

第一印象又叫首因效应、首次效应、优先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钦斯于1957年首次提出,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后期交往关系的影响,强调的是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三十道题的一半,让学生甲做对的题目集中出现在前半部分,学生乙做对的题目集中出现在后半部分,然后让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比较之下发现:多数被试认为学生甲更聪明。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却是最牢固的。如果第一印象是肯定,就像初次见面留下了很好的影响,那么后期的评价就会偏向于美好,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一系列行为的解释;如果第一印象是否定的,如初次见面就引起反感,那么后期的评价就会偏向于厌恶,人们就会对之很冷淡,甚至在心理和实际行为中产生对抗的状态。

罗钦斯同时提出了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一些事物的认识中,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要好于前面和中间部分的现象。信息中间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就越明显,原因在于前面得到的信息在记忆中因为记忆本身的属性而变得模糊,而后面的信息因为刚刚接触在记忆中的作用显得明显。也就是说,当多种事物一同出现,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事物。这也是其与首因效应的差别所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往往对近因效应缺乏认识以致处事虎头蛇尾,当然这也与个体在整件事情中的自我损耗有关,研究发现,人们在前期投入的意志力越多,后期能投入的意志力就会越少。近因效应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利用最近的良好印象去冲淡之前的不好的印象。在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冷战,一方首先道歉,往往会赢得另一方更多的亲密与友好。放在美食上来说,如果饭桌上陆续上了几十道道菜,饭后回想,能记住的似乎也就只有后面尝的几道菜的味道。如果一家餐厅一向很受欢迎,你也常去,最近一次侍者的服务态度却极其恶劣,那么你对这家餐厅的好感势必会急剧下降,过往那些干净整洁的优点甚至都会被忽略,以致往后的就餐次数减少,甚至不再光顾。

若说起第一印象对于美食的影响,认知应该是这样的:一款食物是好看的,那必然是好吃的,这是一种心理定式。例如一位食客非常喜欢甜品,她还关注了某家蛋糕店的公众号,每天刷一刷朋友圈,看看蛋糕店是否上了新品,像百香果菠萝蓝莓慕斯、树莓芝士蛋糕、三月弥生、松子海苔芝士蛋糕等等,只要有好看的蛋糕甜点她都会去试一试,一来二去,成了那家蛋糕店的常客。“玉盘珍羞直万钱”,一份美食不但外观要美,盛放的器物和用餐的环境也要美。古人颇得此中真趣,刘伶宴饮于竹林;葡萄美酒要配夜光杯。精心制作当然需要“高配”,北欧创意几何盘、日式和风寿司盘等眼花缭乱的食器,柔美灯光、舒缓音乐、有趣的装潢,这些都是美食的加分项。同一款美食,环境好、食器好看的那款往往更加受人青睐。

脏乱差的环境是真的影响胃口,实际上,简单的环境对垂涎美食的吃货来说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访一道名吃,不必非在繁华之间,它可能只是狭长小路上的路边摊,借以维持着几乎失传的手艺。在铺天盖地的“美食节”中,那些简陋的帐篷一撑,没有座位,只好边逛边吃,也能吃的心满意足,要的就是这种氛围。

一款食物好看,其制作者必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诚意,没有人喜欢不完美的作品,尤其制作者更加喜欢精益求精。从这个角度来看,好看的确实是好吃的。再者,食物的颜色往往代表着食物的口感,这也是一种心理定式。一盘颜色红艳的菜,会给人带来辣味的口感认知;一碗清汤寡水的面,却会给人一种寡淡无味的口感认知。

当然,美食界也存在“徒有其表”的食物,直令吃货们感叹浪费了好看的外观。

那么,卖相不佳的食物是否真的不好吃呢?这也未必就像榴莲和臭豆腐,它们可谓美食界的异类,别的食物都是闻着香吃着也香,它们却是闻着臭吃着香。同理,如果一直以貌取“食”,说不定会错过很多上佳的食物。东北菜一向不拘小节,东北乱炖、白肉血肠好吃不好看,忠实粉丝们早就习惯了。说起来,河南胡辣汤倒很委屈。《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就曾说过,无论怎么拍,胡辣汤都是黏糊糊的不上相,当时甚至试过把摄像机埋在胡辣汤汤底,却依旧没有多大改观。但是有幸尝过的人都知道,其味道值得称赞,且满满的都是内涵。有一类菜比较极端,其菜名总令人没有胃口:还有一类菜因食材太特殊,怎么都拯救不了它的丑,如毛鸡蛋、猴脑、狼蛛。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食材,我们见多了常规食物,当遇到一些近乎恐怖的菜肴时,比如蛇,多数情况下会望而却步,这源于经验积累的刻板印象。它可以通过直接经验获得,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可以通过间接方式获得,像“谈虎色变”。这种现象的积极层面是可以对某人或某事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弊端则是很容易受先入为主的经验的影响,以致形成错误或偏颇的判断,进而忽略个体或者事物的差异性,南方人都爱吃米饭,若是遇见爱吃面食的就会觉得奇怪,因为不合常理。就像食物,想到就害怕又怎么敢吃呢?说到底,还是食物的“面貌”影响了我们的认知心理,进而影响了之后的进食行为。

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仅仅是充饥、营养、好吃,还需要它具有更多的美感,以满足心理上的享受。俄罗斯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即是生活”。中国人对饮食的审美除了包含外形、食器、饮食环境,还有食物的香味名音。人们常说慕名而来,有时候吃一道美食也是慕名而吃。赵丽蓉老师的小品《打工奇遇》里讽刺了黑心商家,不过“群英荟萃”“琼浆玉液酒”等菜名确实很有意思。美好的东西,代表着美好的寓意,自然造就美好的体验。 ZSImMMlJIIKeBLjO8rrLxCPAjxTWnIAnYSVLanUEXWRvTRDkymDiCFbBj5p+jP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