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美食诱惑下的“瘾君子”

生物学家巴普洛夫发现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原始的机体自发的,如膝跳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增加刺激物,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将条件反射的原理应用在婴儿身上,验证了非条件反射训练具有的奖惩机制会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乃至性格。个体出现某种行为之后,会根据行为给予某种刺激,如果想增加某种行为,就给他期望的刺激,如果想减少某种行为,就撤销、减少某种刺激或者给他厌恶的刺激。比如孩子上课睡觉被老师罚站,罚站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从而不再上课睡觉,这就是惩罚,属于负性强化法。如果孩子考试得了满分,老师当堂夸奖他,并且授予小红花做奖励,奖励的目的在于让他再接再厉,争取更好的成绩,这就是奖励,属于正性强化法。这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外部刺激有即时反应和延时反应之分,这有点类似于即时满足,大脑往往很遵循生物本能,它更喜欢即时反馈。

同理,大脑本身具备的奖惩机制也是偏爱即时反馈的。当个体受到外界刺激产生多巴胺时,大脑的奖励机制就会活跃起来,个体在多巴胺的刺激下会感受到快乐,而为了获得更多的快感,大脑就会发出指令,让个体不断接受能够产生这一神经化合物的刺激或者行为。冰激凌会刺激机体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所以吃甜也会上瘾,只是还没有达到“让神经系统瘫痪”的地步。多巴胺更像是一个好奇的孩子,它会对一切新奇的事物产生兴趣,也会产生厌烦(参见柯立芝效应)。放在美食上来解释,在吃某种美食的时候,如果你感觉无比新奇,非常好吃,多巴胺就会增多,人就会感觉到快乐,便会多次去吃这个东西,时间久了,多巴胺便会对这类刺激产生“免疫”,这时就会觉得这种美食并没有那么好吃了。

成瘾的基础在于大脑的奖励机制,而发生成瘾则是大脑的神经系统在刺激下发生了改变。长期暴露在一定强度的外部刺激之下,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会减少释放量,多巴胺受体的活性也会减弱,这样一来,个体所产生的快感便会减少,这就是心理上的脱敏反应(脱敏反应可应用于医学治疗),这时候,个体就会试图增加外部刺激来促进神经系统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以达到原来的快乐水平。因此,大脑对于刺激物的关注更为敏感,神经系统显然已经和成瘾物产生了某种连接,在生活中也会直接忽略那些与成瘾物无关的刺激。长期的成瘾物刺激也造成了单脑内部结构中的变化,这样一来,大脑对于行为的控制也会力不从心,意志力明显减弱。

DeltaFosB(转录因子)像是触发的水龙头,它在大脑中是更多的关心量的一种存在,“越多越好”是它存在让大脑所产生的认知,多巴胺的消耗会激发它的作用,致使过量摄入、过度沉浸于刺激等。原本这一蛋白质是一种原始的存在,源于物竞天择的生存法则,动物在本能的驱使下不得不在进食上力求更多,在繁衍上力求更多,才能达到适者生存的目的。作为本能的存在,美国成瘾医学协会曾经提出食物和性是真正的上瘾。科学研究表明,行为成瘾和药物成瘾导致神经系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即二者成瘾的机制是一致的。

对于药物的成瘾治疗已经有很多相应的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改变成瘾就是要改变个体的认识,即对患者植入一种新的认知。家庭治疗则更注重家庭成员之间互帮互助,从家庭层面分析并解决问题。催眠作为心理咨询师常用的手段,也可以应用于成瘾治疗,上瘾的机制在于反射,而催眠则可以重新建立原有的条件反射并且对创伤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实际案例中也已经有很多患者通过深度催眠得到了治疗。患者经过催眠治疗,再次看到刺激物时能够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面对,而不会再想“越多越好”。成瘾的患者往往也会伴随某些心理问题,比如抑郁,人格多多少少也会受到影响,情绪时常不稳定,会沉浸在自责、难过之中而不可自拔,催眠能在心理上给他们力量,能较为有效的干预到患者的心理机能。 j1s6OegcjTH8Hvmx0PzNF6SPzVfxTqmeHrv8bihjjFuOIL4fqQxU46OW96YTty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