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应酬前,先来杯蜂蜜柠檬水吧

应酬本身需要耗费的心理能量远比日常工作要多,它是一种角色扮演和心理博弈,整个过程的发展轨迹在于你想获取什么信息以及你想释放怎样的信息。

角色,来源于舞台戏剧,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中个体所扮演的角色身份一般与个体的地位相对应,同时社会群体也会对扮演角色的个体产生与之对应的社会期待,比如老师教学生,老师要一丝不苟等等。在戏剧角色里,一个人可以扮演悲情的罗密欧,也可以扮演复仇的哈姆雷特王子或者诡秘的幽灵。同理,一个人是“父亲”、“医生”也是“儿子”“领导”,不同场景下,角色也会转换自如。一个角色能够打动观众,除了表演者的技巧之外,还需要他深入到角色里面,摒弃杂念,接纳角色的悲伤与喜悦,一些“某某某把谁谁谁演活了”的说法,便是角色的共情。同样的,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也需要高超的演技和设身处地的共情。

社会心理学对角色的分类有很多,并从获得角色的方式上,将一个人的角色分为先天赋予角色和后天角色,先天角色一般来源于生物因素方面,例如“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后天角色多为个体争取获得的具有社会性质的角色,诸如“牧师”、“演员”“话务员”“技术员”等。根据角色的相对自由程度又可以分为约束性角色和宽泛角色,约束性角色是有条件限制的(能力、学历等),例如“导演”,而宽泛角色的范围则比较宽,例如同学。根据角色的追求和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又可以分为利益型角色和道德型角色,商人属于利益型角色,警察则属于道德型角色。根据角色个体的意识状态又可以分为有意识角色和无意识角色,有意识角色一般是能被个体察觉的,目的性很强;无意识角色一般是个体未察觉的,时时刻刻发生的。分类只是一种区分,个体可能在一生中的每个时刻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被赋予不同的职能,也履行着不同的义务。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也曾提出过“面具人格”的理论,他提出一个人能够按照社会情境将人格中不受欢迎的那部分隐藏起来,根据大家的喜好展示最具优势的一面,这也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表现。他认为,每个人都会进行人格美化,但过于沉浸在人格面具中便会迷失本性。

角色扮演是我们的孩提时代很喜欢的游戏,几个孩子聚在一起,仅仅是角色扮演就能玩一天。但过于沉溺于角色扮演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影响他今后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些孩子在长大之后总会以自我为中心,承受现实挫败感的能力低,对他人的评价过于在乎,人际关系也会恶化。这种情况需要正向的引导。

在应酬这种社交性很强的活动中,参与者们很善于选择角色并且习惯演绎。朋友聚会,就要选择朋友的角色,席间要热络,要无话不谈,要给人如沐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的感觉;公司聚餐,就要同时选择同事和下属的角色,既要好相处又要惹领导喜欢,虽然很难,但个体往往能很好应对;谈判时的应酬最讲究,既要能显示优势又要给对方露出想露的破绽……

当人们在交际中扮演不熟悉的角色时,个体也会表现出紧张不安,除了做好心理建设,喝一杯蜂蜜柠檬水也是应对该场合的明智之举,柠檬的香气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蜂蜜中的糖能很好地补充神经元细胞需要的营养成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大脑也是这样的。演绎好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不需要剧本,用心即可。 SayP6RcWKdp97Sg2OLyIdYHSfFaH2D8F1j8bVSRyJw2ltxEIuv/Pupwn8Xzd4ha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