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情绪在左,美食向右

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分别掌握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丘脑、下丘脑一起组成了我们的情绪中枢,大脑中遍布的谷氨酸、羟色胺等化学物质也在影响着情绪的变化。心理学领域认为,大脑的化学物质的缺失,是造成心理问题的生理原因。

人在心情不佳的时候,所产生的压力会造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过度紧张,进而引起抑制或者促进胃液运动的情况,就会影响食欲和消化。人在高兴放松的时候、悲伤紧张的时候都有可能会大量进食,我们称之为情绪化进食,这也是导致体重增加的重要原因,这时候,美食可能会是奖励,也可能是一种安慰。

一般而言,情绪化进食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弗洛伊德首次提出,自我发挥调控功能需要本我提供能量,有时候自我并不能阻止本我目的的实现。而自我调控多用于对抗习惯和本能反应,就像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心理学家鲍迈斯特和泰斯夫妇发现自制力是一个持续的会消耗的东西,他们认为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会因为过度使用而损耗。人们如果在前一段活动中消耗掉的能量过多,那么后半段活动可用的心理能量就会相对较少,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能量的自我损耗。所以,在生活和工作的巨大压力下,如果自制力消耗过多,能够分出来控制饮食的心理能量也会比较少。心理学领域存在一个有趣的实验,志愿者们被分为两个组,第一组被安排听《咒怨》和鬼故事,第二组则被安排听《甜蜜蜜》和相声,两组同时进行,听的过程中会记录心跳频率和表情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被安排在第一组的志愿者大多出现了紧张、不安的情绪,他们在进食的时候,往往会神思恍惚,沉浸在之前的恐惧情绪之中,不经意间就吃掉大量食物。情绪化进食的人群往往是行动快于决策的,这是一种后知后觉的进食行为。

情绪化进食没有饥饿的感觉,只是想不停地吃下去,更甚者,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以及为什么吃,仅仅因为食物在眼前,吃就是结果和必然。心理治疗师将这种现象称为无意识进食。“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的哲学问题太过深奥,当一个普通人在非哲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时,一定是情绪出了问题。对于情绪化进食来说,进食的行为并不受思想的掌控,这更像是一种机械的、无意识的行为。

要抑制情绪化进食,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进食行为,在不该吃东西的时间克制进食的欲望,可以去操场跑几圈,打开电视寻找感兴趣的节目等转移注意力。一般来说,因为压力产生的进食欲望会持续10~20分钟左右,在这期间,若是能够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便能有效避免情绪化进食的行为,诸如,在正餐时间,吃八分饱能有效地改善进食问题。吃食物之前,关注它的成分组成,从健康角度考虑是不是可以多吃。糖和脂肪能够增加大脑中内源性类鸦片物质的存在,这是一种人体内类似于鸦片活性般的物质,这也说明,大量进食在一定程度上便类似于“吸毒”。

改善情绪化进食最重要最基础的一点就是管控情绪,这与自控能力息息相关,而自控本身也是自我损耗。鲍迈斯特和泰斯同样提出,意志力就像肌肉,会通过锻炼慢慢增强。所以,改善情绪化进食可以适当、逐步地减少额外进食,避免情绪释放的时间过度集中。心理学实验表明,榜样可以对自我损耗形成补偿,因此,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向那些公众人物(例如明星),发现他们身上的自控力,并以此来激励自己,以补偿自己控制情绪和控制饮食的意志力。

心情和美食总是息息相关的,心情影响着进食,而进食同样也在影响着心情。

食物本身所含的物质包括香气作用于人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甜食会增加大脑的“鸦片”物质,使人产生兴奋和愉悦的感觉,在心情失落的时候适当进食。嗜好吃辣的人往往脾气火爆,如果容易动怒,不妨少些吃辣,多吃一些清淡食物;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时,不妨多吃一些干果类食品,以补充因为焦虑而缺乏的镁元素;如果情绪紧张不安就来点奶制品,其中富含的多巴胺能调节人的紧张情绪;全麦面包能够提高大脑内色氨酸含量与水平,精神萎靡的时候,可以用它来充电。 6vnmpRDZwEnz+SI66CDfg5QjwK8ogdfO3Vt6snaIPmeSJ7u5fsL2h6jW/93GEZ9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