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亲妈的锦鲤日常
池陌 |
本书由晋江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 · 侵权必究 |
这是十二月中旬的一天,夕阳斜下,天光暗淡,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吹过,把小镇残存的暖意也掠夺的一干二净,方锦西缩着脖子想,这个叫西伯利亚的地方似乎每年都会来冷空气,如果放一个玻璃罩把这个地方罩起来,冬天是不是就不必这么冷了?
方锦西胡乱想着别的心思,直至林巧珍叹着气强调:
“我说的你听进去没有?你一个单身女人要养两个孩子实在不是容易的事,吃喝拉撒都是问题,倒不如一狠心……”
“我给你联系好了人家,对方答应给你一笔钱,你也别怪妈狠心,谁家当妈的不心疼闺女?现在全村谁不议论?都说你是在城里被大老板包养了,又被人家大老婆发现,连孩子一起被撵了出来,妈这么做也是没办法。”
“知道你不忍心,头几天肯定会想得慌,习惯了也就没那么难,长痛不如短痛。”
方锦西脸色状似寻常,继续听着林巧珍的话,眼睛却不着痕迹地瞄向镜子里那张陌生的面孔,几次之后,她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挣扎出来,敛去心里的慌乱后,她的大脑依旧是空白的,无力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眼下能做的便只是走一步算一步。
按照林巧珍所说,原身也叫锦西,只不知道字是否和她名字一样,原身年纪不大,二十出头,因为没继续读书,便学人家去城里打工,这年头去大城市务工是赶潮流的事,但对农村人来说,看家守室过日子也很重要,全村结伴出去的几个小姑娘,没几天就碰壁回来了,可方锦西却在省城待了半年,半年后她大着肚子回来,引爆了村里的热点,茶余饭后村民少不了猜测她几句孩子生父的事,可方锦西嘴巴紧,死活不说,等孩子生下来,却没有男人来认时,村民们这才笃定,这方锦西在外面肯定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否则也不会一个人大着肚子回来,被包养的说法就这么流传出来了。
而原身在怀孕时肚子就比寻常人大一些,怀孕后期甚至要卧床休息,到了生产那天,林巧珍找了接生婆给她接生,接生婆接了一个,方锦西那肚子还大着,这才惊觉,这肚子里还有一个。
就这样,方锦西连医院都没去,稀里糊涂在自家生了一对龙凤胎。
未婚生子本就够惹人非议,更何况还生了对龙凤胎,这俩孩子一生下来,没把方家人急坏了,倒是把村子里一干七大姑八大姨着急坏了,天天帮着合计怎么处置这两个孩子。
来要孩子的人很多,方锦西刚生完,对孩子有感情,死活不松口,就这样稀里糊涂过了两年。
眼下孩子还不到两岁,就有几十户人家上门打听,都要把方锦西的孩子买过去养活,林巧珍伺候了外孙外孙女两年,自然是舍不得的,可问题是眼见着孩子大了,要不趁他们懂事前送出去,以后也就没机会了,有这俩个拖油瓶,锦西年纪轻轻,想再结婚就难了。
林巧珍就是再舍不得,也不得不为闺女的未来着想,凭她闺女这模样,十里八村谁不夸赞?可偏偏锦西做出这等糊涂事,眼下错误已经酿成,好在生的是龙凤胎,有一些没孩子的家庭抢着要,前几天就有一个城里的家庭托人上门询问,说是会给锦西一千块钱,还说他们家庭好,孩子不用受委屈,林巧珍想来想去,也就同意了。
这不,就来跟锦西说了。
“妈说了那么多,你考虑得怎样了?”
方锦西回神,眼下看起来时代不发达,这年头的女人未婚先孕是大事情,更何况一生就生了俩,实在难以养活,林巧珍和原身已经说好了这事,原身看着俩个娃,心里生出不舍,临了变卦,这不,林巧珍又开始劝说她。
原身是不愿意把孩子给出去的,方锦西甚至猜测,原身让她穿越过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
世道再难,把孩子卖了这种事,锦西真做不出来,想了片刻,她道:
“妈,我已经决定了,你放心,等开春,我就离开这里,不会给你找麻烦。”
林巧珍直擦眼泪,“你这孩子,妈是在赶你走吗?妈是为你着想,你说你,死也不肯说孩子的亲爹是谁,你才二十出头,带俩孩子,你这辈子不打算找人了?”
锦西一哂,谁规定女人就必须找个男人?前世的她是不婚不育族,谈恋爱可以,结婚免谈,世人都说单身女人不容易,可她还不是活得好好的?有钱有闲没家没孩子,日子不要太潇洒,找个男人还得伺候又要给对方暖床,说不定离婚了财产还得被对方分一半,锦西想来想去,没想到结婚生孩子有什么好的。
“不找还自在。”
“你……我看你是想把你妈气死!以后有的你后悔了!”林巧珍擦着眼泪走了。
她一走,方锦西彻底放松下来,再说下去,她真怕自己露出破绽。
……
当下俩个小萝卜头站到了门口,俩人盯着二十多厘米高的门槛,艰难地抬起小脚跨过来,他们脚步不稳,身体晃荡几下,跟喝醉似的,小屁股也一拽一拽的,还好最后安全着陆。
锦西看得心惊肉跳,见他们终于进来了,才忍不住松了口气。
下一秒那个面黄肌瘦的女娃子就抱住她的腿,哭道:
“妈,我不走!”
男娃在一旁盯着裤子的妹妹,面无表情地说:“我也不走!”说完抱住锦西另一条大腿。
锦西浑身僵硬,这就是传说中的抱大腿?
好!很好!锦西笑得面容僵硬,其实吧,有两个孩子也是件不错的事,是吧?是吧?她极力劝说自己去接受,可心里却忍不住想要叹气,作为不婚族,她从未养育过孩子,从前更是见了孩子就头疼,眼下忽然有了孩子,还一次来了俩,她真怕自己会撂挑子不干。
锦西笑得勉强,“没人送你们走。”
“婶子说了,你把我们卖了。”妹妹小芝麻告状。
哥哥小团子继续面无表情地补刀:“卖了一千块!”
锦西噎了一下,不敢相信道:“谁说的?”
“他们都这样说,七表婶,八大姑,表叔、表婶、大哥哥、二哥哥、三弟弟、四妹妹……”
小芝麻像复读机一样念叨着所有人的名字,锦西听得头疼,赶紧叫住她:
“够了够了!听得我头大。”
小芝麻还嫌不够,满眼谴责地看她,还强调:“好多人说!”
“他们骗你的。”
“不卖。”锦西还特地补了一句,“你们太小了不值钱,卖孩子就跟卖猪一样,要胖的才值钱,你看你们浑身没二两肉,我卖给谁?”
小芝麻歪着头,认真地思考着这话的可信度,半晌才点点头:“嗯!芝麻瘦,不卖!”转头指着哥哥补充:“哥哥胖,卖哥哥!”
锦西仿佛看到了哥哥那一头黑线,话说这还真是亲妹,坑哥没商量!
……
锦西套了他们很久的话,鉴于俩孩子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很普通,锦西过了很久才搞明白,这个家的大概情况,她还没来得及把事情理清楚,就听芝麻揉着肚子喊:
“妈妈,芝麻饿!”
“饿就吃芝麻咯。”
“芝麻怎么能吃呢?”
锦西怕她没完没了,赶紧下床查看孩子的吃食,这年头的孩子,奶粉是不用想了,家里稀饭都照人影,原身没有任何收入,带着俩个娃住在娘家,原本生活就够拮据,平常孩子也跟大人一样,吃米汤和饼。
锦西虽然没养过孩子,却大概了解,放在后世,俩岁的孩子两餐之间至少要喝点奶,吃点小食水果,可这时候什么都没有,以至于芝麻和团子虽然两岁,却都毛发稀疏,个子也不高,看起来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锦西翻了下钱包,钱包里还剩两块钱,这里是农村,不知道买东西方不方便,她正要拿钱出去,一抬头却瞥见门板上的挂历,盯着挂历上的数字,锦西许久不曾回神。
1993年12月中旬,她竟然穿越回了九零年代,难怪放眼看去,村里只有一家盖了楼房,整个村子大部分人家住的是平房或者瓦房。
后人总爱说想当年,而锦西直接回到了当年。
方锦西脑子有点乱,想静静。
“妈?妈?”芝麻拽拽她的衣服,低声说:“我想吃糖。”
锦西盯着眼前这个面黄肌瘦的小丫头,还有一旁故作高冷的小男孩,真是欲哭无泪,穿越就算了,一来就塞给她两个娃,问过她意见了吗?有两个娃就算了,还让她回到九零年代,虽说这是个方兴未艾的躁动年代,可怎么躁动却是个问题。
锦西之所以对九十年代印象深刻,跟她前世的职业有很大关系,前世的锦西是个财经记者,采访过许多成功人士,而绝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在九十年代发家,说这是个黄金年代一点也没有夸大,九十年代,百废待兴,国家对一切产业都持有开放鼓励的态度,眼下地产业刚起步,一线城市的最高房价已经涨到千元,很多人把目光瞄向房地产。互联网刚萌芽,许多国人甚至连互联网的概念都没有,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还没有提出,没有人能想象得到,未来互联网会发展到后世的程度,此时的中国,远不如后世发达,可机会却遍地都是。
身为一个财经记者,她深知这个年代的机遇在何处,只是……
盯着手里的2元钱,锦西苦笑,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年头很少有人去银行存钱,也就是说,原身全部身家加起来就只有这么两块钱,两块钱能干什么?好在吃喝都在家里,否则连一个星期都过不下去。
正想着,一阵臭味飘来,正当锦西以为是哪家马桶漏水时,又忽然意识到,臭味的来源是小芝麻,小芝麻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表情纠结,锦西意识到事情不对,赶紧把她往外拉。
“马桶!卫生间!上厕所的地方在哪?”
芝麻眨眨眼,一脸无辜的表情,表示她不知道。
一旁的肉团子指着门后一个木板搭建的“建筑”,喊道:“厕所在那边!”
锦西赶紧把芝麻抱紧去,可芝麻年纪太小,整个过程还得她扶着才不至于掉下去,一辈子没养过孩子的锦西,感觉到了来自90年代的纯正味道!
这酸爽的感觉,也是没谁了!
把娃的大事解决了,锦西整个人都不好了,她这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她是真的变成俩个萌娃的亲妈了,而对于一个两岁孩子来说,吃喝拉撒都难以完全自理,照这样下去,她天天带孩子就能累死,锦西当即决定从今天起要训练俩个孩子自己吃喝拉撒。
解决完孩子的大事,她再也没心思去小卖部,她偷偷跑到家里的厨房,找到一个地瓜扔进刚烧完的大草锅锅底,过了一会,翻动一下,等地瓜烤得焦焦的,再用树叶子把地瓜给包出来拿进屋里给俩娃吃。
好在芝麻和团子很容易养活,俩人一人一半,吃得贼香,尤其是芝麻,吃得满嘴都是,见锦西不说话,她眼珠子滴溜一转,把地瓜放到锦西嘴边。
“妈妈吃!”
锦西一怔,摇头道:“妈妈不饿。”
“不,妈妈吃!”芝麻说着把地瓜塞到锦西嘴里,锦西不得已咬了一口,一旁的团子见了,把自己的地瓜给芝麻咬了一口,兄妹俩一人一口吃着那半边地瓜。
地瓜吃完,芝麻奶声奶气地说:“妈妈别把芝麻卖了,芝麻吃的很少。”
锦西心里莫名不是滋味,她忍不住摸摸芝麻的头,笑道:“妈妈不会那么做,你要学着相信妈妈。”
芝麻似懂非懂地点头,团子也在一旁无声觑着锦西,似乎在思考什么。
……
芝麻和团子是原身起的名字,按理说九十年代最流行叠字的小名了,比如晨晨、婷婷、娇娇、小小之类的,这年头的乳名很重要,因为大部分孩子都是上学后才用大名,原身当初图省事,直接用了芝麻和团子这种吃食做名字,倒是无意中赶上了后世的潮流。
芝麻和团子长得都不错,就是瘦了点,尤其是芝麻,耳朵上面横扎着俩个小辫儿,眼睛大大的,嘴抿着的时候看起来很不好惹,一看就是个很厉害的小丫头,而团子虽然年纪小,却颇有气势,看人的表情一点也不像两岁的小孩,做事也比妹妹稳重。
原身虽然日子过得稀里糊涂的,可生的俩个孩子却都非常漂亮。
饶是锦西这种不喜欢小孩的,看着也忍不住心生怜爱。
晚饭期间,锦西带着芝麻和团子去隔壁吃饭,席间才第一次见到方家所有人。
方家是个大家庭,方淮山和林巧珍夫妇共生了四个孩子,取名时为了方便,便以锦这个辈分作为孩子名字的中间字,又以“东南西北”四字来命名,老大方锦东今年28岁,有俩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六岁,老二方锦南今年26岁,他前些年做河工时被倒下的大树砸断了腿,一直没治好,想去省城治疗家里又没有钱,拖久了腿便残了,平常一直拄拐或者坐轮椅。
原身方锦西排行老三,今年虚岁22,她下面还有个弟弟名为方锦北,正在读高中。
方家整个大家庭都像是中了什么魔咒一般,在过去的22年里,方家所有人生的全部是儿子,方淮山的兄弟堂兄弟一门,没有一个女孩,男孩多了也愁人,哪怕农村人再重男轻女,可家里阳气太重难免就想要个女娃娃,林巧珍进门后连生了俩个女儿,心想着第三胎肯定是儿子,谁知生出锦西这么个闺女,林巧珍生女儿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方家,整个方家几十口人都过来围观女娃娃,就这样锦西虽然是女孩,却从小受宠,家里有好吃的好玩的第一个紧着她。
方家人都以为家族生儿子的魔咒肯定被打破,谁知道方锦东这一代人再生孩子,依旧都是男孩,直到方锦西怀孕,生了龙凤胎,又在家族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因为家里缺女孩的缘故,嫂子梁素云很喜欢小芝麻,对锦西也很不错,否则就锦西这种没出嫁的闺女,带着俩个娃吃住都在娘家的,有几个嫂子能忍受的?
“来,锦西,给你两块山芋。”梁素云说着盛了山芋放在锦西碗里。
锦西扫了眼梁素云,梁素云长得干干净净的,打扮也精神,重要的是人很和善,原身真是命好,摊上这样的嫂子,否则哪有脸在娘家过2年?
“谢谢嫂子。”
“都是自家人,这么客气干啥?还有我们家小芝麻,小团子,来,舅妈给你们盛点好吃的。”
梁素云说着,给俩人盛了满满一碗鸡蛋糕,尤其是小芝麻碗里,那鸡蛋糕比她脸还大,梁素云的二儿子方咚咚看了小芝麻的碗,不服气道:
“妈妈,我也想吃那么多鸡蛋糕。”
“你这年纪没必要吃太多鸡蛋,芝麻还小,需要营养。”
“可我这么少我吃不饱。”方咚咚哼哼唧唧地瞪了小芝麻一眼。
“实在吃不饱可以多喝点稀饭。”
“稀饭没营养。”
“你这孩子……”席间再没有别的声音,林巧珍见状给梁素云递了个颜色,梁素云赶紧问:“锦西啊,之前不是说好的?怎么又反悔了?”
锦西叹了口气,放下碗,很认真地说:“嫂子,我知道你和妈是为了我好,我何尝不知道带着俩个孩子不是轻松的事?之前孩子小我没法出去工作,等开春俩人大点了,我就出去做事赚钱。”怕他们不信,还特地说:“之前我在城里多少懂点门路,想赚钱倒也不难,到时候养活俩个孩子不是什么难事。”
梁素云见状也不好说什么,再说下去倒像是她这个做嫂子的巴不得把小姑子的孩子送走,其实她是真心喜欢这俩个孩子,也想过把孩子养在自己名下,只是方家的条件不行,方锦南都26岁了,腿还瘸着,一直没找到对象,再这样下去很容易变成光棍,那说出去多难听!
眼下锦西没出嫁就生了俩个娃,家里实在养不起。
她叹气道:“锦西,不是嫂子不相信你,虽说现在很多人下海经商,可这事到底不容易做,你一个女人,又不擅长周旋,想赚钱哪有那么容易?”
“确实是不容易,但我希望你们再给我几个月时间,如果我这边真的赚不到钱,再说那些也不迟。”
原身一直没收入,靠家里养活着,说别的根本不足以说服他们,倒不如拖点时间,等他们看到她能赚到钱,自然也不会再提这事。
梁素云和林巧珍对视一眼,俩人齐齐叹了口气。
饭没吃完天就黑了,眼下村里虽然通了电,可电费都要钱,一般人家没重要事情,晚上是绝对不会开灯的,锦西吃完饭便带着芝麻和团子回去洗漱,把俩人送进被窝,自己也跟着上床休息。
前世她活了三十几年,从没这么早上床过,回到这个年代,电灯都不敢开,没有任何电子产品,没别的事做,倒也只能睡觉了。
“妈妈。”小芝麻缩在被子里,小声道:“我要听故事。”
“我也要。”团子道。
锦西笑笑:“你们想听干什么故事?”
“小白兔!”
“大灰狼!”
锦西挑眉,在黑暗中笑道:“要么我给你们讲讲恐龙的故事?”
“恐龙?那是什么?”
“恐龙是什么东西?”
锦西很快意识到俩个孩子没有过任何早教启蒙,也没接触过故事书,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脑子里所有的故事都来自于原身的口中,而原身也只会讲讲小白兔和大灰狼,以至于俩个孩子连恐龙是什么都不懂,锦西很快解释了恐龙是什么。
“在68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俩个孩子听得入迷,动都不动听锦西讲,听到精彩的环节,小芝麻还把头蒙起来,害怕恐龙被吃掉,而团子也一直抓住锦西的手,生怕她口中的暴龙宝宝会遭到其他恐龙的袭击,还好暴龙宝宝很快化险为夷,并且踏上了新的征程。
“好了,下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咱们明天再讲!”
小芝麻和小团子都激动坏了,手舞足蹈地扮演恐龙,可爱又新鲜的恐龙一下子成了他们的偶像,俩人一直玩到很晚,最后才在锦西的催促下进入梦乡。
把他们哄睡着,锦西已经累得说不出话,前世她一心扑在事业上,只谈恋爱不结婚,对生孩子更是没有任何兴趣,她赚了很多钱,又把所有钱花在自己身上,闲暇时间购物、旅游、听音乐剧……日子不要过得太潇洒。
看来老天是觉得她前世过得太潇洒,才把她送到这里,给她塞了俩个宝宝。
锦西原以为自己会睡不着,谁知她很快累得昏睡过去,次日天刚亮,就被俩个孩子闹醒了。
“妈妈,起床了!”
“太阳起床了,妈妈也要起床!”
俩孩子真能闹腾,兴奋地手舞足蹈,嘴里一直嚷嚷着“恐龙”要锦西继续给他们讲故事,锦西欲哭无泪,虽说她昨晚睡得很早,可睡早觉是她的习惯,她要睡觉好不好!
“让我睡会。”
“妈妈不要睡,你说今天给我们讲故事的。”小芝麻哼哼唧唧不服气。
“妈妈说话算话!”团子歪着脑袋说。
“奏是!说话算话!”
锦西被吵得实在没脾气了,赶紧起床给他们讲上几段,但她显然低估了孩子的精力,俩孩子拉着她讲了1个小时才放她起床洗漱。
……
吃完早餐,孩子被林巧珍带去了,锦西这才有空打量原身居住的环境,原身的屋子是她从小住到大的,虽然不大,却被东西的房子夹在中间,非常暖和,而方家的条件看起来并不算好,几间灰扑扑的瓦屋,周围连个围墙都没有,就这点房子,住着一家11口人。
但让人意外的是,方家离村子很远,周围只有零星几乎人家,而方家虽然房子不大,可房子周围却有很大一块空地,空地上堆着些二手回收物品。
“妈,咱家这块地你没有别的用处?”锦西问。
林巧珍看了她一眼,疑惑道:“这地有啥用?都被人走硬了,没法种庄稼,我就留着给你哥和你弟盖房子。”
农村人都要自己盖房子,林巧珍想着方锦南的腿不好,要是能盖个瓦房,好歹能说到媳妇,方锦北今年也17了,他成绩不好,眼看着也是能结婚的年纪了,以后这里盖几套房子,兄弟一人一间,也不至于有怨言,只是眼下方家没钱,才把家里的地空着。
说话间,远处不时有大巴和货车驶过,锦西这才发现离方家不远的地方就是一条马路,难怪昨晚听到鸣笛声。
“妈,我们家周围怎么有这么多车?”
“谁知道呢。”林巧珍摇头道:“一直都有这么多车,我听他们说,咱们这小村子虽然小,却是好些车子的必经之地,有些运货的火车也喜欢走咱们这边,据说是省路程,还有咱这边路稍微好点,不像别的地方,坑坑洼洼的,我们这边土质硬,修的路平整些,这不,久了车越来越多。”
锦西眉头轻蹙:“一直这么多吗?”
“是啊,听说咱们这要修什么快速路了,以后车会更多的。”
快速路?应该是高速公路吧,这年头,咱们国家的高速公路还不是很多,只有几条线路,短短几百里路程,搁在后世半天就可以到达,现在却需要一天一夜,这就导致很多大巴货车路上补给困难,有些客人出个远门,得在路上吃好几顿饭,可问题是这年头吃饭的地方很少,也没有正规的地方提供膳食帮助。
锦西眼睛一亮,她现在没有任何资金,想去外面闯荡还不现实,再加上有俩个孩子真是寸步难行,能否看家守室,发点小财?
锦西去路边观察了一下,此处道路较宽,车流不息,其中以货车和大巴居多。
正看着,一个巴士司机跑下来,捂着肚子道:“姑娘,能不能借你家厕所用用?”
锦西笑笑指了厕所给他,等他出来,锦西故作好奇道:“大哥,你们这路上没有供饭上厕所的地方?”
“没呢,高速公路上有,但高速公路要收费,路段又少,我们习惯走下面,这路不好走,荒山野岭的地方又多,找个上厕所吃饭的地方都不容易。”
锦西慌忙说:“咱们家倒是可以提供,你要是需要的话,下次把车开到我们家,你看咱们家院子很宽敞,还可以提供免费的热水和餐食给你们司机吃。”
司机一怔,显然没料到会有这种好事,便问:“不需要钱?”
“不需要,只要你把客人也带来消费就行。”
司机很快明白过来,再看锦西时,眼神多了几分了然,是呢,虽然提供免费的餐食和热水给司机用,看起来是亏了,可大巴上这么多人,其他人肯定要下来吃饭消费的,大家坐了这么久的大巴,肯定饿的厉害,而他这一车人加上超载的在内,共拉了120人,这么多人消费,这姑娘会赚的少?不得不说这姑娘还是有经商头脑的。
不过,这是双赢的事,姑娘想赚钱,他也可以省钱,大巴上的乘客还可以下来上厕所吃饭,大家都高兴。
“行!那就这样说定了。”
“您看您还能联系上其他司机吗?”
“当然,光是我们老板家里就有好几个司机跑这条线路,你放心吧,我给你联系去!”
锦西笑着答应下来。
晚上,她在饭桌上说了这件事,把全家人说的都是一愣。
“供饭供热水?”
“提供上厕所的地方?这能有什么钱赚?”
锦西笑着解释:“虽然上厕所和热水都是免费的,可餐食都要钱,如今大巴都超载,一车载一百多人,这些人不得吃饭买零嘴吃?咱们就卖饭食,相当于做一个小饭店小卖部,咱们这车流大,车来车往的,车子停留时间不会很长,一次最多半个小时,这车人走了,下车人又来了,这一天下来,收入不会差。”
被锦西这么一说,其他人才明白她的意思,别说这个想法倒真是不错,这里车流很大,倒是不愁没有客人,只是他们都是农村人,忽然做起生意来,村支书会不会不乐意?
说话间,小芝麻嘟囔道:“妈妈会赚很多钱,给我买大房子!”
这没头没脑的话说的其他人都是一愣,因为小芝麻说话不清楚,大家听了很久才听清楚。
林巧珍疑惑:“芝麻,谁教你说的这话?”
芝麻眨眨眼,一脸不解,“我自己说的,妈妈会有很多金色的钱钱。”
金色的钱钱?金元宝?
芝麻是个两岁孩子,大人就是教她,她也未必会说这话,那就是孩子自己说的了?农村人都有些迷信,总觉得孩子嘴里说出的话很有可能会实现,如果真是那样,那不就意味着锦西要赚大钱了?
锦西失笑,不以为意地摸摸芝麻的头。“托你吉言,赚钱了麻麻给你买糖吃。”
芝麻咧嘴笑笑,又继续吃饭了。
方锦东瞥了锦西一眼,只觉得这个妹妹跟从前比有些不同,虽说模样没变,可说话做事都比从前成熟许多,气势也强了,他说不出那种感觉,就好像一夜之间,一向疼爱的妹妹长大了许多,难道是被送孩子的事刺激的?
他虽然是庄稼人,却不会拒绝金钱,再说锦西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如今都流行下海经商,但去大城市对农村人来说无疑是个挑战,如果不用离开家门就能经商,那倒真可以试试。
“我下午拎两瓶酒去村支书家坐坐。”
方淮山有些拿不准:“这真能行?不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吧?”
“这都什么年代了!国家都鼓励下海经商,哪会再割尾巴?”方锦南出声道:“我看锦西的主意不错,咱家兄弟三人,要是不找点出路,恐怕会穷一辈子,若是真能赚点小钱,也不会被人瞧不起。”
大家听了方锦南的话,都沉默起来,方家之所以会住在村子边上,远离村里其他人家,就因为方家早些年是外来户,那年头外来户很受排挤,最后村支书把村子边口这块地划给了方家,方家才得以有块地盖房子,后来方家家族壮大,村里倒是没人敢欺负他们,可村子里的人嘴碎,之前因为锦西生孩子的事,很多人在背后说闲话,连带着跟有些人家的关系也紧张起来。
锦西看了眼大哥二哥,对他们笑了笑。
说起来,原身这三个兄弟虽然是一家人,可模样却相差甚远,方锦东长得像林巧珍,国字脸,五官长得不错,因为做农活的关系,一身腱子肉,看起来很壮实,而方锦南却和锦西一样,长得像方淮山,方淮山虽然是庄稼人,却长得斯文俊秀,方锦南比方淮山多点男人味,脸型好,模样也周正,这颜值拉去做明星都绰绰有余,而方锦北介于大哥和二哥之间,模样中等偏上。
总的说来,这三兄弟里属方锦南模样最好,奈何腿却残了。
不过方锦南和锦西长得很像,锦西天生对他难免亲近几分,锦西笑笑:“二哥说的对,要是赚钱了,咱们就有钱给二哥治腿,难道爸妈希望二哥的腿一辈子都是残的?”
这话戳到了方淮山和林巧珍的痛楚,他们一直以老二为荣,当年老二长得好看又会做活,来说亲的人可不少,谁知被树砸了一下,腿一直残了好些年,要是有钱了,就可以给方锦南治腿找老婆。
想到这,他们坚定了主意。
方淮山拍桌子定下来:“行,就这样办!回头锦东去找村支书说这事,他要是不给,就把锦南抬出来,就说是锦南做的,我就不信他能说什么。”
在农村,老幼病残都有点特权,尤其是残疾人,村里总要照顾着,方锦南这个情况,想要赚钱治腿,倒也说得过去。
就这样,下午方锦东就去找了村支书。
……
锦西下午抽空带孩子洗了个澡,农村地方洗澡不方便,带俩个娃更是难,锦西折腾了许久,才把孩子放在澡盆里。
她正洗着,就听隔壁桂花婶子说:“锦西啊,你看你都当妈的人了,怎么身上还这么瘦?”
锦西一怔,扫了眼自己的身材,又打量桂花婶子那一身肥膘,笑笑:
“穷的呗,我要是像桂花婶子这样,天天吃肉喝汤的,也能胖。”
张桂花家是杀猪的,家里有吃不完的猪肉,这年头有肉吃是很奢侈的事,胖的人家庭条件多数都好,因此张桂花一直以自己这身肥肉为荣。
“嗨,你这丫头瞎说什么,我们家没别的,就是肉多,你妈也是的,一年也不见她来我们家买两次猪肉,你告诉她别省着,有钱多买点肉给你吃吃,看把你给饿的!”张桂花说道。
这话说的,真是优越感十足,锦西虽然听不习惯,可或许是因为她前世年纪较长的原因,真是懒得和这些人起冲突,可做人也不能太软弱,软弱被人欺也是没必要的。
当下锦西笑道:“家里穷啊,婶子,稀饭都要喝不起了,哪来的钱买肉吃?要么下次我带俩个娃去婶子家蹭饭,到时候婶子可别嫌我吃的多呀。”
自己去蹭饭就算了,还要带俩个娃?张桂花当下脸就绿了,生怕锦西真的去她家蹭饭,那她可就亏大了,她当下说:
“其实我们家也没多少肉,大部分肉都被你叔给卖掉了,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啊。”
锦西乐呵道:“婶子怕我把你家吃穷了?”
“哪有!我怎么会那么想?”张桂花一头是汗,只觉得今天的锦西是怎么了?虽然说的话没有一点不中听,可真让人招架不住,还去她家蹭饭?想的美!她就是炫耀一下自家有肉吃,这方锦西是傻的,这点眼力见都没有?
“各位婶子给我作证啊。”锦西笑眯眯招呼道:“你看桂花婶子,生怕我带娃去她们家蹭饭,难道我还能把桂花婶子给吃穷不成?谁不知道桂花婶子家是我们村数一数二的呀?”
这话说完,其他人都笑了起来,张桂花脸色红了红,锦西这话虽然抬了她的身价,可听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张桂花连连摆手,再也不敢招惹锦西。
……
洗了个澡,锦西舒服很多,回来的路上她路过村子口,见村子口挂着的木牌上写着“小南村”三个字,不禁疑惑,总觉得这个名字在哪听过。
到底是在哪?
锦西带着疑惑回了家,她无事可做,便带娃玩了玩,虽说她还无法完全适应妈妈的身份,可俩个孩子不给她一点犹豫的机会,推着她往前走,她给娃喂饭,带娃上厕所,给娃洗澡,虽然都是小事,却让她慢慢适应了眼下的身份,加上原身对孩子的情愫,锦西发现自己并不抗拒这俩个孩子。
她陪孩子玩了一会,实在没东西可玩,家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纸笔,更没有儿童玩具,锦西实在没法打发这俩个孩子,想来想去,便道:
“妈妈教你们背古诗吧?”
“什么?”小团子难以理解。
“谷饲?”小芝麻一脸懵圈,谷饲是啥?
锦西好不容易从犄角旮旯的地方找出一本旧课本,便挑出《咏鹅》读给孩子们听,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三次之后便全部会背了,锦西有些惊讶,又考了他们一次,这一次俩人异口同声背完故事,一个字都没有错。
锦西又试了《春晓》,孩子很快背完了,她又教了一首《相思》,孩子依旧背得很快。
锦西有种难言的成就感,原来养孩子是这种感觉,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教给一个新鲜的生命,有种在白纸上绘画的感觉,而她忽然明白,这张纸上该怎么画,现在由她决定了。
孩子背得很快,锦西有种面对未来学霸的感觉,也忽然生出要给孩子做早教的心思。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穿越来这里,但想回去似乎也不简单,再说她并不能确定以前的自己是生是死,既来之则安之,她得替原身好好带孩子。
下傍晚便带着孩子出去溜达几圈,路上忽而遇到一个大肚子的女人,锦西恍惚记得她是张桂花的儿媳妇宋世晴,其实方家跟张桂花家是没有任何矛盾的,锦西也不曾得罪过张桂花,可奈何方家一直生儿子,想生女儿困难的要死,但张桂花家恰巧反过来,儿媳妇连生三个都是闺女,每次生孩子时看到方家生了男孩,自己家却死活生不出,张桂花心里自然不舒服。
宋世晴一直想生个儿子,眼下肚子里怀了第四胎,眼看要生了,压力一直很大。
“世晴啊,我看你这肚子跟上一胎很像啊。”
“就是啊,世晴,你生前三个的时候好像也是这胎相,这胎该不会又是闺女吧?”
“你婆婆可是一直盼着儿子呢,你最近喜欢吃酸还是吃辣?你感觉是男孩还是女孩?”
宋世晴一脸苦涩,挺着肚子说:“不知道。”
话虽这样说,可宋世晴心里却很没底,她不是不知道村里人在议论她,可她偏偏肚子不争气,前三个生的都是闺女,好不容易得了第四个,盼望着胎相和前三个不一样,谁知道怀孕时一直很爱吃辣,肚子形状也跟之前没区别,就连张桂花这个婆婆都说肯定又是个丫头,张桂花还带她去县里做检查,说是女孩就不要了,可结果出来,宋世晴又舍不得打掉,因此这段时间,张桂花的对她一直没有好脸色。
眼下听村里人这样说,自然不舒服。
锦西笑笑:“要我说男孩女孩都很好。”
宋世晴向锦西投以感激的眼神。
“话也不是这样说,不是婶子说,世晴啊,实在不行就去给引了,现在计划生育这么严,你要是再生不出儿子,你婆婆可就不干了。”邻居们自以为好心,积极出谋划策。
眼下计划生育很严,可小南村还没有外面那么严格,因此偷生的人也不少。
宋世晴说不出的苦涩,锦西正要安慰几句,就见小芝麻摸摸宋世晴的肚子,眼睛弯成小月牙,笑眯眯道:“阿姨肚子里的是小弟弟哦。”
所有人都是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