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时代,很难再有光占便宜不吃亏的好事了。在有些事情上,明知道自己要有点损失,也不要斤斤计较。因为根据模糊规则,要想占得大便宜,自己首先就要吃点小亏。
有个老板,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任何家庭背景,但生意却出奇的好,而且越做越大。其实,他的秘诀也没什么,就是与每个合作者分利的时候,他都只拿小头,把大头让给对方。
这样一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因为尝到甜头,都愿意与他继续合作,而且还会介绍一些自己的朋友,再扩大到朋友的朋友,也都成了他的合作者。人人都说他好,因为他只拿小头,但许多的小头聚集起来,就成了最大的大头,他才是最大的获利者。
吃亏是福,因为人都有爱占便宜的弱点,你吃点亏,让别人得点利,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别人的积极性,使你的事业兴旺发达,这就是吃小亏而占大便宜。
但是,吃亏也是有技巧的,不是随便地吃哑巴亏。会吃亏的人,亏吃在明处,便宜占在暗处,让你被占了便宜还感激不尽,这也是做人的智慧。但要想吃透做到却很难。世上有多少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不吃亏,少吃亏,或为了多占他人便宜而上演一幕幕你争我夺的人间闹剧。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俗语说的真是入木三分。岂不知吃亏与占便宜,正如祸和福一样,可以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可能有人会说,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反而是福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吃点亏,一是内心平静,不七上八下;二是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落个好人缘;三是这次虽吃点亏,但因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下次可能会得到更多,何亏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坦然吗?而且还会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为一点小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所以,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
明朝苏州城里有位尤老翁,开了间典当铺。一年年关前夕,尤老翁在里间屋盘账,忽然听见外面柜台有争吵声,就赶忙走了出来。原来是一个附近的穷邻居赵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尤老翁一向谨守“和气生财”的信条,先将伙计训斥一通,然后再好言向赵老头赔不是。
可是赵老头板着的面孔不见一丝和缓之色,靠在一边柜台上一句话也不说。挨了骂的伙计悄声对老板诉苦:“老爷,这个赵老头蛮不讲理。他前些日子当了衣服,现在,他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他又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一解释,他就破口大骂,这事不能怪我呀!”
尤老翁点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照料别的生意,自己过去请赵老头到桌边坐下,语气恳切地对他说:“老人家,我知道你的来意,过年了,总想有身儿体面点的衣服穿。这是小事一桩,大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熟人,什么事都好商量,何必与伙计一般见识呢?你老就消消气吧。”
尤老翁不等赵老头开口辩解,马上吩咐另一个伙计查一下账,从赵老头典当的衣物中找四五件冬衣来。然后,尤老翁指着这几件衣服说:“这件棉袍是你冬天里不可缺少的衣服,这件罩袍你拜年时用得着,这三件棉衣孩子们也是要穿的。这些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物不是急用的,可以先放在这里。”赵老头似乎一点儿也不领情,拿起衣服,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老翁并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将赵老头送出大门。
没想到,当天夜里赵老头竟然死在另一位开店的街坊家中。赵老头的亲属乘机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赵老头,与他打了好几年官司。最后,那位街坊被拖得筋疲力尽,花了一大笔银子才将此事摆平。
事情真相很快透露了出来,原来赵老头因为负债累累,家产典当一空后走投无路,就预先服了毒,来到尤老翁的当铺吵闹寻事,想以死来敲诈钱财。没想到尤老翁一忍再忍,明显吃亏也不与他计较,赵老头觉得坑这样的人即使到了阴曹地府也要下地狱,只好赶快撤走,在毒性发作之前又选择了另外的一家。
事后,有人问尤老翁凭什么料到赵老头会有以死进行讹诈的这一手,从而忍耐让步,避过了一场几乎难以躲过的灾祸。
尤老翁说:“我并没有想到赵老头会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我只是根据常理推测,若是有人无理取闹,那他必然有所凭仗。在我当伙计的时候,我爹就常对我说:‘天大的事,忍一忍也就过去了。’如果我们在小事情上不忍让,那么很可能就会变成大的灾祸。”
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段极富哲理的发人深省的话:“福祸两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两字相互牵连着。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了头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
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装糊涂。
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就不要过分计较。不患得患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