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给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

现在,许多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的询问时,都偏爱用这些字眼,诸如“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等,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事情说死了,结果事与愿违,那不是很难堪吗?

所以,答应别人某事时,人们开始注意使用“模糊语言”,以便自己赢得主动;在拒绝别人时,则先拖延一下,不当面拒绝,答应考虑一下,给自己留下了回旋的空间,以便使自己“进退有据”;在批评别人时,特别是有多人在场时,最好“点到为止”,以维护对方的自尊;在与人争论或争吵时,也不使用“过头话”“绝情语”,以便对方体面地下台。

对一些不太好把握的事,大家则不明确表态,东拉西扯,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就先放一放,免得考虑不周说错了自己受牵连;对那些表面看来无关大局的事,就含蓄地处理,巧妙地避开疑难之处,以免引火烧身。另外,对于某些难以回答而又不好回避的问题,则会含糊其词,来一番隐晦笼统的回答,如“可能是这样”“我也不太了解”等等,以给自己留有余地。总之一句话,无论办什么事,说什么话,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以自己不担什么责任为上策。

例如,一天,上司把一项工作交给一位下属,这项工作是有相当的困难,上司问他:“有没有问题?”他拍着胸脯回答说:“绝对没问题,包您满意!”过了几天,没有任何动静。上司问他情况怎样,他不好意思地说:“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上司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随便“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我的一位同学和同事闹不愉快,他向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绝交,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没多久,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我的同学因话已说绝,只好辞职走人。

这都是没有给自己留条退路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话说得太绝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充满了气,再也充不进一丝丝的空气,再充就要爆炸了。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发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们所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绝要给自己留条路,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再加水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充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把自己逼向绝路,可从容转身。

所以,按照模糊规则的要求,以下的状况是你在说话时应该注意的。

做事方面:

1.对别人的请托可以答应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

2.上级交办的事当然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会尽力”之类的字眼。

这是为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事实上也无损你的诚意,反而更显出你的审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做人方面:

1.与人闹不愉快,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除非有深仇大恨。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话留三分,以便以后需要携手合作时不会太难堪。

2.对人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没救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论定”的话最好不要说,人的一生,变幻莫测,很难预料。也不要一下子评断“这个人前途无量”或“这个人能力高强”。总之,应多用“是……不过……如果”之类的话语。

当然,把话说绝、把事办绝有时也是实际上的需要,但我认为,除非必要,还是保留一点空间的好,既不得罪人,也给自己留条路。总之,学会圆融处世,多用中性的、模糊的语言就对了。 9tLUbqfRObzGm/kSuRuVlXqnBfvNUtSIDe3seXSC1P+FGwHONGOBgUTPo+boiE6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