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几千年小农经济生产条件下形成的“文化观念”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其中之一就是大大地约束了、限制了人的个性之发展,使人的个性萎缩,将逆来顺受、任他人之摆布的“过谦”看作是一种美德。
有人说了这样一个笑话:当一个西方人面对别人的称赞时,他总是脸带微笑地说:“谢谢!”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的称赞;而当国人受到他人赞扬时,他总是赶紧补充说:“我不行!我不行!”甚至还找出一些客观的原因来解释自己的成功“纯属偶然”,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可笑样子来。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你不去争、不去抢,任何好处也不会落在你的头上。
世界知名作家裴斯泰洛齐说:过分老实就是愚蠢。
这个道理是适用于仕途的。要想参与竞争并获得胜利,就得敢争敢抢,敢说敢干。
竞争,就是“抢”,就是“夺”。
某机关有两位性格不同的处长,甲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大”处的工作,乙处长承担的是一个“小”处的工作。
甲处长以“大”自居,工作主动性差,每次向首长办公会汇报工作总是被办公室安排到最后。等到他发言时,首长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只得催促他“简单一点儿,快一点”说。有时候,他还没来得及汇报完,就因为时间不足而宣布散会了。
乙处长则敢争敢抢,不以处“小”而自卑,每个星期都要坚持向上级办公会汇报一次工作,并且要办公室主任安排他首先汇报。每次汇报,他不但谈自己的工作,还要把处内的好人好事表扬一番。
一年之后,首长们在评价两个处长的工作时,都觉得乙处长干了不少事,对甲处长,则有一种“不了解”“不清楚”的感觉。有的领导甚至给他一个“干了点儿事,但是不突出”的评价。
一争一让,做法不一,效果也就截然相反。
这个甲处长,不仅自己一年的工作在评比上被打了折扣,连处里的同事也跟着吃了亏。
所以,不管将来仕途上的考核制度完美到什么程度,不主动的人也不会得到好的评价。
汇报工作如此,干工作也是如此,只要你觉得有干那件事的才干和本领,你就尽量去争取好了。如果不去争,就会在客观上被别人落在后面。
在日常工作中,要有争先抢先的思想,在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让步。此时的让步和退让,往往会葬送自己的前途。
某乡政府拟从全乡的民兵连长里选一名武装部副部长,这是作为村干部进入乡政府的一次绝好机会,全乡的人无不瞪大眼睛注视着这件事。
通过几次军事比赛的预选,有两个人进入了“决赛”,一个是甲村的朱某,一个是乙村的赵某。
朱某的才干和条件本来是理想的第一人选,可是,赵某在此关键时刻却做了“手脚”。他以自己是烈士子女为由,要求乡领导放弃继续军事比赛的竞选方式,直接提拔自己,而乡领导表示只要朱某放弃竞争,此事好商量。
于是,这位赵某便托人找朱某说情,说自己老婆有病,家庭生活困难,希望朱某让他一次,并表示日后终生不忘他的恩情。
朱某竟听信了赵某的甜言蜜语,又被他装出的可怜相所动,便宣布退出竞争,使赵某如愿以偿,如今,赵某已经当了多年武装部长了,朱某还是老老实实地当他的基层干部。
据说,他们两人并没有因为此事结下什么深厚友谊,那位武装部长现在见了朱某发号施令,一点儿都不客气。因为他知道,在仕途上,朱某这种性格的人将永远处在他的统治之下。
可是,有一位女士就不这样。这位女士是1968届中学毕业生。她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说来并不优秀,只是天生的敢作敢为,遇到什么都肯争取。
进入仕途之后,她深谙竞争对于晋升的重要性,不放过任何一次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
结果,她在仕途上总是处于有利的地位。在学校,她连年当班长;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她连续四年当青年点的“点长”;到工作岗位上,也处处显示出自己与众不同,在事业上被人们称为“女强人”。她在市劳动局工作期间,被提拔得很快,由一个科员顺利地走到了局长的岗位上。
现在,谦逊忍让已经成为了“老皇历”,好的职位本来就十分稀缺,你不去争,不去抢,好运自然不会落到你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