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性化经营

以和IBM的交易为契机,公司的出口量急剧增加。1968年(昭和四十三年)的夏天,贸易部部长上西阿沙和部下梅村正广(现任副社长)两人在洛杉矶的丸红饭田株式会社里开设了事务所,并驻扎于此。

为了尽可能地节约开支,他们住进了一天5美元的便宜旅店。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大公司的员工,一般会住25~30美元的宾馆,所以可以说我让他们吃了不少苦。更加难熬的是连英语都不会说就被派过去的梅村。在加拿大出生的上西就变成了梅村的老师,命令梅村在三个月内禁止说日语。梅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在短时间内学会了英语。

我们最大的客户是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先驱者飞兆公司,其本部位于旧金山南部的山景城。他们二人经常坐夜车去那里推销业务,但因为效率实在太低,他们就搬到了旧金山附近的森尼韦尔。那一带后来成为了硅谷的一角,而当时那里还是一片樱桃园,完全看不出日后的景象,在日企中京瓷应该是最早进驻那里的。

1969年,我们在当地成立了分公司,现地法人京瓷国际(KII)。我担任社长,上西就任董事总经理。营业部长、总务虽然聘用了美国人,但事实上上西是负责人,和梅村一起处理公司事务。

两人白天奔走于硅谷的厂商之间推销业务,晚上要给日本的总公司上交估价单、订单和报告书等。周末也因为忙于准备下一周的安排不能休息。公寓也只是个半夜回去睡觉的地方。美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生活,看到他们如此拼命地工作,就把京瓷国际戏称为“神风公司”。不过,当时工作确实是应接不暇。

当时,美国迎来了半导体产业的勃兴期,飞兆公司中有能力的技术员纷纷跳槽,相继成立了英特尔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等企业。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会详细介绍,从这些半导体公司纷至沓来的陶瓷封装外壳的订单,成为了京瓷公司发展的又一契机。

1971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我在当年访问了飞兆公司。会面时,对方的副社长突然提出:“有没有想过买下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州)的陶瓷封装工厂呢?”KII虽然成立了,但从没考虑过在当地设厂生产,所以我没有接受建议。但对方还是坚持说:“先去看看吧!”最后我还是跟着去看了下。

后来,出于可以给美国客户提供稳定货源的有利因素,也出于对进口限制的担心,我便最终决定把这家工厂买了下来。急急忙忙去KII赴任的长谷川桂佑(后任京瓷的专务董事)和从日本派出的4个技术人员组成了团队,着手新工厂的组建。

收购这家工厂两个月之后的5月份,大概有30人的KII工厂开工了,但是,生产怎么也上不了轨道。究其原因,不仅语言不通,日美的劳动习惯也大为不同。

美国的技术人员绝对不会和一般的工人一起工作,他们美国式的做法就是待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与此相对,京瓷的工作人员则经常出入工厂解决问题,通过亲身示范指导工人。在圣迭戈,只要按照京瓷的方式工作一定会招来投诉,而且当地的工人即使工作没有按进程完成,也会准时下班。这样的话,产品质量以及交货期限出现问题也无法解决。

日方的成员都有一种肩负工厂未来的使命感,如果出了问题,他们会直接与本国的负责人直接联系协商,这在美国的厂长看来,是一种无视上司、让人不齿的行为。

如果人事管理不善的话,那么生产也不会安定,甚至会影响到产品质量,造成持续赤字。这样经营陷入了恶性循环,导致当时的厂长心生厌倦干脆辞职。那个时候,为了改善经营,我每个月都会到美国去做一些具体的指导。但是累计赤字在半年之内就超出了收购价。要失败了吗?我做好了关闭工厂的心理准备,却遭到了那5个人拼命阻拦:“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在第二个月访美时,我这样对他们说:“如果这1亿日元的赤字,能够让你们在美国得到磨炼,也是值得的。不要留下遗憾全力拼搏吧。”

身处绝境的他们注重强化与员工的纽带关系,努力打造一个有人情味的工厂。看着他们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样子,当地的员工深受感动,渐渐地也主动要求加班了。其实他们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把京瓷身先士卒的工作方式坚定不移地在美国推行罢了。五个人在距离工厂15分钟车程的地方租了一套公寓,无论刮风下雨,他们从早到晚艰辛地劳作。不难想象孤独的他们身处异国他乡的不安,他们是通过全身心投入工作来忘记那种焦躁感。终于忘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随着美国经济的渐渐好转,1973年3月,即收购后的1年零10个月,公司开始扭亏为盈。

我每次到圣迭戈的工厂之后,都会马上换上工作服到达现场,据说没有一个社长像我这样。不知从何时起,我每次访美,工作人员都会给我举办欢迎会。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菜肴一个个摆在桌子上,我一边享受着这些精心烹饪的佳肴,一边在想,这种人情味浓厚的管理模式,既非美国式也非日本式,只要行得通就是硬道理。 Fpd9wlZWJIpdgN+NJsbJRuoK59zjBjcaYYCKj34Mrjn9NzP3MJHVfyO/JMlfce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