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全没说错。
卖艺杵门子虽然是平地抠饼,好在要钱之前有表演,观众看了自然懂得规矩,大部分人也不会白看,多少的都会给一些。可有的行当就是那种专门要钱的,这个要钱的和讨饭的还不能划等号,讨饭的是真没饭吃才去要,要来就为填饱肚子饿不死。可还有一个行当虽然跟乞讨类似,却是专门要钱的,他要钱不只是为填饱肚子,他就是为了挣钱。
这个要钱的行当就是数来宝。
不过,和讨饭不同的是,数来宝好歹也是带表演的,只不过比起撂地卖艺的来说其表演内容就少了很多随意性也比较强,就不是一整块的玩意儿。
数来宝和相声行的关系很近,很多数来宝艺人也都同时学说相声。而相声说学逗唱里就有一个学是学数来宝。主要原因是数来宝和相声一样都是带包袱的,抖包袱的方法也是要铺平垫稳,所以两个行业有相同之处,这也是为什么丛山峰将数来宝作为那坤他们要学的十二门功课之一的原因。
沈小全关于杵门子的教学告一段落。按照丛山峰的指点,这天中午兄弟三人来到了天桥附近的一条街道,这里全是各种买卖家店铺,很多北京人和游人往来如梭,整条街道一片生意兴隆之景象。
三人信步逛街,两眼却都在踅摸有没有唱数来宝的艺人,很可惜要饭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是唱数来宝的,难道现在四海升平没人这么要钱了吗?可这满街的乞丐又怎么算呢?
沈小全嘿嘿一笑:“看日头这帮唱数来宝的人应该刚睡醒呢,不着急。”
兄弟三人快走到街尾的时候,就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呱唧呱唧的竹板声音,三人忙回头却见有两个少年正站在一家卖估衣的店铺门口打上了竹板。
嗨!他们光顾得上看有没有拿着牛胯骨或者钱板子的数来宝艺人了,没注意到这两个拿着七块板的少年。
三人刚回头,那边两位少年就开始打着竹板唱上了:
竹板打,进街来,一街两巷好买卖。
也有买,也有卖,也有幌子和招牌。
幌子好比龙戏水,栏柜好比紫全台。
算盘一响摇钱树,掌柜的买卖大发财。
你发财来我沾光,路过相求来拜望。
一拜君,二拜臣,三拜掌柜的大量人。
二人清脆的竹板配上少年清亮的嗓音顿时让几个行人停住了脚步站在旁边看热闹,那坤他们三人也围了上去看看他们怎么能要到钱。
卖估衣的掌柜的穿着一件宝蓝色长衫,天气依然寒冷手上却还端着一个白折扇,他走到门口摇摇头把扇子打开侧过脸假装没看见。
两个少年不管其他继续打板子唱道::
大掌柜,好说话,穿着一件蓝布褂。
手里拿着白折扇,神机妙算财路大。
明显是现编的词儿但依然合辙押韵,周围的人都微笑起来,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不过他们打心眼里也是希望这两个少年能要到钱。
那位大掌柜有些生气了,他将白折扇往手里一砸,长叹一声:“嗨!”表示了他的无奈,看来这位掌柜的也是经常被这些人骚扰。他这个动作表示了无奈也暗示了一种威胁。
没想到两少年毫不退缩,继续打板唱起来:
你也嗨,我也嗨,嗨得老傻蔫呆呆。
不知掌柜规矩大,叫我说话不说话。
只好恭敬鞠个躬,站在一旁装哑巴。
瞬时抓哏,继续合辙,不卑不亢,周围的人已经聚了十几个,有人暗暗叫了声好。那少年果然给掌柜的鞠了个躬,雷公不打笑面虎,看你大掌柜的怎么对付。
那大掌柜的眼看着很多人围观还不能发作,他往前迈出了一步:“别唱了,快给我走!”
两个少年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微笑,那坤在旁边看着也明白,大掌柜的已经快顶不住了,再来一段就差不多了。
只听竹板再次响起:
你叫我走,我不能走,我走到天黑空着手。
一文钱我手里也没有,回去我也得饿一宿。
我求掌柜的高抬手,你要给钱我就走。
这差不多就是底了,一般唱到这份儿掌柜的还不给钱就有些失礼了,围观的人也有跟着起哄的:“给钱喽!”
那大掌柜的也没辙了,他无奈的朝里面一挥手,有个伙计走了出来手里还攥着什么东西,他朝街道上一扬手,只见乒里乓啷几声,两个打竹板少年脚边上洒落了几个铜板。其中有一枚正滚到那坤脚下。
两少年赶紧将大子儿都捡起来,围观的人也都帮他俩找,那坤将脚下那个铜板捡起来走过去送给年龄稍大的那个少年。
那孩子朝那坤一鞠躬:“谢谢大爷!”
周围看热闹的人都散了,那坤他们还不走,他们远远跟着两个少年,看看他们接下来要干什么。
两个人将收到的铜板收起来藏到身上,估摸着这几个大子儿刚够他们填饱一个肚子的。所以两人继续沿着街边店铺开始打板演唱。
原来,他们每次演唱的内容都差不多,只是在某些细节上有些改动,也就是说他们这些词儿都是固定的趟子,而这边街道上的店铺基本上都能给点零钱,哥俩唱了一个多时辰估摸着能挣了三四十个铜板,够他们吃一天饱饭了。
沈小全带着点羡慕嫉妒恨的表情说道:“你说,这玩意也不难啊,也没啥支出,不像我们还要办家伙什,还得起早贪黑学武艺,还得租场地租板凳头的。人家这两块板子一张嘴钱就来了,啧啧。”
“那你要这么说的话,那些唱戏的角儿岂不是更省事,一张嘴几块大洋都出来了。关键是得把功夫练在前面。”李宗方解释道。
“他们肯定是有师父的,走,咱们过去问问,能不能跟他们师父学学这个。”那坤着急要过去。
正在这时,两个少年遇到硬茬了,有个杂货铺的掌柜的凶神恶煞的似乎并不买账。
那年纪稍小的孩子唱了一段新词:
杂货铺,样样全,一年四季下江南。
江南办来好杂货,一样一样摆上边。
要买花椒张着嘴,要买胡椒滴溜圆。
二踢脚,红纸鞭,初二、十六来祭天。
谁料想,那掌柜的却翻脸了:“滚蛋,小兔崽子,快给老子滚。”人家说和气生财,这么骂叫花子的倒是少见。
“走,过去看看。”那坤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