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正强化法

行为习得理论,也叫行为修正,对改变幼儿和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是非常有效的。但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就没那么明显了,所以需要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行为习得理论的基本前提,是人在不断地学习为人处世。换句话说,我们从周围的人或事物中学会做人做事,学着改掉旧行为,用新行为替代旧行为。习得理论有4个概念涉及纠正少儿的行为,即正强化、强化频率、忽视和负强化。本章将讨论前两个话题,后两个话题将在第六章中进行阐述。

1.正强化有利于加强正面行为

正强化要用正面的强化物来实现。强化物就是出现在正面行为之后并能增加其频率的事物,可以是孩子渴望得到的任何东西,比如食物、表扬、关注、玩具等。若孩子的正面行为出现之后,强化行为没有跟上,正强化的效果就表现不出来,至少会大打折扣。

正如其他儿童教育技巧一样,在使用正强化这一方法时,父母必须明确对孩子的期望(有具体的行为界定),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适应年龄阶段(检查发育水平),并且留心观察孩子表现理想行为的次数。通过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一起看看正强化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爱丽丝,2岁半,偶尔会(一周一次)把换下的脏衣服丢进脏衣篮里。爸爸希望爱丽丝养成习惯,把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脏衣篮就放在爱丽丝房中方便她使用。她爸爸决定以表扬的方式正强化“她把脏衣服放进脏衣篮里”的行为。

因为爱丽丝的这种行为只是偶尔展现出来的,所以她爸爸就等着她下一次的好表现。只要看到爱丽丝把衣服放进脏衣篮里,爸爸就立刻表扬她:“爱丽丝,爸爸很高兴看到你把脏衣服放进了篮子里。”第二天晚上,要是爱丽丝还记得把衣服放进脏衣篮里,爸爸就再一次鼓励强化:“哇!你今晚还记得把脏衣服放进篮子里,我真是太高兴了。”

然而,在接下来这天晚上,爱丽丝却忘记了。但爸爸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把衣服放进脏衣篮里。而接下来几个晚上,爱丽丝都记着把衣服放进脏衣篮里,她每做到一次,爸爸就表扬一次、强化一次。

在上述例子中,爱丽丝的爸爸明确界定了良好行为,及时检查爱丽丝的成长情况,选择了有效的强化物。每次爱丽丝表现良好时,爸爸就及时鼓励,予以强化。

正强化对于爱丽丝的爸爸来说是有效的,对其他父母来讲也一定有效。但如果父母们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大在意,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若强化物是负面的东西,比如打屁股或责备,这样的强化更容易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再来看看下面两种情况,看看能从中学到什么。

例1:小男孩第一次把外套挂在衣帽钩上,妈妈看到了,马上对他说:“学会挂衣服了,我真为你骄傲。”他微笑着看了看妈妈,接着就跑去玩了。第二天,小男孩自己又挂好了外套。

例2:爸爸正在忙着支付家里的账单,女儿试图吸引爸爸的注意,但爸爸总是不予理会。于是小女孩搬开了沙发上所有的靠垫,开始在沙发靠垫上跳了起来。爸爸停下了手头的工作,大声吼叫着要她把靠垫放回去,小女孩只好极不情愿地把靠垫放回沙发上。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父母的关注对孩子的行为都是正面的强化。例1中,小男孩学会了如何挂外套;例2中,女孩学会了用在沙发垫上跳的方式来引起爸爸的关注。令父母们意外的是,打孩子、吼孩子有时候也有正强化的效果,这种强化会激发孩子展现出他们原本要压制的行为。与此相类似,父母有时候做了自己认为好的事情,期待能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强化作用,结果却事与愿违——要么毫无效果,要么适得其反变成了负强化物,反而使孩子已有的好行为减少了。如果你在想着强化某种行为,但这种行为表现的次数并未增加,这就表明强化物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将在后面对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展开讨论。

2.强化什么?

正强化有两种最普遍的方式。第一种方式,也是最明显的方式,是强化你喜欢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具体的,像穿衣服、收拾玩具;也有一般行为,比如你看重的性格特点。例如,如果父母喜欢孩子乖巧听话,当孩子立马做了被要求做的事,父母可能会偶尔给予鼓励和强化。又或者,如果父母看重自律,也许会强化孩子的自我约束行为,特别是在父母认为孩子难以做到的情况下实现的自我约束。或许你还会仔细审查你看重的孩子特质(练习1-2),反复考虑到底哪些特殊行为对你更为重要。第二种方式,是经常用可接受的行为代替不可接受的行为。有关替换行为的选择将在第六章中讨论。

3.双向学习

任何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存在两种模式:首先,孩子向父母学习。其次,父母也在向孩子学习。我们先回顾第076页的两个例子,看看父母都学到了什么。在例1中,妈妈学会了用表扬来鼓励孩子,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妈妈夸奖以后,小男孩很开心,第二天继续自己挂外套。在例2中,爸爸学会了要想女儿听话,就要关注女儿(在这里训斥就是关注)。父亲严厉训斥了女儿,女儿才会把靠垫放回沙发。在这两个例子中,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他们都在学习。

4.三种奖励强化形式

“孩子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我为什么要奖励他?”其主要原因正如上面提到的,是为了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当你正强化某种行为时,孩子自然会意识到你喜欢他这么做,比起不鼓励强化来说,孩子更有可能保持这种行为。例如,相对于一件没有得到别人赞扬的衬衣来说,你更愿意穿一件颇受赞美的衬衣,并且觉得穿着这件衬衣超棒。

“但我并不想一直强化鼓励孩子做我希望他做的事。”有人会这样说。当然,并不是你必须这样做。接下来,我们将在“强化过程对行为记忆的影响”这一部分,讨论什么时候适合减少正强化,以及怎样减少。

“正强化听起来就像贿赂,它与贿赂有区别吗?”正强化与贿赂肯定是有区别的。正强化可以分为短期性奖励、长期性奖励和中期性奖励。短期性奖励其实就是一种“贿赂”,用于及时阻止不良行为的出现。贿赂(短期性奖励)可能会强化不良行为,因为要达到同样的效果,得不断贿赂才行。这种贿赂虽然能暂时避免不良行为,但并不意味着能培养出期待的行为习惯。

当期待的行为展现以后,应当立即给予长期性奖励,这有利于强化良好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长期性奖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期性奖励介于长期性奖励和短期性奖励之间。为了说明这三种奖励的区别,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种情况。

昨天,妈妈开车带几个小孩去公园玩。途中,儿子亚瑟开始欺负他的朋友。妈妈多次制止,但亚瑟不听,最后弄得所有人都不开心。

妈妈担心今天会再次发生类似的情况,就买了些燕麦能量棒,准备用作奖励。

短期性奖励:昨天的情况一发生,妈妈就告诉大家,如果小朋友们安安静静地坐好,就给每人发一根能量棒。孩子们马上就静下来了,妈妈给大家发了能量棒。

长期性奖励:妈妈先不告诉大家发零食的事,在类似的情况可能发生前,妈妈就提前拿出能量棒分发给小朋友们,并鼓励他们说:“我很高兴你们不吵不闹、开开心心的。”

中期性奖励:孩子们上车后,妈妈就宣布,如果大家乖乖地坐好,等到了目的地,每人发一根能量棒。这样,孩子们就会安安静静的,等到了目的地,妈妈就分发能量棒。

在第一种情况下,孩子们明白了如果想吃零食,他们就得闹腾。而后两种情况让孩子们学会了要想吃零食,先得保持安静。在第一种情况下,父母必须为保持安静“埋单”;但在后两种情况下,这种强化鼓励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5.强化频率对行为记忆的影响

如果每次孩子做了你喜欢的事,都要进行正强化,那么强化就会变成一种负担。幸运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强化过程可以有所不同。强化过程是指某种行为发生的次数和强化次数之间的关系。如果一种行为每发生一次就强化一次,那么这种行为很快就能学会。但就同一行为而言,如若不加以强化,忘得也是最快的。一种新的行为,若只是时不时地加以强化,学起来就慢多了;但要是不再给予强化,这种行为忘得也比较慢。快速习得新行为和强化记忆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新行为每出现一次就强化一次,一直到孩子完全学会,然后慢慢减少强化的频率,直到最后一月一次就可以了。

6.强化频率的减少应有明确计划

第一次不做强化鼓励时,最好装作你在忙其他事情,而不是你不想再强化鼓励了。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孩子再次表现出同一行为时,一定要加以强化,以避免行为退化。我们再回到爱丽丝的例子,看看她的爸爸是如何减少强化次数的。

看到爱丽丝习惯了把脏衣服放在脏衣篮里以后,爸爸决定改变强化频率。第一天晚上,当爱丽丝把刚脱下的衣服放入篮子时,爸爸假装要挪玩具的样子。在收拾玩具的同时,爸爸偷偷观察爱丽丝的反应。爱丽丝看起来有些失望,不过还是继续穿好了睡衣。

第二天晚上,爱丽丝再把衣服放进篮子里时,爸爸对她说:“宝贝,你是真记得把衣服放进篮子里呀!即使爸爸忙着其他事情,没有时间管你,你竟然都记着把衣服放进篮子里!”在随后的一周里,爸爸强化鼓励了4次,接下来两周每周又鼓励了3次,就这样慢慢地减少,到后来就一周一两次。

正强化物可以是小孩需要的、想得到的或喜欢拥有的任何东西,如时间、关注、糖果、食物、钱币、纪念品、五角星等。当一样东西被当作奖励,就意味着它美好而又特别。如果只用一种东西作为奖励,那就是在强调这种强化物的重要性。例如,你经常用食物和糖果来奖励孩子,它们就能给孩子带来安慰。同样的,如果你频繁以讲故事作为奖励,那么故事对他来说就显得极其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奖励必须是孩子渴望的,否则奖励也就失去了意义。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最有效的正强化物是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因为他们还没有与伙伴建立稳定的友谊关系,而孩子获得的关注主要来自父母和他们的看护者。关注可以是一句表扬的话、一个简单的手势,或者一次亲子活动。表扬的正确使用与误用将在本章最后讨论。亲子活动作为奖励可以即时实行,比如,“看到你把积木那样摆放起来,我很高兴。我们去散步吧。”对大一点儿的学龄前儿童来说,一张儿童游乐园的门票也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在你没法立马参与的情况下。当你用门票作为奖励的时候,心里必须清楚这张票什么时候兑现。父母们一定要遵守承诺,否则这张票就毫无价值可言。有一点很重要,父母一定要记住:作为正面的强化物,这个活动一定是孩子渴望的,才会有积极的强化效果。不管父母认为这项活动多么具有吸引力,只要不是孩子喜欢的,就不可能成为有效的正强化物。

7.强化物有时会丧失效力

有时,甚至连颇具威力的强化物也起不到强化作用。当一种强化物使用过度,孩子已经厌倦了,强化物就会失去效力。例如,一天一个冰激凌能鼓励孩子的某种行为,效果非常明显,但如果一天奖励四五个,要不了几天,冰激凌的强化动力就会大大降低。小孩对任何一种强化物都有厌倦的时候,比如金灿灿的五角星、去公园玩、巧克力和表扬等。如果一项行为的完善需要很长的时间,那么其间至少应该更换两到三次强化物。

8.正强化常见问题

如果你努力强化鼓励某种行为,但这种行为的频率始终不见增加,那么肯定出问题了。为了把情况搞清楚,以下4个问题值得考虑:

(1)孩子表现出期待的行为时,我是否及时给予了强化?对于小孩子而言,稍有拖延就会让强化前功尽弃。

(2)孩子表现出期待的行为时,我是否每次都及时给予了强化?及时表扬孩子会让他们学得更快(注意:孩子形成了习惯以后再改变强化频率)。

(3)奖励的是否真的是孩子渴望得到的东西?父母们偶尔会奖励一些他们认为孩子喜欢的东西,实际上孩子对此毫不在意,甚至还很讨厌。

(4)对孩子进行强化鼓励的好行为,是否具体到其他人也观察得到?有时,父母只知道大致的行为表现,但无法清晰地描述出来。要是大人都无法辨识这些鼓励的行为,就更别提小孩子了。 aFxCHyGUrUkD1gGKrb4zRMOCx0txVmb6SuvrfhtuUH8YkxgZDyxgMih0jx/nBta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