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讲明期望

孩子眼中的世界往往与大人眼中的世界有很大不同,因为孩子个头矮小、眼界不宽、涉世未深、经历有限。语言中有很多“礼貌性的命令”——有些形式上是问题,实质上却是命令,而有些好像还提供了选项,但其实这种选项根本就不存在。例如,“吃饭前要不要先洗一下手?”“现在想回家了吗?”这些不具问题属性的疑问句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1.降到孩子的高度说话

如果想要孩子配合,就要降到孩子的高度说话。这就意味着你在说话时必须弯下腰,眼睛与孩子的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进行交流。

对孩子来说,最不舒服的事莫过于和站在他们身边的成年人保持眼神交流。孩子必须仰着头,整个谈话过程中一直保持这种尴尬的姿势。如果你曾有类似的经历,坐在地上仰头和站在身旁的人聊天,你就会想起这种不适的感觉。大多数优秀的幼儿教师非常理解孩子抬头说话的感觉,所以和孩子说话时,他们一般会跪在地上或弯下腰。除此之外,抬头说话会让大多数人感到害怕和恐惧。所以说,要想孩子与你合作,就得降到孩子的高度说话。

当学龄前儿童会说六七个词组成的句子时,父母通常认为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大多数的说话内容了。就这一点来说,父母是正确的,但是“大多数”这一词远远比他们认为的要更为宽泛。学龄前儿童天真可爱,大多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成年人的要求和行为,即便自身的经验非常有限。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视角区别可以通过以下例子体现出来。

凯蒂(2岁3个月)的母亲正坐在地上整理衣服,凯蒂想让母亲讲故事,母亲答应了,只是要等收拾完衣服之后。于是凯蒂开始喃喃自语:“就现在嘛,就现在嘛……”她的母亲说:“停,先等一下(‘hold on a second’,在英语中也有‘抓住一会儿’的意思)。”话音刚落,凯蒂马上停止了喃喃自语并抓住母亲的手臂(凯蒂以为自己在做的动作正是母亲叫她做的)。

一天晚上,凯文(4岁)和母亲一起去散步。母亲只是想逗乐一下,便问他地球上到底有几个月亮?凯文毫不犹豫地回答了“两个”。母亲要凯文解释,凯文说:“我们有一个圆的月亮,还有一个弯的月亮(凯文的经历清楚地告诉他有两个月亮)。”

贝丝(2岁半)在和母亲吃午饭,盘里的汤已经不多了。这时,母亲问贝丝还想再要“一点儿”汤吗?贝丝答道:“不,我想要多多的,因为我是个大人了。”

父母可以让孩子解释他们说了什么,或者在某个假定的情境中会发生什么,以此来检验孩子的理解能力,但一定要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要特别注意的是,问孩子“你理解我的意思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大多数孩子会回答“明白”,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能理解,或者认为父母希望他们给个肯定的回答。

2.问题与命令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问孩子:“现在想不想去买东西?”或“现在想睡觉了吗?”多数父母把这些话当作命令:“现在该去买东西了”“该睡觉了”。然而,小孩子只会理解字面上的意思,通常会回答“不想”。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困惑,应该明确说出你的要求。如果想让孩子做什么事,就明确地告诉他做什么。如果你问孩子要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的问题,你就得接受孩子的“是”或“不是”。

只要你问了这样的问题,而孩子的答案是否定的,最好这样回应:“好的,5分钟以后出发。我现在设好闹钟,到时候会提醒到时间了。”然后,当闹钟响起时,你必须重新组织语句:“现在该去买东西了”“该上床了”,或者其他什么。

3.有限选择与自由选择

如果让孩子自由选择,他也许会有许多让你猝不及防的想法,若是给孩子有限的选择,就可以限制可接受的范围。例如,如果你让孩子自由选择“早餐想吃什么?”因为没有受到任何限制,答案可能是麦片、鸡蛋、比萨或者冰激凌等;如果给他一个有限的选择范围:“早餐想吃鸡蛋还是麦片?”你就已经将选项限制在自己愿意准备的食物范围内了。所以说,假如你不想乱了阵脚,就让孩子在有限的选项中选择。

4.引导选择

有时,你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时,他们有可能同时拒绝两个选项。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引导孩子选择。例如,当你这样问:“你想穿红色睡衣呢,还是蓝色睡衣?”若他的回答是“我不穿!”那么你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来引导:“是你自己选择呢,还是我来替你选择?”如果她还是说“不要!”那么你可以这样说:“看来你是想让我帮你挑选今晚穿的睡衣了。”

设想,若是孩子拒绝了你的要求,那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这一方法为你的引导提供了思路。例如,几乎没有孩子会主动上床睡觉,如果你问:“要睡觉了吗?”那么极有可能得到否定的答复。或许你可以这样问:“你是想自己走过去睡觉呢,还是要我抱着你去睡?”多数情况下,孩子会选择为自己保留面子的选项,如果不这样做,你可以说:“你是不是想被人抱着上床睡觉呢?”

5.祖母规则

祖母规则是一种技巧,用来说明你希望接下来做什么。例如,“当你放好了积木,然后我们就一起看故事。”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选择,因为没有选项。“如果你放好积木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故事。”“如果……那么”这一结构暗示有选项存在,孩子有可能选择不看故事,在地板上继续玩积木。而“当……就”这一结构则暗示一种期望,大人希望孩子顺利完成第一件事后,第二件事便自然发生了。 AZcP95oaheUD5/GthTUzcdvPzD+pzrWfmzrI+yOYhNtcOGziQBrZ4TK9y01NZH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