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一个知识的时代,出版业欣欣向荣,知识付费方兴未艾,每个人似乎都在学习、学习,再学习。
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课,却并没有转变成行动?
如果你注意我的第一句话,我用的词是“似乎”,也就是说,那只是你的一种幻想。
我们去学了《7天,提升你的沟通力》,面对心爱的女孩,依然讷讷无法开口。
我们看了畅销书《如何高效学习》,考试依然挂科。
我们听了《育儿知识100问》,面对哇哇大哭的宝贝,依然束手无策。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只要拥有知识就会拥有新生活的时代,却发现看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课,生活却没有发生改变。
我也算是一个教育行业的创业者,每天认真思考的就是如何让用户更好更多地吸收知识,但说真的,每天都遭遇挫败。
有些用户花了几百元(深觉长投课程还真是良心价格)听课,明明课程里已经讲到如何评估公司、评估年报买价值低估的股票了,用户问的依然是“股票账户应该去哪里开?”这样浅白的问题。
直到我的Markdown学习之旅,我才明白,为什么学习和行为改变之间,有着如此天差地别的距离。
今年上半年,被身边的程序员推荐了Markdown。Markdown是一种流行于程序员中的文字处理方式。它简洁、方便、容量小,比起大家常用的Word,简直一个是美天仙,一个是笨丫鬟,总之——完美。
那阵子我着迷于学习编程,所以严格以一个程序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然要学Markdown啊。
公司一位貌美的程序员妹子拍着胸脯说,水湄姐,我保证5分钟之内教会你!于是我拉着营销组其他同事一起来学。程序员妹子打开培训PPT,第一张赫然就是:
打开有道云笔记,新建Markdown文件,你的学习进度已经完成99%!
什么?!
然后程序员妹子再给了我们一些常用的Markdown范例:于是5分钟之后,我果然学会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一天之后,我就继续用回了Word。
“知道”知识和“运用”知识,似乎完全不是一件事呢!
此后过了两三个月,我又被另一个社群推荐了Github,由于要参与社区的互动,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学会了怎么使用Github,然后发现,他们的文本编辑,都用Markdown。
这一次,我把Markdown一些常用的方法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边,然后把公众号编辑器改成了有道云笔记,并且每一次都用Markdown来编辑。终于在两周之后,可以顺利地运用Markdown。虽然有一些应用还不太了解,需要搜索相关资料,但由于一直在运用,所以越来越熟悉。
一个5分钟就能了解的知识,我花了超过4个月的时间才只掌握了基本。
我终于了解到,从知识到行动,是多么遥远的距离。
人的知识要转化成行动,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短期记忆
看书、听课所得到的知识,只存在于“短时记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是可以进行记忆提取的。
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你看完一本书,当天别人问你看了什么,你可以滔滔不绝讲很久。但隔了三天之后,你只能记得一些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隔了一个月之后,你记得的东西可能微乎其微了。
第二个阶段:长期记忆
如果经常进行记忆提取和逻辑重组,短期记忆就会变成长期记忆。
比如看完一本书,如果能在看完之后写一篇读书笔记,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断把书的主要内容讲给别人听,那么书中的知识,就会从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随时可以提取。
第三个阶段:实际运用
仅仅是长期记忆还不够,只有当这种知识转化为行动,才会对我们的人生起作用。
例如看完一本烹饪书,能在三个月之后想起番茄炒蛋的步骤,那还是不够的。只有当我们真正做完一盘番茄炒蛋的时候,这个知识才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而且最难的,往往就是运用。因为知识是理论上的,只有骨架没有细节。烹饪书不会告诉你番茄炒蛋的蛋要土鸡蛋还是洋鸡蛋,冬天和夏天,油锅的温度是不是要设置成一样的。它也不会告诉你其实你老婆喜欢吃加一点点醋的番茄炒蛋。这些,都需要你在实践中反复操练。
我高中读的学校叫“行知中学”,是源自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学校走廊里、教室里到处贴的都是他老人家的名言,有时候还要背诵。那时候觉得很烦,离开之后才慢慢领会到其中的深意。
他倡导“生活即教育”,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只有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
我们学习哲学和历史,是为了了解上下五千年,明白生命的意义;学习艺术和美学,是为了让自己脱离生活的平庸和无聊,感受到自然和生活之美。
而如果读完书,书还是书,你还是你,并没有发生改变。那么你就变成了“两脚书橱”。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那些看过的书、听过的课,才能帮助我们得到更好的生活。